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北京大学)。199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刑法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法学所国际法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刑法教研室主任、刑法导师组组长。
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亚洲犯罪学杂志》等多种中外学术刊物的编委。曾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
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香港大学,国际刑事法院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并到英国剑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国巴黎一大、意大利圣安娜高等研究院、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以及台湾大学、澳门大学等参加学术会议或发表学术演讲。
独著、主编《立体刑法学》《死刑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刑法的结构与视野》《刑法学的新发展》《刘仁文的法学世界》等20余部,主持翻译《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牛津犯罪学指南》等7部,学术随笔集有《法律的灯绳》《死刑的温度》《司法的细节》《远游与慎思》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含英文、德文、俄文、日文、葡萄牙文、韩文等外文论文10余篇),另有内部研究报告和合著若干。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港澳研究会、中国证监会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科研成果曾获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研究报告特等奖和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此外,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十佳教师(连续十余届)、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多种层次不一的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renwen_liu@163.com
LIU Renwen,PhD,the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Criminal Law Department at Law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Visiting Scholar at Harvard Law School, Yale Law School ,Columbia Law School and Oxford Criminology Center,etc.
Majo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Criminal Justice ,Comparative Criminal Law and Criminal Justice,etc.
Contact way:renwen_liu@163.com
- 值得警惕的“占坑式辩护”
- 合理组织对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刑法反应
-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交流与融合
- 构建多层次未成年人犯罪防治体系
- 为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研究提供有益思路
- 论责任
- 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法益识别与规范阐释
- 网络平台提供者刑事责任的认定规则与学理支持
- 论“再法典化”背景下刑法量刑情节的体系优化
- 刑事司法统计数据,尽量“应公开尽公开”
- 利用银行系统漏洞获得财物的行为不宜定性为犯罪
- 我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性质与适用
- 强化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实体法研究
- 发展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刑法图景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应当扩大
- 构筑网络犯罪刑法研究的理论图景
- 刑法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反腐的最新发展与司法适用
- 建立刑罚易科制度
- 贿赂犯罪的最新修正及其司法适用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明知”的认定
- 全国法院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断巩固深化成效——点评2023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
- 强化主体性 融合理念、方法与内容 扎实推进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 深化环境犯罪理论研究 完善环境犯罪立法
- 刑事案件并案处理的检视与完善
- 刑法学研究的主体性呼唤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 再法典化背景下我国刑法犯罪法律后果体系的完善
-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的几个程序问题
- 探索当代中国刑罚现代化转型之路
- 帮助犯因果关系认定的路径选择
- 用系统思维助推刑法正义
- 再论强化中国刑法学研究的主体性
- 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的司法适用
- 如切如磋 亦师亦友——陈泽宪教授七秩华诞祝贺
- 16年演进,死刑复核尚需完善
- 中国刑法评注的扛鼎之作
- 依法惩治间谍行为与尊重保障人权并重
- 当枪形物被视为“枪支”,认定标准该反思
- 新法科背景下的网络法集成
-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刑法认定
-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法益厘清与规范展开
- 法条评注是法律学人的一项基本功——《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条文注释与实务指南》序
- 强化对环境刑法时代性、适应性的认知
- 致敬中南刑法
- 关系刑法学导论
- “小快灵”立法的重要实践
- 两个“驱逐出境”,不能画等号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查学用指引》序
- 法官、检察官不宜再称“干警”
- 思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 企业合规的国际视野与中国视角
- 非律师辩护人,权利如何保障?
- 开拓域外视野,立足本国国情,助力青年刑法学人成长
- 互联网平台企业刑事合规建设重在“责任分离”
- 严厉打击金融犯罪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 前科消灭能否“全覆盖”?
