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于 沛:澄清中国世界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字号:

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方式怀疑客观实在的历史,对历史进行否定或虚无化,是一种凭主观臆想、带有一定目的性、虚构篡改历史的唯心主义思潮。这个“一定目的性”,往往表现为政治上的诉求。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实质是一股政治思潮。

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高尔吉亚,而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则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德国哲学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不存在事实,只存在解释”,要“重估一切价值”。尼采把对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否定称为“虚无主义”,其晚期作品主要就是关于虚无主义的。当代西方社会,历史虚无主义与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文化上的颓废主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后现代思潮互联互动,是资本主义精神危机和信仰迷失的现实反映。因此,不可孤立地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而要将其放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将其与后现代思潮以及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思潮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学术”外衣下的具体内容和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自近代传入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针对对象和表现各有不同,影响着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在20世纪前30年,一些人肆意丑化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鼓吹“全盘西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早期形态。所谓“全盘西化”的本质,就是殖民地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股思潮渐趋沉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严峻挑战。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破产”、“过时”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机在国内抬头,是冷战后美国意欲称霸世界的历史学体现,也是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我国的具体反映。此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是通过比较所谓“黄土文明”和“蓝色海洋文明”,诬称中华文明“愚昧”、“丑陋”、“充满奴性”,鼓吹只有乞灵于西方“蓝色海洋文明”才能生存,走资本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从而彻底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彻底否定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彻底否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21世纪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更趋复杂。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头换面,以所谓“价值中立”、“学术反思”、“还原历史”之名,利用学术著作、刊物、研讨会、讲座论坛,特别是互联网等形式,公开或隐蔽地渗透传播错误观点。其乔装打扮,打着“学术探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旗号,往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在世界历史研究领域,这股思潮的表现是公开鼓吹“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追踪西方史学”,以实现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所谓“国际化”。更有甚者,还有人提出中国史学的出路在于“加快西化”,用后现代理论改造中国史学。这些谬说往往冠冕堂皇,披着“科学性”、“前沿性”、“国际性”的华丽外衣,但究其实质,是矮化抹杀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光荣传统和重大成就,特别是重大理论成就,把中国世界史研究变成西方史学的附庸,消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体性,最终摧毁中国人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让中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附庸。

中国世界史研究中的这些虚无主义观念,是十分有害的。一方面,它使学者不能主动汲取中国传统史学中的有益内容来丰富完善中国世界史研究;另一方面,它不从中国史学的传统和实际出发,科学认识和分析西方史学理论中的精华和糟粕,使一些学者盲目、不加分析地将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纳入自己的研究之中。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真正动力,是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复杂现实问题的思考。因此,学者想要独立地对世界历史进行认识和研究,就不能靠别人的概念体系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更不能离开别人的话语体系就寸步难行。如果只知道研究“世界史”,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中国人,是十分悲哀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目标下诞生的。林则徐依据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组织编写《四洲志》,魏源编纂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国图志》,黄遵宪撰写《日本国志》,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史,都是为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图新自强。在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至少有50种以上的埃及、印度、朝鲜、越南、缅甸、菲律宾、波兰等国亡国史著作面世,梁启超有关弱小民族亡国史的系列著述尤其引人注目。辛亥革命前夜,“外国亡国史”编纂高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其目的是鼓舞革命、推翻封建统治、救亡图存。

事实表明,中国世界史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时代风雨同行,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生活在21世纪,却提出所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追踪西方史学”的主张,是开历史倒车,是绝不会得逞的。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建构与批判是辩证的统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与批判、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也是辩证统一的。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当代中国史学承担着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光荣任务。为此,我们要巩固、捍卫和发展中国史学的主体性,唤醒、凸显和践行史家的主体意识。澄清中国世界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谬说,建构中国自主的世界史知识体系,是我们这一代历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魂脉和根脉,是建构中国自主世界史知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中国自主世界史知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要强化问题意识,以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彻底摒弃所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追踪西方史学”这种欧洲中心主义话语的谰言,深入持久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国世界史研究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到回望过去、把握当下、远观未来相统一;推动历史学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以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最后,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形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国世界史研究大格局、新形态,在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史学坐标中彰显中国风范。中国世界史研究,必将屹立于国际史坛之林,无愧这个伟大的时代!

 

来源:《历史评论》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