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学系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字号:

今朝别离君莫叹,宏图展翅再言欢。夏日炎炎,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一届话别时。6月28日下午三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研究生院教学楼122教室隆重举行。今年,法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共有252人,其中法学博士毕业生14人,法学硕士毕业生11人,同等学历法学硕士毕业生10人,法律硕士毕业生217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法研究所代所长、法学系主任陈甦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教授,与导师代表《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在主席台上就座。杰出校友代表、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文学国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典礼。

参加典礼的导师和授课老师有孙宪忠、赵建文、邹海林、熊秋红、刘仁文、张绍彦、冉昊、周林、高汉成、刘小妹、黄晋、姚佳、李庆明、金善明、焦旭鹏、田夫、肖京和王帅一等,两所人事处处长和党办主任孙秀升、法学系原副主任崔燕云、法硕办副主任刘晨琦以及法学系和法硕办的全体工作人员与法学系2018届法学博士、法学硕士及法律硕士毕业生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美好时刻。典礼由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主任兼法学系副主任和法硕办主任席月民老师主持,席老师转达了因故未能参加典礼活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林维副校长和马跃华副校长的亲切问候和毕业祝贺。

典礼开始前,与会领导、嘉宾和导师代表与2018届毕业生在研究生院图书馆前合影留念,留下了珍贵镜头。

席老师首先向全体毕业生致以热烈祝贺,并逐一介绍了出席典礼的领导、嘉宾以及与会导师和老师。他表示,今年的法学系研究生毕业典礼首次在良乡举行,两所领导和老师冒着酷暑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这对在座的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感激和开心的事。随后,在雄伟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

法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法研究所代所长兼法学系主任陈甦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幽默开场,亲切问候了所有毕业生,对大家的顺利毕业表示了热烈祝贺,同时他也向冒着酷暑前来参加典礼的所有老师表达了谢意。陈所长在讲话中尤其强调了“文凭”这一学业成果背后的珍贵价值,他指出,文凭是重要的社会性符号,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文凭将是我们工作中的第一道证明。尤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颁发的这一“文凭”,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学业证明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珍贵的“文凭”。对此,他为同学们送上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是“上进”。他强调,大家不仅要在学位上追求上进,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上进,上进意味着不甘于现在和平庸。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每一个契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并持之以恒地予以践行。二是“坚持”。他认为,一个二十年来认真做一件事的人,更容易成功。社会上机会颇多,但我们要有抓住机会的勇气和毅力,要具备成功的信心,方能在机会来临之际牢牢把握。三是“自信”。他希望,大家要对法治有信仰,对法学有自信,拥有自信方能淡然面对挫折,大家应牢记自己身为社科学子的光荣身份。无论大家今后前往何处拼搏努力,无论未来身在何方,两所老师都会对大家心存念想,“社科小院”也会是广大社科学子永远的家。

紧接着,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教授宣读了法学系2018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名单。他们分别是2015级法学硕士研究生郑元昊同学,2015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崔天译、黄贤达、任卓、王文君、徐旭同学,以及2016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刘志远、任蕾同学。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一起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随后,《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作为导师代表作了重要发言,他与同学们深刻探讨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话题,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他指出,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必须要有作为普通人的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既是一个事实描述,又可能是一个自带流量的标签,但我们终究会发现,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标签掩盖不了身为普通人的现实。今后,也许我们将会在自己的事业中大展宏图,获得各种光鲜的身份和职位,但职位也改变不了我们身为普通人的现实。不被角色、职位甚至过去的成就所诱惑,才能保持普通人的意识,才不会妄自菲薄,才不会自视过高,才能真正破解人际冲突的心理根源。一个合格的普通人,要做好普通人该做的事情。在家庭中,爱子女,爱父母;在工作中,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履行职责;职员服从规定;法官严谨断案;教授认真授课。想做一个英雄,请先做好一个普通人。一个合格的普通人,既要知道应该做什么,也要知道不做什么,而在这个时代,知道“不做什么”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对知识分子而言。对于社会来说,都知道并且实践“不做什么”,将可以节约巨额的社会运行成本。他认为,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远远比这一表达的字面感觉艰难得多,它需要我们自始至终付出努力,抵制附加于生活的各色诱惑。追求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比追求做一个社会精英,更符合法治的精神,因为前者始终要求有规则意识、平等意识,与法律、法治对人的假定相契合。谢老师强调,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普通人,这既是他对自己儿子的殷切期待,也是他自己一辈子追求的目标。