- 论行贿与受贿的并重惩处
- 非法获取交易接口程序后开发并运营证券交易软件的司法定性分析
- 《刑法典》编纂的具体构想
- 刑案中,应允许被害人律师更早介入
- 论我国刑法对性侵男童与性侵女童行为的平等规制
- 类型思维在刑法学上的壮阔前景——简评杜宇教授的《类型思维与刑法方法》
- 司法救助,应打破“信息孤岛”现象
- 犯罪专业化及其对累犯和再犯精准化量刑的启示
- 用重药还是用良药?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交往的尺度
- 刑事理论及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2021年刑法学研究综述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益可恢复性”类型化构建
- 刑法扩张视角下犯罪分层的路径选择
- 完善立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
- 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及其归责
- 不同再犯类型的差异化风险因素研究
- 我国行政拘留纳入刑法体系构想
- 以全链条思维治理虚拟币洗钱
-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阅卷权
- 专门法院:打造中国司法新名片
- “套路贷”的概念辨析及相关疑难问题
- 刑事案件另案处理的检视与完善
- 认罪认罚应作为独立的量刑情节
- 在法律的迷宫里寻找灯绳
- 网络新犯罪及其司法应对
- 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立法评析及司法适用
- 非法第四方支付的刑法规制
- 以更宽阔的视野来看待法
- 2020年刑法学研究主要议题回顾
-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风险和法律规制
- 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 预防性监禁适用于特殊犯罪主体
- 依法惩处网络诽谤强化公民私权和公共利益保
- 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建议
- 张文教授的刑法人道主义情怀
- 为新时代的法治建设输出更多优质的检察产品
- 利用互联网发布涉毒信息的刑法规制
- 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治理资本市场犯罪的完善建议
- 遵守规则方能避免风险——“信赖原则”很重要
- 个案推动法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 探寻刑法教义与刑事政策融通之路
- “另案处理”不能变成“另案不理”
- 阅读陈光中先生
- 环境污染犯罪研究模式的新探索
- 缅怀今井健一先生
- 关于修改我国刑法中“犯罪分子”一词的建议
- 不能未遂可罚性:跨越国别和法系的刑法难题
- 2019年刑法学研究要点回眸
- 论没收财产刑的改革
- 刑事责任年龄不宜降低 收容教养制度亟需完善
- 论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
- “四大检察”理念的哲学意蕴
- 完善制度规范 惩治第四方支付违法犯罪
-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 一个这样的人
- 建议将治安拘留纳入刑法体系
- 网络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的刑法理解
- 精神病鉴定应一视同仁
- 那个纯粹的学者走了——深切缅怀何秉松教授
- 内涵、外延与基准: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 刑事制裁体系变革的有益探索
- 沧桑砥砺一甲子
- 恶势力的概念流变及其司法认定
- 2018年刑法研究要点回眸
- 立足社会变迁解决刑法发展瓶颈问题
- 中日刑事法交流:回顾与启发
- 构筑防治网络犯罪的严密法网
- 安守廉教授二三事
- 回应“检察之问”
- 法学研究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 惩办行贿与惩办受贿应并重
- “立体刑法学”再出发
- 超越愤怒
- 刘仁文:学术为道在寸心
- 论规制自杀关联行为的刑法完善
- 接地气的网络犯罪研究力作
- 让精品案件成为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指南
- 对我国刑法学研究方法和风格的一点思考
- 立体刑法学:回顾与展望
- 二十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之观察
- 贪污受贿定罪量刑的修改与评析
- 最高法院死刑复核结果应当直接通知律师
- 立体刑法学:建立刑法学新的研究范式
- 刘仁文、陈妍茹:论我国资本刑法的完善
- 论我国刑事法庭被告人席位的改革
- 于欢故意伤害案的学理评析
- 死刑与媒体
-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网络语境
- 互联网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的刑法理解
- 何为司法规律
- 中国法治已到了叩问细节的时候
- 法治大事,必作于细
- 死刑改革的重要进展
- 这类做法不符合司法规律
- 去年刑法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简述
- 论我国法院副卷制度的改革
- 醉驾入刑五年来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 在完善附加刑的法律适用及服刑人员财产保护制度研讨会上的发言
- 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盲区治理
- 在司法反腐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让被告人与律师坐在一起
- 介绍贿赂罪没必要独立存在
- 自由刑的使命与践行
- 法院副卷制度不宜继续保留
- 学术理想与刑事法治变革
- 司法正义隐藏在细节中
- 缅怀欧阳涛先生
- 交通事故的行政责任认定与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认定之关系*
- 莫纪宏、刘仁文应邀点评2015最高法十大司法政策
- 《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解与适用*
- 回忆我对重启特赦的呼吁
- 东京审判与国际刑事司法
- 用刑法规制电子商务失范行为
- 刑法应当去性别化
-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有关网络犯罪规定的完善建议
- 善待律师就是善待法治
- “两个基本”不宜继续沿用
- 《刑法修正案(九)》应取消嫖宿幼女罪的规定
- 恐怖主义与刑法规范
- 防止死刑冤案的几项制度措施
- 技术侦查资料应提交法庭质证
- “法庭之友”:司法吸纳民意的好帮手
- 后劳教时代的法治再出发*
- 废除“死刑立即执行”的提法
- 去有罪标签 禁穿囚服还不够
- 劳教废止助推“大刑法”格局的形成
- 论倾听
- 论良知
- 论名利
- 论忍辱
- 法治中国视野下的邪教犯罪及其治理
- 死刑改革与法治发展系列谈之三:人道才能使社会走向文明
- 死刑改革与法治发展系列谈之二:死刑的温度
- 死刑改革与法治发展系列谈之一:中国的死刑问题为什么广受关注?
