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中
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能在这样重要的时刻发言,我深感荣幸。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临别之际,我不讲法治理想,也不谈家国天下,只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愿你们心底,永留一份清醒的骄傲。
听我把“骄傲”作为今天的主题词,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从小到大,它常被当作贬义词。我出生在偏远农村,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就,但我始终相信:藏在心底的那份骄傲,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是每个阶段都需要的底气。今天,我想从三个角度,谈谈这份“骄傲”。
第一,它是一种从容坚定的信念。同学们能顺利毕业,本身就值得骄傲。顺风顺水时保持骄傲并不难,难的是在前路未明、内心惶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时,仍然保持自我认同。身处逆境时,请相信:低谷不会定义你的人生,不要因为一时困顿就轻易否定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刻确认。《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底气——不是坐着干等,而是静下心来,踏实积累。当机会来临,你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终将托起你前行的脚步。
第二,它是一种踏实笃行的态度。很多人以为,骄傲来自高光时刻。其实不然。真正难得的,是在无人关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依然不敷衍、不自欺。毕业之后,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可能都会被忙碌与琐事消磨,也可能在压力与误解中感到委屈,甚至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但那份骄傲,会在你动摇的时候提醒你:别骗自己,别怨天尤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标准。我2009年博士毕业,被派往廊坊筹建法硕教学基地。场地荒废、杂草齐胸、条件艰苦,收入有限。我一度半开玩笑地问人事处:咱们工资是否按周发放的?但我对工作没有敷衍应付,因为我始终记得:“有为,才有位。”无论如何,都应把事做扎实、做到位。后来我参与创办《国际法研究》,经常加班加点,不是为了名利,只因内心那份骄傲提醒我:把好事办好,是责任,更是尊严。所以请记住:骄傲不只在鲜花和掌声中,也藏在无人喝彩的认真里。
第三,它是一种进退从容的境界。很多人以为,只有进取时才值得骄傲。其实不然。真正的骄傲,不只源于成绩,更在于在自我克制、成全他人,守住底线,适时退让。当你小有成绩、略有名气时,可能会心生得意,甚至不自觉地看轻他人。这时候,真正的骄傲会提醒你:你值得珍惜的,不是外在的优越感,而是内心的克己与宽厚。它会引导你,在不断进取中保持温和与尊重,愿意照亮他人、成就他人;也会提醒你,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真正的骄傲,也意味着“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知进退、懂收放,对法律人尤其重要。我们身边的“前车之鉴”已不在少数,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同学想问:这年头,“上进”与“上班”之间已经催生出“上香”的自嘲,还有什么“骄傲”可谈?我完全理解这种感受。作为一个读书期间也“上过香”、还曾为此自学《周易》的人,我也经历过那种迷茫与无力。“遇事不决搞玄学”,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前几天看到项飙教授说,“玄学”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思考与赋能,但终究不如回到现实。
结合自己经历——身处逆境不放弃、努力才能有收获、稍微懈怠便失利、一自大就摔跟头,我越来越相信:比起“上香”,咱们普通人更重要的,是守住那份做自己的骄傲。这种骄傲,始于从容坚定的信念——在低谷中仍坚持自我认同,积蓄力量;成于踏实笃行的态度——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坚持标准,不断精进;终于进退从容的境界——在有成绩时不自矜,乐于成全他人;在退场时优雅转身,留下一份体面与清朗。
最后,再次祝贺同学们毕业!愿你们带着这份清醒的骄傲,行稳致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