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红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科研成果
- 学术活动
- 视频信息
李卫红,天津武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岗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1986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北京大学刑法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博士学位。
职业简历:
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1989年7月至2002年7月在烟台大学法学院、科研处从事教学、科研及近两年的管理工作
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17年9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学科研工作
2011、5——8 美国特拉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
主要社会兼职:
2001至今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2009至今 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理事
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市密云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经济犯罪热点问题研究》,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刑事政策学的重构及展开》,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刑事政策学》(第二版)独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4、《刑事和解的精神》,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论文、文章:
1、《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刑法观》,载《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9期转载。
2、《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载《中外法学》1994年第2期。
3、《论商业贿赂犯罪》,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2期。
4、《过失危险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
5、《论信用卡诈骗罪》,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4期。
6、《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的几个问题》,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全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6期转载。
7、《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8、《特别防卫的立法与司法释义》,载《中国律师》,2004年第7期。
9、《论严格责任的严格程度》,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10、《当代中国犯罪观的转变》,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11、《民愤对刑事司法的渗透及其矫正》,载《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诉讼•刑事司法》2007第3期转载。
12、《刑罚的变迁、回归与突破》,论文,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3、《论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载《法学评论》2007第3期。
14、《犯罪被害人经济救济》,载《当代法学》2007第3期。
15、《刑事政策概念误区种种及矫正》,载《江苏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独立。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5期转载。
16、《试论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的关系》,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7、《犯罪人及被害人从“被动”到“主动”的位移》,载《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5期。
18、《应然宏观刑事政策的基础论证》,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独立。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5期转载。
19、《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的关系》,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0、《社会矛盾化解:由“赔偿从轻”向刑事和解的递进》,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17期。
21、《对一般预防的否定论证》,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独立。被高校文摘2010年第6期摘选。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1年第2期转载。
22、《警察权与恢复性司法》,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23、《现实与逻辑演绎的刑事政策》,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5期。
24、《殊途异归:古今刑事和解》,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5、《腐败犯罪的主体预防》,载《中国监狱学刊》,2014年第5期。
26、《受贿罪的司法认定》,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4期。
27、《依法处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载《中国法院报》,2016年12月24日第二版。
28、《从“严”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载《中国审判》2017年第2期。
29、《刑事和解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载《政法论坛》2017年第2期。
30、《认罪认罚处理机制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31、《企业产权被侵犯后的刑事法认定》,载《法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32、《认罪认罚程序下的量刑建议问题研究》,载《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