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致敬新中国舞台上的每一个你
孙家红
字号:

 

 

 

“1949年,成都一解放,我就出生了,父亲因此给我取名放生。”周放生这样说道。他的名字里有一个“生”字,似乎此后的一切都与之有关。

1949年出生的武树臣在20岁时从永定门火车站出发,开始了知青生活。此后,他当过老师,做过兼职律师,后来又任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部长。奥运结束后,60岁的他重返校园和讲台……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是武树臣和同龄人的关键词。

这些与共和国同龄的“40后”们,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但他们都走过磨难,绽放微笑。此后,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50后”的你,用文字来实现愿望;“60后”的你,开始赚到第一桶金;“70后”的你,开始关心世界上的陌生人;“80后”的你,开始独立思考;“90后”的你,成为网络“原住民”,“00后”的你,成长得更加国际化……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对时代和国家交出的答卷。

清初大儒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说过一段十分经典的话: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我们知道,就是从这一句话衍生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星空中,正是这样一群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的人们,造就了70年不平凡的历史。

最近七十年,之于我们国家,有过一穷二白的艰难起步,也有过飞速发展的跃进高歌;有过漫卷红旗的运动狂飙,也有过大乱大治的探索挫折;有过拨乱反正的政策转轨,也有过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于今迈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能否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高光步入世界的“中国时刻”,正在接受现实的严峻考验和世界人民的检阅。

最近七十年,之于我们个人,有过革命改造的拳拳赤诚,也有过投身建设的满腔喜悦;有过现实斗争的严酷考验,也有过是非荣辱的大起大落;有过劫后余生的辛酸感叹,也有过柳暗花明的机遇抉择。于今迈入新世纪,机遇与困难同在,我们“仍须努力”。

七十年风云激荡,潮流奔涌,八千里秀美山川,壮丽江河。国家之于个人,应道之以礼,齐之以德。个人之于国家,固然渺小,亦应如苔花绽放,学那牡丹,盛开在没人注意的角落。虽为小人物,何妨胸怀大世界,实为主人翁,须知明朝更胜昨。

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孙中山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曾经用“百年锐于千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今我们说,1949年至今,尚不满百年,但所创造的生产力,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却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世纪,乃至“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

如果将最近七十年历史,比喻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过程,经历过辛劳漫长的春夏耕种,时至今日,秋天的收成已然在望,该是收割庄稼、采摘果实的时候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收成多少,更在乎曾经参与和见证了这个伟大的生命实践。不仅如此,在这个金秋,人们同样会充满祈望,祈望国泰民安,祈望政通人和,祈望大家在物质上不断富足的同时,更能在精神上自由飞翔。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经历过开辟榛莽、披荆斩棘,经历过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才能真正读懂开天辟地者的豪情,才能深切体会默默耕耘者的执着和热爱。

梁任公说,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于今我们要说,七十年风云变幻,我国族历史百转千折,奔流不息,此时天正高,海正阔。在这个金色的秋天,我们时而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时而对未来充满无限的祈望,因为这里有我们永远的祖国——中国。

 

作者:孙家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治周末特约评论员。

来源:《法治周末》2019年9月19日,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