- 干预司法是司法公正大敌
- 死刑改革在路上
- 行贿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
- 强制医疗特别程序的问题与对策
- 期待死刑在中国能迅速降温
-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死刑判决之后
- 论我国赦免制度的完善
- 风险刑法的启示与警惕
- 保安处分与中国行政拘禁制度的改革*
- 废止劳教后的法治再出发
- 打击暴恐呼唤立法跟进
- 死刑二审案件需加强法律监督
- 死刑复核被告人应有法律援助权
- 超越悲剧
- 抓紧制定《反恐法》
- 刑法应平等保护公有和非公有经济
- 倾听时代的声音
- 如何理解"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 刑法知识转型与争鸣的忠实记录
- 中餐与西餐
- 从“上吊”到“殉国”
- 论谦卑
- 废止劳教的具体办法及后续措施
- 死刑研究十年心路
- 慢的是好的
- 类似劳教的制度也有待改革
- 死刑与宗教*
- 美国司法细节观察
- 消灭根源是防恐的最高层次
- 《刑事法治视野下的社会稳定与反恐》出版
- 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因果关系之异同
- 非洲问题困扰下的国际刑事法院
- 中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描述与评析*
- 死刑的“温度”
- 凡你在处便是法学所
- 死刑的宪法维度*
- 对死刑复核检察厅的三点期待
- 死刑犯器官利用的立法问题
- 对“见危不救”要否入罪的思考*
- 劳动教养的改革方向应为保安处分
- 短文的价值——吴情树《法律的断章》序
- 守本求新 不断前进
- 与人为善 从身边做起
- 为什么官本位会盛行?
- 再访国际刑事法院
-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的人道精神
- 死刑犯器官利用需进一步规范
- 韩国私营监狱访问记
- 论我国信息网络版权违法犯罪
- 说情亦是犯罪
- 中国死刑改革在路上
- 废除“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又何妨
- 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
- 论跨国犯罪的联合侦查
- 法律的灯绳
- 最新版《牛津犯罪学指南》出版
- 格兰特墓和李鸿章树
-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疑难问题探析
- 多余的是有用的
- 燕山大讲堂149期
- 以“依法”“审慎”让民众信服“吴英案”
- 容器之义在其空虚
- 正义与运气
- 中国人为何信访而不信法
- 讲“理”与讲“力”
- 亚洲死刑观察
- Review of the Reform on the Death Penalty System and Its Prospect in China
- “见危不救”要否入刑
- 劳教改革与《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制定
- 从“国权刑法”走向“民权刑法”
- 人权与毒品政策
- 正义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 中国废除死刑之路
- 悼念马克昌先生
- 美国毒品法庭参访记
- 宗教的刑法保护与规制
- 服刑亲人见面,需要制度化
- 从国权刑法到民权刑法
- 阿灵顿的变迁
-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 律师穿律师袍出庭为何没落实
- 律协当自强
- 论刑法修订
- 故 乡
- 宽 恕
- 法学与数学
- 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几点意见
- 建筑与法治
- 从国际标准检视中国囚犯人权保障
- 创造条件取消贪腐犯罪死刑
- 刑法不能忽视人身自由
- 法界前辈 人生导师——恭贺王家福教授80大寿
- 削减死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老年罪犯免死既符合国际趋势也符合我国国情
- 从国际标准看我国囚犯人权保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 刑法的结构与视野
- 论法制安全
- 中国刑法学六十年
- 反思刑法中的立功制度
- 追求无害甚至多赢的正义
- 关于将治安拘留和劳动教养等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纳入刑法的思考
- 《刑法的结构与视野》跋
- 构建我国立体刑法学的思考
- 犯罪嫌疑人将受到公正的裁决
- 社会转型与刑法发展
- 关注刑法运作
- 不仅要惩罚,也要救赎
- 认真对待刑法修正
- 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
- 宽严相济与“以宽济严”
- 许霆案判决缘何与公众感情背离
- 联合国通过全球暂停执行死刑案意味着什么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
