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不要怕知识分子“出国太久”
支振锋
字号:

在9月1日出版的2014年第17期《求是》杂志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3所大学以《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题,就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集体发表意见。在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仍然十分重要的今天,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应有之义。但在一个社会急遽转型、思想日趋多元,民众更关注柴米油盐的市民生活,知识者标榜去“政治化”或者以去政治化为名而“重新政治化”的时代场域下,谈意识形态必然会引起讨论甚至争论。有人点赞,坚决反对“西方价值观洗脑”;也有人心怀疑虑。媒体上,满是“三校就意识形态集体表态”、北大党委认为有人“借学术攻击党”、复旦反思意识形态认为“有教师出国太久价值观模糊”的报道。无论是高校的表态,还是媒体报道,话虽然是那么说,但感觉有点怪。

高校是象牙塔,同时也是产生新知和思想的孵化器,是思想交流和观点交锋的大舞台。影响了这些思想的“源头”,就能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所以,对于北大、复旦和中山这样的重要大学而言,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属应有之义。尤其是在文明竞争能够影响民族复兴走向的今天,著名高校应该发声。

只是,“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对一群以讲道理为业的教授讲道理,跟一群以思考为业的学者谈思考,告诉一群每天教导学生的老师是与非,恐怕要动动脑子。灌输是不行的,知识分子哪个不是此道高手?说教也是不行的,大学老师哪个不是每天对学生苦口婆心?颐指气使更不行,文化人没有钱、没有权,只剩一份清高,“两根骨头”,哪个理你?因此,如何对高校这群有思想、有头脑、有判断,但同样也有血有肉、有情有欲,偶尔也会被感情或偏见蒙蔽的知识分子做思想工作,就更需要智慧,必须更新观念和创新思路。

是靠灌输、说教,颐指气使地告诉知识分子对与错、是与非,结果导致事与愿违;还是认识到高校工作的特点和学术研究的规律,将意识形态工作通过符合学术规律的理论创新来实现?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是对的,近年来,疾速变化的社会确给人们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有些冲击是好事,是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突破封闭;而有些则不一定。发展经济助长拜金主义,拥抱世界变异为崇洋媚外。有些人对民族和国家丧失信心,甚至为一己私利而成为潜伏的“第五纵队”。学术界也的确有一些人言必称希腊,对本国的成绩求全责备,对出现的问题见猎心喜,对西方顶礼膜拜。长此以往,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打回来的东西,有可能在书桌上失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固然有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西方相比在不少方面仍有差距的原因;也有一些人认识问题简单化、片面化的原因;但在意识形态工作上不尊重知识分子、不相信知识分子,僵硬教条、颐指气使、作风粗暴,许多意识形态工作者“自身不正”难以服众甚至贪污腐化激起公愤,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打铁还要自身硬,高校党委作为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者,如果要能向知识分子讲清楚,那么首先要自己想明白。经典要熟、道理要会,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够真正理解当今时代的中国,理解她的发展和困难、成就与失误。自己明白了,才能真正认同这个国家和这个政府,与其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这样,才能在做意识形态工作时不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是不行的。而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仅要道理讲得好,更要行动做得好。党委做知识分子思想工作,知识分子也会盯着党委。如果党委一边讲道理,一边却是自己沽名钓誉、勾心斗角,靠拆楼扒路搞政绩,用人事职称折腾人,甚至自己德行有亏,那只能适得其反。

也不能再用“灌输”的老法子。新时代、新问题要有新思路。知识分子做学问,靠的就是独立思考和求实精神,学术的真谛也在于创新发现,而不是鹦鹉学舌。所以,简单地用告诉小学生正确答案的法子来向知识分子灌输,也肯定行不通。因此,最为正确的方式是,用符合高校特点和学术规律的方式来引导知识分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严谨研究,来发现、印证和创新,用理论创新的方法来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新中国的60年成就有目共睹,问题也不必讳言,更不要怕知识分子出国太久。实践证明,无论是两弹一星,还是今天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许多曾经长期在海外学习和生活的知识分子毅然归国,并成为与国外进行科技和理论竞争的骨干人才。事实上,有过长期海外经历的人,如果能够独立思考的话,会更容易理解和体会祖国发展的不易,更愿意为她贡献心血和智慧。高校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通过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从而创新理论。对于高校知识分子而言,意识形态的竞争,主要还是理论的竞争。理论也是竞争力,如果我们自己行端走正,学术界对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有一套自己的有解释力的理论,意识形态工作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还一个关键是,学校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走群众路线,与知识分子打成一片,要真正接地气。无论灌输、说教还是指示,都是以一种外在者的身份颐指气使,而不是以知识分子的一份子在发言。有时候哪怕讲得有道理,知识分子也未必买账。所以,高校党委自身也要给自己定好位,自己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普通一员,甚至是理论家,尤其是自己的德行操守得过关,能够成为表率。

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能说教或灌输,更不能端着高高在上的领导架子,而应相信知识分子、尊重高校师生,走群众路线,平等讨论,真接地气,与子同衣,水乳交融,想其所想,为其服务,一起思考和解释中国,一起进行中国的理论创新。高校的工作,要以符合高校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方式来做;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应是鼓励符合学术规律的理论竞争和理论创新。

刊发于《环球时报》2014年9月2日第14版,但刊发时题目内容均有删改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