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让我们走进宪法,让宪法走进我们
刘小妹
字号: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围绕宪法提出系列重大论断、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推进系列重大工作,我国宪法全面实施取得重大成效。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才能更加有效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学习宪法知识是培育宪法意识,进而“知行合一”,做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行为的基础和前提。“信”是从“知”到“行”的重要桥梁。公民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会形成对宪法的态度、情感反应和喜乐偏好,体现为对宪法的认知状态、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由此,学习宪法知识包括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两个方面。《走进宪法》作为一本宪法学专家写给大众的宪法普及读物,在传播宪法知识的内容和方式上都独具匠心。

在学习的内容上,该书用简明、生动的文字,体系化地描述了宪法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五四宪法到现行宪法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现行宪法的基本结构、重点内容和发展变迁情况等宪法基本知识。概言之,《走进宪法》一书力求用简短的篇幅,向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简明、直观的宪法知识,带领读者走进宪法的世界,更加清晰和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

在学习的方式上,《走进宪法》注重趣味性、生动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例如,展示“憲”字从金文、篆文、隶书一直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生动解读“憲”的字形结构及其在古典文献中的内涵。“憲”者,从心从目,一则表示限制私心偏见,追求权为民所用的公心;二则表示敏捷,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从害省),追求“赏善罚奸”的公正;三则表示接于目怵于心,凛乎不可犯也,彰显宪法的权威。通过深度挖掘中国古代的“憲”法文化中蕴藏着的重要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要素,同时又客观讲述宪法一词在近代的起源和意义,在古今中外的纵横比较之下,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宪法和法治文化。再如,书中关于共同纲领、五四宪法、八二宪法诞生过程的描述,图文结合地讲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诸多细节和故事,是践行宪法的人民性的鲜明体现,是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生动实践。

这样的讲述方式,在传播宪法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公民对于宪法的喜好感、亲近感和代入感,使得宪法不再是公民的身外之物、心外之物,有助于培育公民对宪法的信念和信仰,形成对宪法的主观认同和内心确信。“信”的确立,意味着宪法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的内心,实现了从我们走进宪法,到宪法走进我们的跃升。而且,只有以“信”为桥梁,才能进而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信行”合一。

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制度要求,必须要为公民在认知能力和主观情感上所接受,才能在主观情感状态上建立与宪法现象之间较为固定的认知联系,进而形成和增强宪法意识和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能力。《走进宪法》把宪法文本和宪法背后蕴含的深刻法理和重点知识,通过客观的、翔实的历史资料,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既提供了体系化的宪法基本知识,又拉近了读者与宪法的距离,心生对宪法的喜爱和亲近,培育对宪法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在这个意义上,《走进宪法》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宪法知识读本,不仅让我们走进了宪法,感受宪法的温暖和保护;更能让宪法走进我们,成为我们的内心信仰和行为指南,构建起保护宪法的力量。

 

 

 

作者:刘小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法治日报》202312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