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研究
周汉华
字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战略方向、基本规律、着力重点、国际治理体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严整的互联网法治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从战略高度

明确网信事业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治理转型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的认识非常深刻,首先将它上升到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的高度,振聋发聩地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党长期执政这一关”。并且,对于互联网,明确指出不能一封了之。他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由此明确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力回击了国内外的各种指责和疑问。

习近平总书记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定位互联网发展的。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论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对于网信事业有这种深刻、辩证认识的,习近平总书记应该毫无疑问要排在最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网信事业的重视,不仅体现在认识上,更体现在战略部署上。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要求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对于互联网“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全面部署。习近平反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将我国网络强国战略提升到综合施策的新高度,提出了“六个加快”的要求: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

推动各项工作创新

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波及范围广,对各国都是重大的挑战。从近20多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看,能够尽快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国家,往往能够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反之,则会陷入各种被动,顾此失彼,甚至出现政权更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的“四个能力”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这些论断和判断,都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于相关的体制机制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互联网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各种创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全面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

在习近平网信事业布局中,法治建设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对于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对于如何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具体而又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求全面规划,系统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二是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要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数据,很多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里,企业要保证这些数据安全”。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指示都在稳步落实过程之中。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2014—2020》顺利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网络信息保护决定》《刑法修正案(九)》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决定,相关司法解释陆续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修法议程,互联网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随着互联网发展,其媒体属性越来越明显,如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大问题。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强调要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强调要加强管理。他在多次讲话中反复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同时,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鉴于网站在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为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管理基本结构明确了方向。

对于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与舆论监督两者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方法。他指出,“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可见,只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网上舆论监督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目前的国际秩序,反映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强调,要理直气壮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明确宣示我们的主张。中国有责任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对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系统提出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四项原则,并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5日第1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