- 从“广场化”到“剧场化”的刑事司法——一个立足经济学的分析
- 同一个屋檐下的犯罪学与刑法学——在“中国犯罪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 全球语境下的刑罚反思
- 规则应尽量统一,例外越少越好
- 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两个问题
- 2006年中国刑事法治状况
- “赔钱减刑”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 冤案为何发生?——《清白的罪犯》读后
- 警惕死刑复核和二审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和谐司法的要求
- 论死刑的成本
- 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
- 简约的法律才是有力量的——对《禁毒法》(草案)的几点意见
- 怀念郑成思老师
- 《具体权利》自序
- 我的几点创作体会——在第七次全国检察文学笔会上的发言
- 法院受审:该还是不该
- 死刑的成本
- 违规鉴定胎儿性别暂不入刑体现慎刑思想
- “合法”之下的“合理”
- 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值得重视
- 取消个案请示更符合诉讼规律
- 小的是好的
- 法学家为什么没有忏悔
- 余振东案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 将羁押场所划归司法部就能彻底禁绝刑讯逼供吗?——与梁慧星教授商榷
- 娱乐场所:监管与规划需双管齐下
- 从程序上提高死刑案件的质量
- 让被告人自由着装出庭如何
- 死刑二审开庭的意义
- 旁听审理米洛舍维奇
- 建立一个独立、公正和有效的国际刑事法院
- 介绍三个荷兰最近的人命案判决结果
- 在实践中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 《模范刑法典评注》译序
- 写在《哈佛法律评论之刑法经典》出版之际
- 死刑研究方法论
- 耶鲁半年
- 《想到就说》自序
- 用制度来保证死刑判决的慎重和公正
- 法律职业的使命与视野
- 以个体生命为切
- 再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 严格限制死刑的几个前提条件
- 限制人身自由法律措施的完善
- 《死刑的全球考察》译后记
- 问责制:新的政治文明生长点
- 耶鲁法学图书馆印象
- 耶鲁法学院迎新小记
- 三谒马克思墓
- 唐宁街10号访问记
- 关注司法外人员对司法的影响
- 美国为什么犯罪率连续10年下降
- 《刑法基础》影印本序
- 死刑政策: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
- 保持法院的中立地位
- 让法院从“额外任务”中解脱出来
- 法治的要义在于管住“一把手”
- 建立减刑、假释的长效监督机制
- 刑事司法信息应顺畅抵达涉案各方
- 刑事政策导论
- 《理论犯罪学》译后记
- 《刑事政策初步》自序
- 与巴丹戴尔先生谈死刑
- “线人”需要法律规范
- 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有四大好处
- 改革劳动教养体现法制文明
- 不强制囚犯剃光头是监狱人性化管理的新举措
- 取保候审听证:让司法能动弥补立法不足
- 取保候审:应从例外走向普遍
- 治安通报与公众知情权
- 两年严打:回顾与反思
- 执法如何面对法律冲突
- 如何减少法律冲突
- 对待新权利的态度
- 恢复性司法:来自异国的刑事司法新动向
- 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
- “公捕大会”的做法应当废止
- 警察要不要作证
- 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有力武器
- 法治进程中的语言建设
- 计算机犯罪及其法律对策
- 刘仁文主编:《社会治理中的刑法功能与定位》
- 刘仁文主编:《社会治理中的刑事法治新课题》
- 刘仁文主编:《网络犯罪的司法面孔》
- 刘仁文等著:《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 刘仁文主编:社会变迁与刑法知识演进
- 刘仁文主编:《新中国刑法70年》
- China’s Criminal Legislation on Embezzlement and Bribery
- 刘仁文主编:《社会变迁与刑法科学新时代》
- 刘仁文主编:《社会变迁中的刑法发展》| 法学所60年学术精品选萃
- 刘仁文主编:《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
- 刘仁文等著:《立体刑法学》
- 死刑改革与国家治理
DEATH PENALTY REFORM AND STATE GOVERNANCE
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论坛 - 反腐败的刑事法治保障
- Ⅴ.知的エージェントをめぐる刑事上のリスク及びその責任帰属
- Изменение правил квалификации и назначения наказания за коррупционные...
