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文化回归,祛恶扬善
——《归善斋<尚书>二典章句集解》自序
尤韶华
字号:

笔者先前出版的《归善斋<吕刑>汇纂叙论》,在序言中,已就"归善"的涵义作了阐述。当时所说和所做的,依然是现在想说,想做的。《吕刑》是《尚书》的组成部分,《吕刑》所反映的基本原则,也是整部《尚书》所提倡的基本原则,敬天敬民,敬畏法制,尊崇诚信,实行德政,注重民生,用贤去佞,慎施刑罚,公正公平,导民向善。

 

《归善斋<尚书>二典章句集解》,是《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的第一册。晚清学者重刊《十三经注疏》,流行至今。四库本其他《书》类著作,不为人们所重,知者不多。顾颉刚、刘起釪所著《尚书校释译论》所引亦不全。今人解说《尚书》,大多仅援引《尚书注疏》,有失偏颇。《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意在汇集众家之解,以供读者探觅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

《钦定四库全书》有五十余种《书》类著作,可分为几类:㈠基本上对《尚书》逐篇逐句解说,有(汉)孔氏撰(唐)陆德明音义孔颖达疏《尚书注疏》、(宋)苏轼《书传》、(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宋)史浩《尚书讲义》、(宋)夏僎《夏氏尚书详解》、(宋)时澜《増修东莱书说》、(宋)黄度《尚书说》、(宋)袁燮《絜斋家塾书钞》、(宋)蔡沈《书经集传》、(宋)黄伦《尚书精义》、(宋)陈经《陈氏尚书详解》、(宋)钱时《融堂书解》、(宋)魏了翁《尚书要义》、(宋)陈大猷《书集传或问》、(宋)胡士行《胡氏尚书详解》、(元)吴澄撰《书纂言》、(元)陈栎《尚书集传纂疏》、(元)许谦《读书丛说》、(元)董鼎《书传辑录纂注》、(元)朱祖义《尚书句解》、(明)王樵《尚书日记》、(清)《御制日讲书经解义》。㈡对各篇的某些章句考据解说,有(宋)金履祥《尚书表注》、(元)黄镇成《尚书通考》、(元)陈师凯《书蔡传旁通》、(元)王充耘《读书管见》、(元)陈悦道《书义断法》、(明)梅鷟《尚书考异》、(明)马明衡《尚书疑义》、(明)袁仁《尚书砭蔡编》、(明)陈泰交《尚书注考》、(明)陈第《尚书疏衍》、(清)王夫之《尚书稗疏》、(清)毛奇龄《尚书广听录》、(清)朱鹤龄《尚书埤传》、(元)王充耘《书义矜式》、(清)张英《书经衷论》、(清)孙之騄辑《尚书大传》、(清)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㈢只就数篇加以解说,有(清)李光地《尚书七篇解义》、(宋)杨简《五诰解》。㈣仅就单篇解说,有(宋)毛晃《禹贡指南》、(宋)程大昌《禹贡论》、(宋)傅寅《禹贡说断》、(清)朱鹤龄《禹贡长笺》、(清)胡渭《禹贡锥指》、(清)徐文靖《禹贡会笺》、(宋)胡瑗《洪范口义》、(宋)赵善湘《洪范统一》、(明)黄道周《洪范明义》、(清)胡渭《洪范正论》。此外,(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清)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则论辩今古文《尚书》。以上著作,均或多或少表达自己的见解。(元)王天与《尚书纂传》、(明)刘三吾《书传会选》、(清)《书经大全》仅仅汇集相关解说。

这些著作起于汉唐,迄于明清,而以宋代居多,汉唐仅《尚书注疏》一部。文化是一种积淀,后人的著作征引前人的著作。越往后,征引越多。而后人对前人的征引,或褒,或贬,或认同,或质疑,或补充,可以从这些征引中看到《书》学的发展轨迹。其中汉唐二孔的《尚书注疏》和南宋蔡沈的《书经集传》最为重要。其他《书》类著述大多围绕《尚书注疏》、《书经集传》而作。唐宋时,《尚书注疏》立于官学,而元明清《书经集传》立于官学。《书经集传》为朱熹门人蔡沈受师命所作,部分书稿经朱熹审定。元明及清代前期《书》类著述,大多认同《书经集传》。元代吴澄《书纂言》、陈栎《尚书集传纂疏》、董鼎《书传辑录纂注》并辑录朱熹语录。晚清学者排斥宋学,重刊《十三经注疏》,以阮元主持校刻为善本。

