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2023刑事法前沿论坛暨《刑事法治新求索》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字号:

2023年7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3刑事法前沿论坛暨《刑事法治新求索》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原书记陈国平,当代中国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冀祥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陈泽宪出席论坛并致辞。

 

 

 

致辞暨主旨发言

 

 

陈国平在致辞中指出,刑事法前沿论坛是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重要的学术品牌。论坛一直聚焦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前沿问题研究,务实创新,打破壁垒,既能汇聚多学科领域的名家共聚一堂,也为学界新秀们提供平台。刑事法前沿论坛2003年举办,现在正好是20年。刑事法律制度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0年来刑事法前沿论坛的研讨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变化的轨迹和刑事法在国家政策当中的重要作用。

 

 

冀祥德指出,刑事法前沿论坛的发起人陈泽宪教授是研究推动中国刑法发展和向世界传播的著名法学家,他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刑法进步,在与国际接轨减少死刑、香港国安法立法、刑事法制改革、废除劳教制度、刑法修正案立法、刑事法中的人权保护、国家安全法立法等多个刑事法领域颇有建树,具有领军性作用,为中国刑法学发展和与世界接轨作出卓越贡献。

 

 

贾宇在视频致辞中指出,陈泽宪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刑法学研究与实践,他担任了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现在任学会顾问,始终勤勉履职、积极作为、提携后进、关心支持学会发展。陈泽宪教授发起的刑事法前沿论坛,在刑法基础理论、人权保障、死刑改革、毒品犯罪、经济刑法、国际刑法、行政处罚与羁押制度改革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为相关领导部门提供了重要的资政参考,为我国刑法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云腾在视频致辞中指出,陈泽宪教授不仅在刑法学研究建树颇丰,成为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我国第一流刑法学家,而且创办了刑事法前沿论坛,几十年来在参与国家立法、服务公正司法、向中央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发挥了专家智囊作用。我国几十年法治征程,成就辉煌可喜,但实现法治梦想,同仁还需努力,衷心希望今天的活动成为刑事法前沿论坛再次出发的新起点。

 

 

莫纪宏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即将发布的《刑事法治新求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泽宪教授的学术影响和代表性研究领域,是中国刑法学研究的一道独特风景。相信该书的问世,会为学界提供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和视角,相信本次会议会延续刑事法前沿论坛开放务实的优良会风,为与会嘉宾提供绝佳的交流平台。

 

 

廖凡代表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向论坛的召开和文集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2005年以来和陈泽宪教授共事的经历,用“宽厚、淡泊、潇洒”三个词形容陈泽宪教授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并用“惟其通透所以淡泊,惟其淡泊所以潇洒”与所有同仁共勉。

 

 

陈泽宪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座的嘉宾都是刑事法前沿论坛的老朋友,论坛创办的初衷是汇聚各个学科的学者共同探讨刑事法治建设,非常符合储槐植先生所倡导的刑事一体化思想。从法律实践来看,办案过程中实体法问题、程序法问题、证据法问题、刑事政策问题、犯罪学问题,包括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等等,都密不可分,从法学教育和科研来看,虽然可以在某一研究方向深耕,但是我们非常希望不管是学刑法、刑诉法或是犯罪学,都能把刑事法学学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发展,2003年开始创办刑事法前沿论坛的时候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天论坛重开,大家再次交流相聚,倍感亲切,衷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国家刑事法治建设更上一层楼。

 

 

论坛致辞暨主旨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仁文主持。

 

 

 

《刑事法治新求索》新书发布

 

《刑事法治新求索》新书发布环节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法治分社社长刘文科主持。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石经海在发言中介绍了《刑事法治新求索》一书的写作缘起与成书过程,阐述了文集的三个部分“社会发展与刑法改革”“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与“涉外法治与国际刑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冀祥德教授、刘仁文教授和熊秋红教授撰文作序,以及出版社的倾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当代中国出版社副总编辑高山表示,本书作为当代中国出版社重点打造的祝寿文丛“南山书系”的首秀,与陈泽宪教授20年前的文集《刑事法治之求索》遥相呼应,突出反映了近年来刑事法治研究的诸多重点、难点和热点。全书共有85万字,出版社领导严格把关,编辑与作者沟通充分,各部门通力协作,各环节无缝衔接,在4个月时间内完成了编辑出版,全面确保了图书内容和装帧设计的高质量。

 

 

随后陈泽宪、陈国平、冀祥德、廖凡、高山、刘仁文、王秀梅、石经海等嘉宾共同为《刑事法治新求索——陈泽宪教授七秩华诞祝贺文集》揭幕。

 

 

 

 

主题研讨

 

第一单元 “社会发展与刑法改革”

 

