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读书感怀:奖状依旧红 陈文难卒读
——《归善斋<尚书>三谟章句集解自序》节选
尤韶华
字号:

《归善斋<尚书>三谟章句集解》,是《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的第二册。本书的完成,恰逢第一册《归善斋<尚书>二典章句集解》出版之时。现特将自序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研读《尚书》的原委始末,已于《归善斋<吕刑>汇纂叙论》的后记中记述,并在《归善斋<尚书>二典章句集解》重申,毋庸再说。而其中,一段与此相关经历,迄今感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刚出校门,年少气盛,入职一部级机关的研究机构,曾作为论文的主笔,获得大开本有三个部级印章的奖状,全国仅一百四十有余,当时被指为国家级奖励,获得者自然由此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文科领域,似乎仍无出其右者,奖状亦依旧鲜红如昔。之所以获奖,不外乎合于“时尚”而“立异”。数年之后,物转星移,时文已陈,不堪卒读。心中不免嗟叹自嘲,气球飘空,胶皮落地。天生禀性,于心难安,由此之故,随即萌生“退而读书”之意,重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从而别离时尚,追索经典之学。

自古时尚弥漫社会,如今更甚,学界同然,各种命题,紧跟潮流,竞相追从,而成“时尚学术”。时尚在一定的时空以及群体中产生效应,尤其是爆发“热点效果”。“立异”,即宋人卫湜所谓“人之著书,唯恐其言不出于己”。既可能是在时尚中“立异”,有可能以“立异”引领时尚,二者皆被视为成功之道。究其缘由,来自学者“自贤”之感。“自贤”语出《大禹谟》,即自以为贤。然而,未免时空变换,群体翻覆,命题更迭。正如宋人黄伦《尚书精义》所说“自以为是,未必天下皆以为是;自以为正,未必天下皆以为正”。前一个时尚,毋庸多时,即被后一个时尚替代。有人因此落寞而去,有人则会继续追踪新的时尚,身后留下诸多陈文旧章,刊录着往日的轨迹。

学者著书立论,自居贤者,如若“恐其言不出于己”, 时文之中,固有不少真知灼见,大多于理可通,于事难成,常被视为“书生之见”,引发讥嘲,把玩则可,治事则非,以此论政,或为无用,或为有害。《大禹谟》有“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之句。汉孔安国传言:“无考无信验,勿询专独,终必无成”。宋人袁燮则称:“稽,稽考也。询,询谋也。有所证据者,谓之稽。广询于人,曾经商量者,谓之询。言而无所稽考,岂可用?谋而未尝广询于人,岂可庸?”宋人林之奇说:“无稽之言,不考于古也;弗询之谋,不稽于众也。”宋人蔡沈解读为:“无稽者,不考于古;弗询者,不咨于众。”可见“无稽之言”,指的是上不考于古,旁不询于众,漫无根据。明人梅鷟在《尚书考异》中有言称:“考焉而不精,故语焉而不详也”,并评论道:“架空臆说,其亦无星之秤,无寸之尺,而欲以称量事物,岂不缪哉”。

宋人黄伦认为“私意妄见其害人多矣”。蔡沈:“言之无据,谋之自专,是皆一人之私心,必非天下之公论,皆妨政害治之大者也”。林之奇:“仁人君子之言,上必考于古,下必稽于众。故其用之,可以为天下国家之利。”故而卫湜声称:“吾之著书唯恐其言不出于人。”清人胡渭又引说:“郑康成云,学者既知古,又知今,此穷经之要诀,著书之定法也。不然则亦有体无用之学而已矣”。以上之说甚为妥切。但仅仅指“自贤”而论。《益稷》所指的“庶顽谗说”,以及《大禹谟》与 “自贤”相连的“侮慢”,则另当别论。

社会有广泛需求,况且,是诸多人士追求成功,谋求职业的生存的捷径,时尚学术大行其道。读书不多声音大,付出不多收获大,谋求简易,自古如此,时尚既会长期存在,也会随时淘汰。不同心态,自由选择,生灭盛衰 顺其自然。只是国帑流失,良为可叹。

同时,时尚学术也与考绩相关。《舜典》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之语。宋人黄伦解说:“考课之法,急之则诈伪生;宽之则功实见”。 宋人陈经:“求治太速,责效太早,则奸人得勉强矫拂,以肆其欺;而善人以积久而见功者,不幸而见黜”。本人既得“宽之” 之惠,又受“急之” 之害。幸逢以前十数年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得以面世。

追索经典,属于“以积久而见功者”,注定是一条艰辛之路,而常常“不幸而见黜”。只有心存敬畏,才会选择此道。钦敬,是《尚书》的主线,贯穿全书,日后将专文论述。元人陈悦道《书义断法》说:“有道是盖天下万事,皆本于心,而成于敬”。敬畏是一切准则的基线。没有敬畏,任何的准则都将是虚幻的。常存敬畏,一以贯之,将终此一生,以了夙愿。身为闽人,亦受闽学传统影响。《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类著述,有多位闽人,其中林之奇、朱熹、蔡沈、黄伦最为杰出。

明人陈第《尚书疏衍》:“书之显晦,亦自有时”。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为自选项目。虽在特定氛围中,因地利、人和之故,困于资源配置,立项难以顾及,仍泰然处之。宋人黄伦说:“鼓钟于宫,其声自闻于外,兰生于林,其馨自达于远。”有用之学,必逢天时。民族复兴,核心在于复兴民族文化,《尚书》正为民族文化之源。何为复兴?中衰而后振兴。中衰之时,则文化式微;振兴之际,则天时来临。随着民族文化自信渐长,《尚书》研究和传播的日益兴盛,自不待言。冀望《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的出版对此有所裨益。

退而读书,怡然自乐,不求闻达,吾心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