-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 Deliberation on adjusting the criminal law structure of China
- The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And Its Reform
- Strict Restriction on death Penalty and its Paths in China
- “2024刑法学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最高法《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征求意见座谈会
- 2024年度创新论坛第六讲之“单位犯罪刑事立法的实体与程序完善”举行
- 2024年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八讲顺利举行
- 周泰刑事法论坛第五讲成功举办——刘仁文教授主讲 “重述刑法通说”
- 法学研究所代表团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 2024年度创新论坛第四讲之“《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草案)》的重要议题和中国方案”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做客央视解析有关交通犯罪的罪与罚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监狱法》修订专家论证会: 司法部召开专家论证会 加快推进监狱法修订
- 刘仁文研究员赴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学术活动
- 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教授一行访问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
- 两所多位学者出席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2021年全国刑法学年会
- 法学研究所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数字经济的法律规制”成功举办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第三届新时代检察工作论坛
- 首批大湾区法治项目博士后出站评审成功举行
- 第19届中日比较法研讨会“新技术与法(Ⅱ)”成功举办
- 2021年度创新论坛之“当前刑事立法扩张的观察与回应”举行
- 莫纪宏、刘仁文研究员受聘检察传媒智库专家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做客“江苏检察大讲堂” 主讲“为新时代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产品”
- 赵微教授做客第九十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之第一百五十八期
- 莫纪宏所长、刘仁文研究员参加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会座谈会
- “刑事法治的新课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新时代刑事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财经》杂志专访解读《刑法》修改:犯罪圈在扩大,死刑罪名在减少
- 莫纪宏、刘仁文、吕艳滨受邀点评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
- 陈泽宪、刘仁文等参加全国刑法学会2020年年会
- 刘仁文教授应邀在澳门大学发表演讲并受聘SSCI杂志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编委
- 刘仁文、刘敬东研究员受聘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届特邀咨询员
- 刘仁文:行胜于言,政府的模范执法就是最好的普法
- 莫纪宏、刘仁文、吕艳滨研究员解读关键词:“十四五”大棋局,人民法院如何落子公平正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刑法学重点学科暨创新工程论坛(2020)“刑事法治的新课题”成功举行
- 第三届海事法治圆桌会议暨海事刑事审判研讨会成功举行
- 刘仁文:刑责年龄做个别下调是朴素正义观的体现
- 2020年度创新论坛之“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评介及其完善建议”成功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就正当防卫认定新规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
- 刘仁文:刑法修正需重视与证券法衔接 新型犯罪主体和违法行为也应纳入相关条文
- 陈泽宪研究员、刘仁文研究员参加中国法学会《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立法专家咨询会
- 刘仁文研究员就最高检工作报告接受央视和最高检新媒体联合采访
- 超越刑法的刑法学——“社会变迁与刑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 创新论坛第七讲“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中的法律问题”成功举行
- 蚂蚁金服连斌总监做客第八十三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第一百五十一期“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专家研讨会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监狱法(征求意见稿)》专家研讨会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
- 刘仁文研究员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法律问题接受央视采访
- “社会变迁与刑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创新论坛第二讲“‘关系刑法学’初探”成功举行
- 第18届中日比较法研讨会“新技术与法”在法学所成功召开
- 2019-2020学年度法学系新任教师试讲活动顺利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等接受采访谈张扣扣案
-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召开《社区矫正法(草案)》专家意见研讨会
- 《当代检察官》专访刘仁文研究员:刑法典四十年 安国济民稳基石
- 刘仁文: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更多司法配套制度
- “刑法若干前沿问题“——陈泽宪教授做客第七十六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社科法硕”学术沙龙...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光明日报》采访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 走向未来的刑法学——“社会变迁与刑法科学新时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8年度社科论坛“深化体制改革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 所庆六十周年系列活动:“法治社会与法学教育”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 所庆六十周年系列活动:“法治社会与法学教育”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 60年所庆系列活动:“社会变迁与刑法科学新时代”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60年所庆系列活动:第九届“中芬比较法研讨会”成功举行
- “以色列刑法的理论基础、起源、发展、特点及未来”讲座在法学所成功举行
- 刘仁文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
- 陈甦所长率团赴早稻田大学参加中日比较法研讨会
- 法学系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刘仁文:打击行贿犯罪,重点落实罚金刑
- 首届中国网络信息法治智库论坛成功召开
- 莫纪宏副所长率法学所国际法所代表团出席第十届世界宪法大会
- “司法规律探究”论坛成功举行
- 熊秋红、刘仁文、马可参加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专家咨询会
- 所庆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第三届“社科杯”法学研究生论坛隆重举行
