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出版座谈会举行
字号:

8月19日,《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出席并致辞。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赵志敏指出,80年前,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浴血奋战,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80年后的今天,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中国学界有责任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历史镜鉴,深刻阐明中国始终是战后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建设者和坚定捍卫者,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建立以和平发展为内核的新叙事体系,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着力打造坚持中国视野、彰显中国智慧、体现中国价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新范式,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学术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历史证据和理论支持。

赵志敏表示,有组织科研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充分展现了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界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要进一步以构建大格局、诠释大担当、彰显大情怀、展现大作为深化科研创新工作的系统化指引,大力推进科研方法与手段创新,加快推进科研组织方式变革,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有组织科研、有组织传播、有组织出版相互贯通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武汉大学原副校长胡德坤、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徐蓝、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利民高度评价《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分享了观点。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的《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编,中、英文版本目前已正式出版。该书考察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战争爆发到法西斯投降、国际秩序重塑的历史进程,论述东方主战场、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大西洋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的作用以及诸战场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画卷;强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构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亚欧各国人民积极开展反法西斯运动,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人民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斗争,反法西斯盟国战略协作和互相支持,共同谱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史诗;凸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展示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伟大形象。该书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的崇高品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作奎围绕有组织科研对该书编写情况进行了介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季为民主持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参加会议。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