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中
大
李林会长在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第六届
“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发言
(2024年6月29日·南昌)
尊敬的邓校长、欧会长,各位专家学者、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来自法学、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集聚在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英雄红城,从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多层次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法治未来的重大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努力把握和适应人类科技文明与法治文明融合创新、融贯发展的大趋势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学术研讨会,是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十分重要、跨学科、前沿性和品牌化的专题研讨会,此前已经举办五届。今年的专题研讨会由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数据法律研究院和江西省法学会数据法学研究会共同承办。在此,我代表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对江西省法学会和江西财经大学对举办本次研讨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研讨会承办方团队为精心筹办研讨会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表示由衷敬意和衷心感谢!同时,也对研讨会如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法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深刻嵌入,法治变革与科技革命彼此深度影响,全球现代化进程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
围绕今天研讨会主题,我对处理好以下五个重要关系,谈几点初步认识,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就是要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坚持科学正确的研究方向、理论导向和学术立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深化人工智能和法治未来问题的研究。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全面深化改革,紧跟科技革命的时代步伐,顺应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勇于进行法律人的自我革命,善于推动法学理论更新和法律制度变革,以新的法学理论指导推动新的法治实践。
二要处理好趋利与避害的关系。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科技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和力度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它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治理方式、文化创新模式和行为交往方式,更对既有的政治伦理学、法学理论、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提出了新的全方位挑战。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才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对法律人政治和法治智慧的挑战和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要审慎应对,更要主动谋划,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把握机遇,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占据法治先机,让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在法治轨道上更好服务人民,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动能和保护神。
三要处理好科技与法治的关系。世界科技和法律发展的历史证明,如果在正确方向和道路上,科技与法治可以如车之两轮、人工智能与法治发展可以像鸟之两翼,它们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造福世界人民。但如果科技失控,法治变异,甚至法治与科技联手为虎作伥,则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灭顶之灾。我们要推动跨学科研究,促进法学、人工智能、伦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范式。只有通过跨学科合作,才能全面把握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和社会影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在用一切智慧和力量全面推动科技革命创新的同时,必须预防产生“科技利维坦”,避免人工智能的变质异化。我们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传统法律法学进行自主性创新,同时要依靠法律法学创新发展保障和促进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用法治的智慧和力量高度警惕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对人类自身可能形成的任何异化或者反噬,有效防止颠覆性技术失控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否定,绝对避免颠覆性技术对人类文明成果可能造成的破坏性颠覆,切实把人工智能等颠覆性科技纳入法治轨道,关进法律体系的笼子里。
四是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人工智能革命面临的问题本身没有国界、没有阶级性、没有民族性,人工智能产生的一般法律问题本质上是世界性、全球性、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科技革命越深入,互联网大数据越发达,人工智能和智能计算越发展,越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系列具有共同特征、面临共同挑战、需要携手解决的科技和法治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有全球眼光、关注世界问题、吸收先进成果,当然更要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走中国式网络强国和法治强国的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推动形成国际共识和规则。我们应该在联合国、G20、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国际平台上积极发声,提出中国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五是处理好当下与未来的关系。现在以后的时间就是未来。因此,对未来可以作出当下、近来、近未来、中未来、远未来以及未来的未来等划分。立足目前当下,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着科技革命与法治变革双重挑战和任务,例如法律主体资格认定、法律责任归属、隐私与数据保护、算法公平与歧视等问题,已经成为必须直面应对的现实挑战。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给法律带来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着眼中长期未来,我们要运用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准确把握科技、经济、社会、法治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整体趋势,努力创造面向未来的法治理论、走向未来的法治体系、引领未来的法治实践。我们要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联结起来,把人工智能与法治建设高度统一起来,把握未来法治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在空间上的开放性、在实践中的创新性、在发展上的前瞻性、在格局上的世界性,使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共同塑造世界发展的美好图景,协同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平发展、安全智慧的方向发展。
各位同仁,世界正在巨变,未来已经到来。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的融合发展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创新革命,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实践过程。让我们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以开放包容、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共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创新贡献智慧,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丰硕成果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布实施70周年!
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