- 所庆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社科杯”法学研究生论坛隆重举行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代表团参加俄罗斯第七届欧亚反腐败论坛
- 刘仁文接受新华社采访谈“五周杀人案”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新京报》专访解读最高检聘请“外脑”参与办案新规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新京报》专访解读最高检聘请“外脑”参与办案新规
- 法学研究所与甘肃政法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刘仁文教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网络金融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开题报告会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新华社采访,谈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完善产权保护机制
- 刘仁文教授在甘肃张掖作“双百”报告
- 陈泽宪、刘仁文、焦旭鹏应邀出席《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草案)》专家咨询会
- “科技进步与法治发展”研讨会成功举行
- 第二届“社科杯”法学研究生论坛成功举行
- “社会变迁与刑法发展——纪念97刑法颁行20周年”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法治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成功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
- “历次刑法修正评估与刑法立法科学化”理论研讨会成功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出席《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专家咨询会
- 法学系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良乡举行
- 法学系2017-2018学年度新任教师试讲评审活动成功举行
- 刘仁文教授出席第十五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
- 刘仁文研究员当选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
- 刘仁文研究员出席《看守所法(征求意见稿)》专家咨询会
- 法学系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刘仁文:让看守所置于阳光监督机制之下
- 刘仁文研究员出席《反走私工作条例(草案)》专家咨询会
- 刘仁文研究员作题为《当前刑事法治中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讲座
- 法学所举办讲座:“比较法视野下的法院改革——域外法院管理新动向”
- “网络犯罪司法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法学所国际法所2017年度创新论坛第二讲成功举行
- 陈泽宪、莫纪宏、王敏远、刘仁文参加《国家安全法》实施专题研讨会
- 陈泽宪、莫纪宏、王敏远、刘仁文参加《国家安全法》实施专题研讨会
- “立体刑法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法学所、国际法所2017度创新论坛第一讲成功举行
- 刘仁文:对公权力的约束与打击犯罪同样重要
- 刘仁文:如何更好地帮扶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
- 刘仁文:亟须尽快铲除“刷单工厂”这一畸形产业链
- 刘仁文研究员受聘担任北京市司法局法律顾问
- 刘仁文:解读刑法追诉时效
- 刘仁文:2016年,平反冤案值得肯定,死刑控制任重道远
- 王敏远、刘仁文、邓子滨、黄芳参加《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专家咨询会
- 陈泽宪、刘仁文、黄芳出席《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专家咨询会
-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法学所国际法所
- 刘仁文:建言裁判文书公开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赴上海交通大学主讲“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前沿问题”
- 构建现代化的证券期货犯罪刑事制裁体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理论研讨会综述
- 国际法所国际刑法研究中心讲座“国际、欧洲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成功举行
- “反恐、反腐与反洗钱:国际刑法的功能与角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赴广州作“法治中国建设的回顾、进展与前瞻”报告
- 王敏远研究员、刘仁文研究员参加最高法院疑难案件专家论证会
- 陈泽宪所长、刘仁文主任参加有关药品犯罪司法解释专家论证会
- 刘仁文研究员赴广州做“双百”报告
- 刘仁文研究员申获中国证监会2016年度资本市场法制课题
- 刘仁文:法律是老百姓权利护身符
- 刘仁文研究员申获最高法2016年度重大课题
-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陈泽宪所长再次当选常务副会长
- 刘仁文研究员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给全国检察机关死刑政策与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培训班授课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参加第十四届韩中刑法学术研讨会
- 法学系2016-2017学年度新任教师试讲评审活动顺利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出席“法人犯罪理论:多角度下的反思与重构高峰研讨会”,谈揭开法人犯罪的“面纱”问题
- 网络时代的刑法面孔——“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 胡云腾大法官做客第五十九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之第一百二十七期
- 刘仁文研究员为珠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授课
- 《法学研究》2016年春季论坛隆重召开
- 莫纪宏、刘仁文参加清华大学国家安全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次学术研讨会
- 法学所、国际法所2016年度创新论坛“德国的引渡制度”成功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在第四届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与经济发展高端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 王敏远、刘仁文参加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收回十年专家座谈会
- 刘仁文研究员出席《法治影响生活•2015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会
- 刘仁文: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刘仁文: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还任重道远
- 莫纪宏、刘仁文点评2015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 常纪文、刘仁文、刘洪岩出席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专家咨询会
- 刘仁文、刘洪岩参加中国法学会立法专家咨询会
- 国际法研究所举办讲座:“境外追逃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应邀给最高检死刑复核厅授课
- “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解与适用”小型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王敏远、刘仁文参加最高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专家论证会
- “司法改革与独立审判研讨会”成功举行
- 刘仁文研究员赴北方工业大学讲学
- 陈国庆检察官做客第五十二届“社科法律人”高级学术论坛暨“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之第一百二十期
