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中
大
访谈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云端对话。新年伊始,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值得记录的回忆很多。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法治建设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年,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检察新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期节目,我们特邀三位嘉宾,一起聊聊“2022,我最关注的检察新闻”。
刘哲检察官,您好!“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您的这句话被广泛传播,体现了检察工作的为民情怀。请问,2022年,印象深刻的检察新闻有哪些?
刘哲:我觉得2022年是检察工作的一个大年,很多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是对“治罪与治理”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涉及小案轻罪的案件,我是比较关注的。
小案其实不是小事,它涉及民生问题。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才会直接让公众感受到正义的观感,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每一个案件的公平正义。
这是一个关于“超市盗”的案件,在超市用自助结账购物机器进行的盗窃。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个变化,就是盗窃已经不是第一大罪了。在这种背景下,“超市盗”激增就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落实中央关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调整,做了一些捕与诉的标准的界定,同步地推动社会政策的调整。
我们不仅要治已病,还要治未病,要深入到溯源的层面进行治理,把将近1600多件的案件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研究这些人都是谁,在哪发生的,为什么会犯罪,然后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制度规范,在“无人化”的状态下,怎么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性。
经过了两三年的工作,前一段时间我们给北京市商务局发出了检察建议,提出了一揽子的建议,形成了一些共识,受到很好的欢迎。他们还指导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下发了倡议书,倡议商超在人防、技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建立无人自助购物环境的配套机制。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特别提到要加强公益诉讼工作。请问刘教授,关于检察公益诉讼的新闻,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对公益诉讼工作,您有何建议?
刘仁文:公益诉讼是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亮点。我觉得在这些工作中,检察机关通过丰富生动的实践,一方面体现了能动检察的积极作为,另一方面,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强化检察监督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立法、司法乃至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良性的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也看到《检察日报》多次报道万峰湖专案。最高检是把它作为指导性案例来发布的,《检察日报》还详细地报道了最高检检委会在讨论万峰湖专案这样一些指导性案例的过程中是基于怎样的一些考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22年是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公益诉讼五周年,特别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边,也专门提到“公益诉讼”这个问题,把它作为落实加强检察机关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觉得对这样一个工作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有利于我们把公益诉讼推向一个更好的阶段。
主持人:2022年,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检察新闻格外引人注意。请问黄代表,您比较关注哪些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新闻?
黄美媚:我最关注的新闻是最高检发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追责典型案例。我觉得检察院是真正做到了真追责严追责,让强制报告“长出牙齿”。未成年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同时,他们也因为年幼体弱,还有认知不足等原因,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自己受到侵害后,也不敢去求助,导致了一部分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案件隐蔽在角落。强制报告制度正是检察机关探索和照亮隐蔽角落的一个有力之举。
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觉得还是要大力加强宣传。因为“强制报告”这4个字听起来是有些专业性的,老百姓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理解是什么。这些案例也明确释放了一个信号,不报告是要追究责任的,我觉得这点非常好。我们一定要把典型案例的作用发挥好宣传好。
主持人:黄代表,2022年,除最高检发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追责典型案例外,“两高两部”还发文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对于这条新闻,您怎么看?
黄美媚:2022年5月30日,最高检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新闻,我完整地看完了这条新闻。我觉得这是送给未成年人和曾经是未成年人的最好的礼物。实际上,犯罪记录封存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当时是未成年人犯罪,他要长大,他要结婚、就业、升职,如果他的一些记录没有真正落实好封存,那么他的孩子、他的家庭、他的事业还是会不断地受到伤害。这也是送给我们现在的孩子最好的礼物,我觉得这个是对他们家庭最好的保护。
主持人:目前,检察工作已经步入数字时代,数据正在深刻改变着新时代检察工作。在检察办案实践中,大数据正逐渐释放红利。请问,刘检察官,您是否关注到了相关检察新闻?
刘哲:最高检一直关注大数据的发展变化。2022年6月份,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数字检察推进会,张军检察长做了动员,展示了各地一些大数据的成果模型。
北京这几年也一直推动数字检察工作。在最高检的部署下,北京实现了25个大数据的项目。我们有一个轻罪治理电子地图,形成了几种模式,动态地去分析微观层面,就是城市微观治理动态的样貌,及时跟相关街乡发出检察建议,进行座谈,去交流。只有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才能看到那些我们以前所关注不到的问题,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理。另外,还有一个治罪的问题,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蔽性的犯罪。
主持人:2022年11月,热议电视连续剧《巡回检察组》获得“飞天奖”。请问刘教授,关于巡回检察工作,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新闻?对于巡回检察工作,您有何建议意见?
刘仁文: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了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恰恰巡回检察也是在刑罚执行领域里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非常有益的一个新的实践和做法。我对这个工作也是非常关注。大家知道刑法中的定罪量刑,实际上最后在刑罚执行环节效果如何,事关整个刑事诉讼过程的质量。如果最后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对于整个司法公正,刑罚的效果,乃至社会对于我们司法机关的公信力都会有影响。
所以,我觉得检察机关采取巡回检察这样一些新的做法,它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是很大的。毫无疑问是需要继续总结经验,要进一步推广。比方说,怎么进一步全面去推开。目前,我们在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的基础上,探索对于社区矫正的巡回检察,还要在提升质效上下功夫。另外,就是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让高墙内外的司法执法更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巡回检察还大有可为。
主持人:节目最后,想请三位嘉宾用关键词或一句话概括对2022年的感受。
黄美媚:我觉得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对2022年检察工作的印象,就是让我感受到温暖和爱。
刘哲:第一个关键词是“法律监督”,第二个词“治理”,第三个词“治罪”。检察机关有责任落实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把我们看到的问题、发现的问题解决掉。
刘仁文:我的感受是检察机关发挥了非常好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面,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法治在内的现代化各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主持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崭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让我们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以梦为马,追光逐焰,同赴新征程,开启新篇章!祝大家新年快乐!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