主题研讨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研讨“社会发展与刑法改革”由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智辉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王敏远在主题发言中以陈泽宪教授九十年代初发表于《法学研究》的《社会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一文为例,指出在信奉严打的年代,能用现代刑事法治先进的理念、思维和学问提出综合治理需要很大的学术勇气,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的勇气特别珍贵。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黎宏以“必须严肃对待民企内部关键人员犯罪”为题发言,他表示民企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企内部关键人员犯罪的隐蔽性强、社会性危害大,必须高度重视。要遵循我国当前防范犯罪的总体政策,发挥制度特色和优势,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关键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时延安重点从人权问题背景的改变、不断发展为基本权利的人权、人权内涵的变化与异化、安全与人权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谈了人权问题面临的新挑战,指出要善于发现和识别权利,要研究如何把对人权的理解转化为法律上的表达,要注重人权保障的程序化。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志伟在主题发言中针对此次刑法的最新修订草案,重点谈了自己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单位受贿罪和单位行贿罪的惩治力度,行贿罪自首的从宽处罚力度等问题的看法。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梅传强在发言中回顾了过往参与举办刑事法前沿论坛的经历,结合论坛重点聚焦的死刑改革和劳教制度改革这两个主题,阐述了刑事法前沿论坛及陈泽宪教授为代表的大批学者对推动我国有关刑事制度改革做出的贡献。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孙万怀以“刑法的品性”为题作了发言,他表示刑法应该追求君子之风,无论是西方的自然法和新自然法,还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倡导刑事司法应有的一种担当、一种品性、一种情怀,对待轻微暴力刑事案件,刑事立法应当保持谦抑,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革。

 

 

北京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王世洲在与谈发言中指出,新时代面临着新问题,尤其以国家安全、法律斗争、社会安全和技术安全为标志。他表示本单元的发言人谈到的民营企业的刑法保护、人权保障等问题,值得学界进行深入思考和新探索,一方面要注意总结,一方面要大胆开拓。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杨正万在与谈发言中表示,本单元几位学者的发言,很好体现了单元主题“社会发展与刑法改革”,面对社会的飞速进步,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事法研究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第二单元 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

 

第二单元研讨主题为“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熊秋红担任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王雪梅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制度的精神风貌,与普通司法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是,少年司法的重点不是对过往犯罪的追究或惩罚,而是面向未来的对少年犯罪的防治和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建议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应该从修补式的完善转向全面系统实现独立发展的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周振杰在主题发言中从三个角度谈了“人”的问题,首先是从刑法的角度谈了与自然人相对应的法人及单位犯罪的问题,其次从刑事司法的改革谈了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问题,最后从刑事政策的角度谈了对案件之外相关人的保护问题。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谢进杰在主题发言中从刑事诉讼目的论谈起,简要梳理了惩罚犯罪一元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二元论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动态平衡的修正的二元论,进而提出了保障人权优先的新一元论,主张以侦办程序为主线,把国家注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检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向燕指出,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在醉酒类强奸案件中非常突出,她认为事实认定应转向更为合理的高度盖然性的真实观,破除证据相互印证以及结论具有绝对唯一性的体现绝对真实观的定罪标准的拘束,以便契合此类案件特殊的证据构造,平等地保护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董玉庭在与谈中以疑案处理为例,认为刑事司法当中实现人权保护应该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理念上,刑事司法的价值追求应当坚持人权保护优先,二是技术上,应不断优化技术以实现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之间最大化平衡,三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定为不断提升人权保护的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王志远在与谈发言中着重从犯罪学的角度强调应关注刑事法律的实施效果,包括一些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的立法能否真正实现初衷,以及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能否达到标本兼治,建议从更大的范围去观察和调整社会中的不合规现象,这一过程中跨学科研究和刑事一体化研究非常重要。

 

 

 

第三单元 国际刑法与外国刑法

 

第三单元的研讨主题为国际刑法与外国刑法。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外国刑法与比较刑法研究所所长王志祥教授担任第三单元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国际刑法协会副主席、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王秀梅以“跨国商业贿赂的惩治与防范”为题发言,她表示就惩治而言,不要只看外国法的适用,一定要积极的适用中国法,要了解国际规则,更要掌握它的适用规则。防范方面,要做好自身建设包括合规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职工手册、专业培训以及对举报人的保护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外国刑法研究所主任冯军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刑法学要有一个新的时代,即法益接受或者被改造的时代。法益恢复和法益侵害只是现象,要从这个现象中看到最核心的东西是行为人对待法律的态度。法益恢复适用范围有限而且是表面现象,重要的是一个人犯罪以后能不能通过事后行为表明他的意志向忠诚法律规范的行为确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文以“法治、法治国家与国际刑法”为题作了发言,他结合国际刑法的特点和规则,对比中国刑法、刑诉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指出值得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国际刑法如何实现培育自由、遏制权势、达到善治的目标。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邓华以“联合国国际法院如何发展强行法”为题发言,她指出强行法是国际刑法的基础理论问题,其范畴、识别标准、法律后果等问题始终是国际法上的难点,观察和了解国际法委员会的国际造法实践和国际法院的司法实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去理解和反思这些问题。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彭文华在与谈发言中表示,刑事一体化非常重要,刑法在这方面步子有点慢,在体系化方面,不光要考虑刑罚、后果、体系,还要考虑整个刑事一体化的问题,因为时代在变化,应该倡导属于我们自己的刑法学的知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研究》编辑李强在与谈中表示,国际刑法领域能很好地体现刑事一体化的思想,在国际刑法研究里程序法、程序组织法、犯罪学、刑事政策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也可以说好的国际刑法研究其实就贯彻了刑事一体化的学术思想。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高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检察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据了解,由陈泽宪教授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刑事法前沿论坛创办于2003年,距今已整整二十年。论坛旨在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创新刑事法理论、推动刑事法改革、促进刑事法治,提倡理论刑事法学和规范刑事法学兼顾并重,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相得益彰,中国刑法学与国际刑法学研究交叉互动,始终坚持刑事一体化的理念,二十年来为中国刑事法建设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撰稿/曹书宁 徐持 摄影/周菲 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