之后,法学博士毕业生代表武文扬同学和法律硕士毕业生代表徐旭同学先后登台发言。武文扬同学在发言中谈到,也许大家现在难以克制毕业的激动心情,也许大家无数次期盼毕业早点到来,但当这一天真地来临,心里其实有诸多不舍。她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值得毕业生们认真思考的,是我们毕业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许最好的答案就是“正直精邃”这四字所训。对于我们而言,做人要正直,明是非,精于自己所学所做。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打击,都要拥有一颗强大、包容的心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徐旭同学则以“拥抱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发表了毕业感言。“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他首先感谢了法学所和国际法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满满收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出校园,走上社会,我们要时刻践行“身正、行直、学精、思邃”的所训。对此,徐旭同学分享了三点感悟:第一,做事一定要执着,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工匠”精神;第二,为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当我们每个人都坚守公平和正义并懂得去感恩,那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和对母校最大的回馈;第三,干事业一定要胸怀天下,只有胸怀天下,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他希望我们每个人努力向着未来前进,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所和国际法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科人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文学国教授作为杰出校友代表最后登台发言。文院长指出,一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证,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当初如何从理科学习转而投身人文社会科学的怀抱,如何与人文社科、与社科院法学所的“结缘”之路,如何选择了经济法作为自己研究探索的方向。他指出,自己过去在研究生院主要做了三份工作,即教学、管理和科研,其中教学最令他骄傲。他幽默地表示,自己的荣誉都是“讲课讲来的”,但这也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本分。文老师与毕业生分享了三点人生体会。他指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首先要敢“折腾”,要在自己划好的圈里多“折腾”。正所谓人生贵在“折腾”,不“折腾”也许会错失诸多机会。每个人应趁着年轻多尝试,也许未来的路更为适合自己。其次,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改变”的勇气,年轻时想要改变社会,工作时想要改变同事,生活中想改变家人,但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相对容易。第三,要不走寻常路。他希望大家要尊重自己的想法,要勇于调整和改变,才能在不经意间开辟新的道路,发现新的风景。最后,他欢迎大家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并欢迎大家到上海大学做客。

全体师生起立合唱《歌唱祖国》后,典礼进入了尾声。席老师在毕业典礼的最后,再次感谢了研究生院和两所领导与老师们过去一年来对法学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感谢了所有家长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席老师希望所有毕业生在踏出校门后,一要继续加强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二要勇敢追求爱情,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三要踏踏实实工作,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他提到今年是法学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他欢迎同学们在所庆期间回所看看,积极参加所庆校友活动。最后,他朗诵了一首小诗《一棵树》,作为点睛结尾送给了全体毕业生,以表达自己对莘莘学子未来最深切的祝愿。

“我亲爱的孩子,

你长大就长成一棵树吧!

长成一棵白杨、雪松、水杉或者玉兰、山桃、枣树,

只要你能够,

能长成什么就长成什么吧!

你要把根扎在深深的土壤里,

你要晒足金灿灿的阳光,

你要吸足甜丝丝的春雨。

风雪雷电都是你的老师,

每一场风暴都是一场考试。

你把你的枝条伸得长长的,

你把你的树干挺得直直的,

你会在飞雪的时候,

做一个关于春天的梦,

也会在银色的月光下,

唱一首叮当的歌。

我们会护卫你,

不要被城市的浮尘弄脏干净的枝叶,

还要告诉调皮的孩子,

不要在你身上乱刻乱画。

你要学会感激,

土地、春雨、阳光,

它们和父母一样,

都是养育你的恩人。

你要永远保持正直、朴实的品德,

为你生长的世界回报蓬勃的生机和绿荫。

千万别依着世俗的尺寸,

将自己修剪得扭曲变形。

那时,我们会真地为你自豪,

你是多么优秀的一棵树。”

这首诗激起了与会师生们的共鸣,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典礼结束后,同学们与老师依依话别,互送祝福。

(撰稿:张传兴;摄影:许郅杰、赵璐、于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