- 刘仁文、冀祥德、王敏远出席第九届尚权刑辩论坛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反恐法(草案)》立法评估会
- 刘仁文研究员出席福建省检察机关证人出庭作证工作现场会
- 陈泽宪所长、刘仁文研究员应邀出席第六届海峡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
-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法中心主任Andrew James教授一行访问法学所
- “反腐败的刑事法治保障”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
- 刘仁文:慎用终身监禁
- “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系列调研座谈会综述
- 我国重启特赦制度 学者建言终见成效
- 刘仁文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谈贪污量刑数额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 曾多次呼吁特赦
- “嫖宿幼女罪”或将被废除
- 国际法所所长陈泽宪一行出访新加坡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稳妥促进司法改革理论研讨会圆满举行
- 刘仁文:惩治行贿犯罪应坚持立法与司法并重
- 刘仁文:“嫖宿幼女罪”的最大问题是造成受害幼女的污名化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刑法修正案(九)》专家咨询会
-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刘仁文研究员做客云南智库论坛
- 刘仁文教授为国际人道法研讨班授课
- 陈泽宪、刘仁文参加《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审稿专家座谈会
- 刘仁文研究员受邀参加最高检就《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送审稿)》征求意见座谈会
- 2015届法学系研究生毕业典礼顺利举行
-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研讨会顺利举行
- 我所田禾、刘仁文两位教授应邀参加周强院长主持的审判责任制改革座谈会
- 我所陈甦、莫纪宏等研究员被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
- 第七届中芬比较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 创新论坛第六讲:刑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 刘仁文研究员做客“当代刑法思潮论坛”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立法机关刑法修改座谈会
- 中英第22次人权对话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 莫纪宏、刘仁文参加北京市法学会举办的《立法法》学术沙龙
- 《立法法》实施相关理论问题座谈会成功召开
- 中华法制经典研讨会暨《归善斋<尚书>“二典”章句集解》出版发布会在京召开
- 司法体制与剥夺自由罚改革研讨会召开
- 刘仁文:人类完全可以走出冤冤相报的心理
- “死刑改革与国家治理”研讨会会议综述
- 丹麦人权研究所资深法律专家Fergus Kerrigan访问法学所
- 刘仁文等:聚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 “追逃追赃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陈甦书记会见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客人
- “中芬反恐刑事立法比较”学术报告会成功举行
-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和《反恐法草案》立法建议座谈会成功举行
- “死刑改革与国家治理”研讨会成功举行
- 刘仁文:死刑数据该不该公开?
- 刘仁文:依法治国与死刑改革
- “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 人道主义:刘仁文的刑法情结
- “追逃追赃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刘仁文:立法是重要的公共决策,要遵循科学方法
- 刘仁文:防止干部干预司法插手案件 杜绝暗箱操作
- 刘仁文教授参加第六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
- 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中国社科院刑法室主任刘仁文
- 刘仁文: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
- 陈泽宪、刘仁文、樊文应邀参加“后劳教时期的法律改革”研讨会
-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4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 “剥夺自由的行政处罚制度改革研讨会”在渝召开
- 法学系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 "公法视野下的法制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 刑法资格刑规定有欠缺 刘仁文建议 犯罪单位从事社会性活动须受限
- 刘仁文:行贿受贿应同等处罚才公平
- 刘仁文:建议增设“非法收受礼金罪”
- 刘仁文:戒毒工作可移交司法行政部门
- 刘仁文建议设立“非法收受礼金罪”
- 刘仁文:建议制定赦免法
-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法学所
- “创新论坛”第十讲:“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几个法律问题”顺利举行
- “创新论坛”第九讲:“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若干问题”成功举行
- 2014届法学系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李林所长率团访问芬兰并参加第六届中芬比较法国际研讨会
- 李林所长率团访问芬兰并参加第六届中芬比较法国际研讨会
- 刘仁文就行贿犯罪谈——建议取消特别自首制度
- 刘仁文教授做客中国政法大学
- 刘仁文:复旦“求情信”呼吁“超越悲剧”
- 刘仁文:死刑应由常规性刑罚变为象征性刑罚
- 2014年法学所创新论坛“死刑改革三人谈”学术讲座成功举行
- 法学系成功举行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新任教师试讲评审活动
- 刘仁文:死刑不是遏制食品犯罪最有效的方法
- 法学专家刘仁文:醉驾入刑"看情节"没有错
- 中国防堵减刑假释漏洞 避免贪官富豪花钱“赎身”
- 刘仁文:目前部分性贿赂可以“介绍卖淫罪”判刑
- 刘仁文:期待废除经济类死刑
- 2014年度法学所创新论坛首次学术讲座成功举行
- “法益保护与保障规范效力——论刑法的目的”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 刘仁文教授就《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规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专家意见
- "后劳教时代的刑法结构完善"学术研讨会综述
- 德国奥斯纳布克大学法学院院长Arndt Sinn教授和台湾玄奘大学法律系主任Georg Gesk教授访问法学所并发表演讲
- 刘仁文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座谈会
- 刘仁文参加司法部、中国刑法学会等学术活动
- 刘仁文参加最高法院座谈会和最高检学术活动
- 刘仁文:沉默权入法可防刑讯逼供
- 刘仁文教授做客北大谈“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
- 刘仁文教授应邀给全国纪检干部培训班授课
- 荷兰人权研究院院长兹瓦特教授访问我所并发表演讲
- “劳教制度改革的路径与方案研讨会”在京举行
- 刘仁文谈“性贿赂”:贿赂应由“财物”改为“不正当好处”
- 刘仁文接受央视英语频道采访
- 刘仁文接受央视英语频道采访
- 刘仁文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专家论证会
- 刘仁文赴台参加学术活动
- 刘仁文:死刑复核,不能单靠最高法
- 刘仁文:错案该如何平反
- 刘仁文:如何防止非法经营罪成为一个口袋罪
- 赵建文、刘仁文两位教授应邀担任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法官
- 刘仁文:如何保障死刑犯的生命权
- 刘仁文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作“死刑的宪法维度”的讲座
- 刘仁文教授做客岭南大讲坛:“劳动教养制度必须做根本性的变革”
- 熊秋红、刘仁文两教授参加“2012年度法治发展综合评估项目成果发布会”
- 刘仁文:劳教改革方向应当是保安处分
- 刘仁文:劳教制度怎么改?