《尚书》毕竟是为政之书,仅从字面训诂,难以准确理解。因而还需要从政治、法律、历史、礼乐、哲学、文学的角度予以探究,而这方面正是宋代《书》学以及元明学者之所长。四库本所载《书》类著述对《尚书》的解说涉及各个方面,尤其典章制度,律历器物,天文地理的源流考据,或繁或简。一些长篇解说,对于经文的理解大有裨益。经学数千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感悟,各自的思维方法、视觉角度、经历理念导致歧义。各家著述各有其善,即使是有一言之善也值得采用。

《书》类著述,以解说、考据《尚书》章句为宗旨。《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按照章句分解汇集,故题名为"章句集解"。四库全书提要及各自的序言,叙述各家著述的简要内容和《书》学发展的历史沿革,故列于篇首,以供参考。《古文尚书疏证》、《古文尚书冤词》未就章句作专门解说,拟将列于《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篇末作为附录。《尚书纂传》、《书传会选》、《书经大全》未有独立见解,不予列入章句解说,以免重复。各家解说体例纷杂,分句分段各异,长短不一。《尚书注疏》最早,汉孔传分句最细,故以其为准,作为标题,列为目录。其余著述,依照各自章句的自然段落,归于其下,凡长于此句的,则于下文中注明见于何句。

二典,即《尚书》以"典"名篇的《尧典》、《舜典》,为帝尧、帝舜的功德颂词及言行记录。除了功德颂词之外,《尧典》记录帝尧用人的言行。先是命羲和掌管历象;次则择人禅位,欲授天下于虞舜。《舜典》记录虞舜历试诸难、摄位、即位、命官诸事。《吕刑》也追述帝舜功德,使民归善,放逐三苗国君,增修德政,定民居、厚民生、正民心,用刑中正得当。君臣敬天、敬民,百姓效仿,行德为善。司法官杜绝威虐,拒绝贿赂。最后重申,告诫要以此为鉴,勤勉敬刑。《吕刑》所说的基本与《舜典》相符。二典被认为是《尚书》的总纲。二典,只是《尚书·虞书》的首篇和次篇。《尚书·虞书》另有《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谟。《归善斋<尚书>三谟章句集解》将作为《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的第二册。《尚书》的《夏书》、《商书》、《周书》诸篇,亦将按一定体例陆续完成出版。继第一本专著《归善斋<吕刑>汇纂叙论》,第二本专著《归善斋历代解说<尚书>典谟法律记述辑考》已开始撰写。

《尚书》不仅仅是历史,国学重在经世致用。《归善斋<吕刑>汇纂叙论》的序言提及国学诸家合善,即墨、儒、法、道各家互补,国学的核心结构应为民本、诚信、兼爱、法制。按照梁启超的说法诸子"实皆本于六经",故此,二典也应是国学的总纲。二典推崇敬畏与诚信,而敬畏与诚信正是法制的基础。法制始于敬畏,敬畏始于信法,法信而使人信。《归善斋<吕刑>汇纂叙论》出版之后,笔者著有"梁启超墨学研究的自生民主观叙论"一文,兼谈国学的出路。梁启超将《墨子》的国家起源之说类比西学的民约论。而西学的民主也正是从民约论为起点走出来的。文中,笔者以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民主。梁启超的研究结果昭告,民主学说无需移植,国学本身含有自生民主观。国学的民族特色结合时代精神,兼容民主和科学,国学的复兴可以增进民主的自生能力。目前,最重要的是培植民主的社会基础,增强民众的民主心态。无论民主或专制,都是自由的分配方式。少数人享有大部分的自由,就形成专制。而自由的均衡配置就是民主。其实,人人皆有专制倾向,自由的均衡配置需要有社会基础的支撑,使少数人无法攫取大部分的自由。国学的核心结构应为民主、民本、诚信、兼爱、法制。

二典所记录的禅让制,推举制,巡守制,考绩法,包含了初期民主的成分。而《尚书》记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可以适用于现代的民主与法制。因时制宜,本身就是体现于《尚书》的重要原则。历代的典章制度,依据民族性格而制定,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惟有本土培植的民主与法制,才能支撑中国社会良好的运行。中华民族的希望正在于民族文化的复兴。

善哉!善行,善学,善政,文化回归,祛恶扬善,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