- 死刑与劳教制度改革研讨会在海南举行
- 刘仁文做客央视英语频道
- 刘仁文做客燕山大讲堂
- 劳教制度改革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 刘仁文做客洪范所
- 刘仁文:劳教改革方向应当是保安处分
-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状况实证研究(2013.1.1—2013.12.31)”项目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 刘仁文做客天则所
- 刘仁文谈劳教出路
- 刘仁文:推进公正司法的五点建议
- 刘仁文教授赴荷兰参加学术活动
-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辩护制度完善”论坛在法学所举行
- 刘仁文教授赴美参加学术会议
- 刘仁文研究员就危险驾驶罪相关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 “劳教执行改革调研会”在南京召开
- 刘仁文接受新京报专访:境外的“劳教制度”是怎么样的
- “死刑制度改革研讨会”在牡丹江召开
- 刘仁文教授应邀赴韩参加第10届中韩刑法国际研讨会
- 刘仁文:立法不要回避现实问题
- 刘仁文研究员就打击和防范网络传销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 刘仁文研究员就“刑事附带民事问题”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
- 法学研究所和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死刑制度改革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 刘仁文:把吸毒者当病人体现人文关怀
- 法学所莫纪宏、刘仁文研究员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 刘仁文教授做客岭南大讲坛
- 刘仁文:少用死刑立即执行 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 刘仁文教授做客天则所
- 两所专家参加大型电视专题片《走向法治国家》撰稿人会议
- 刘仁文教授做客燕山大讲堂
- 刘仁文:集资诈骗罪不宜判死刑
- 刘仁文:对毒品使用者的人权关照和保护纳入到国家的人权事业中
- 依法治国与社会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刘仁文教授应邀赴香港参加亚洲死刑改革国际研讨会
- 亚洲法中心“中国反商业贿赂的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 第二届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行
- 刘仁文:智障者为何“被入狱”?
- 诉讼法研究室就《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举行征求意见座谈会
- 刘仁文研究员就死刑改革问题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专访
- “经济新政中的合法性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法学所召开
- 刘仁文研究员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醉驾入罪始于回应民意
- 刘仁文:醉驾入刑“看情节”没有错
- 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应邀作“刑事司法中的实证研究”主题演讲
- 刘仁文教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
- 刘仁文教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刑法篇
- 刘仁文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午餐学术演讲
- 刘仁文教授就《刑法修正案》(八)接受China Daily 采访
- 刘仁文教授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纽约市律师协会发表演讲
- 刘仁文教授在纽约大学发表演讲
- 刘仁文:中国刑诉领域证据乱想严重 公权作伪证无法追责
- 刘仁文:刑法修正案老人免死的限制是“遗憾的必要”
- 刘仁文:非法集资罪增免刑责条文
- 刘仁文:律协当自强
- 中国社科院刘仁文研究员谈律师伪证罪问题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检察日报记者专访:非法行医主体认定混乱 立法解释亟须给出说法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仁文教授做客南开大学法学院
- 李林所长会见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系主任希尔根多夫教授
- 刑法研究室就《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举行征求意见座谈会
- 刘仁文等法学专家热议“死刑”与“和解”能否并行
- 刘仁文研究员就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 刘仁文研究员就减少死刑问题接受China Daily采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 法学所公法中心举办“宗教的刑法保护与规制”学术讲座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法制日报》采访:受贿罪起刑点“红线”应在哪里
- 刘仁文:加强对刑事侦查的监督才能杜绝刑讯逼供
- 刘仁文:法学界期待劳教改革不是新瓶装旧酒
- 刘仁文研究员随代表团访问台湾
- 第二届“中国动物保护与管理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
- 刘仁文:法学界期待劳教改革不是新瓶装旧酒
- 刘仁文:司法机关职权配置须改革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正义网采访:两高报告亮点多 值得期许
- 我所刘仁文研究员参加李庄案二审代理工作
- 刘仁文研究员参加《2009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会
- 新京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仁文点评李庄案
- 刘仁文研究员接受检察日报记者采访: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刑法发展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