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李自国:透视当代西方新殖民主义
字号:

 

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溯源

 

殖民主义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的杀伐侵略期

中期的掠夺控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隐形操控期

不论哪个阶段,殖民主义都包含两个方面核心内容:

掠夺财富的经济殖民

摧毁文明的精神殖民

 

一、屠杀掠夺、插旗圈地的血腥殖民时期。“地理大发现”是大规模殖民的开端,西方殖民者所到之处,镇压杀戮原住民,抢占掠夺资源。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进行疯狂屠杀和掠夺,葡萄牙人在非洲大肆贩卖奴隶、抢夺黄金,之后是荷兰人、英国人等,写下早期殖民时代的血腥历史。

二、直接武力征服和间接殖民统治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本需要不断扩大的销售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杀人夺地的破坏式殖民方式已不适应需要。西方殖民者借助坚船利炮,或直接占领殖民,或以不平等条约方式进行半殖民,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成廉价资源供应地和制成品倾销地。同时,通过大量的传教士进行文化输出,兜售推广西方价值,留下了不光彩的殖民历史。

三、隐性操控的新殖民主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掀起新一轮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赤裸裸的殖民统治难以为继,为维系对他国的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殖民主义开始向更隐蔽的新殖民主义过渡。如果说前两个阶段都是直接武力殖民,具有血腥特点,那么第三阶段的新殖民主义时期则是通过全方位制度设计,以资本渗透为主要方式,采取各种手段谋取利益,更具欺骗性。

 

西方新殖民主义的新特征

 

新殖民主义的突出特征是资本殖民,以金融和科技垄断、跨国企业渗透运作、文化价值输出、军事干涉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操纵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

一、以美元霸权为支撑,构筑国际金融贸易体系。

西方新殖民主义的金融和经济霸权三支柱:

一是美元霸权,美国通过发行美元,间接获得全球的“铸币税”,并千方百计使美元成为石油计价货币,成为国际清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各国的储备货币,从而影响操控全球金融和经济;

二是世界金融货币体系,西方国家掌控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性金融机构,并借此干涉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决策,为西方资本渗透创造条件;

三是国际经贸规则,形成了一整套影响国际经贸的运作体系,如西方主导的惠誉、穆迪、标普等评价机构通过操控评价结果影响对象国的金融和经济,主导的国际船级社协会通过制订海运规则维护西方国家利益。

二、以科技霸权为依托,攫取超额利润。

美国和欧盟成立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协调西方技术政策,对外封锁、对内共享。为封锁打压竞争对手,美国纠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同盟”,限制对中国大陆芯片出口和投资,迫使荷兰阿斯麦公司不再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生产设备。这样通过技术垄断和封锁打压竞争者,企图确保美国跨国公司获得超额利润。

三、以文化输出为手段,进行精神殖民。

枪炮打断的是城墙,文化打断的是脊梁。文化殖民摧毁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影响更为深远。

其主要手段有三:

一是掌控信息传播渠道,借助西方主导的传统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从生活方式到思想理念对发展中国家人民渗透灌输西方价值文化;

二是操纵控制宣传舆论,投资发展中国家宣传媒体,资助人员赴美“培训”,有计划地培养蔑视本土文化、倾心于西方的亲西方精英;

三是宣扬西方文明优越性,以所谓科学化的排名、评级等手段,人为塑造西方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四、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进行干涉威胁。

殖民体系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帝国,一方面通过扶持亲西方政权、签订条约、参与国家制度设计等方式,间接左右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通过驻扎军队、提供武器、培训军官,控制和影响当地政权,美国建立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通过罗织各种罪名对他国进行干涉。

 

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应对策略

 

新殖民主义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相悖,要充分认清其实质和危害,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协商合作,形成共同抵制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强大合力。

坚持命运与共,构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秩序。揭露新殖民主义的伪善与伪装,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全球治理更具包容性、代表性和参与性。

坚持独立自主,摆脱对西方体系的过度依赖。发展壮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具有新合作理念的非西方多边组织,各国相互支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反对外来干涉。建立金砖国家货币评级机构,建立可持续的相互贸易结算机制,增加本币结算份额。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推动国际金融机制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广泛开展科技与创新合作,消除技术鸿沟,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主权。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和平解决分歧和矛盾,不给西方国家插手和渗透的机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增进文明对话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作者:李自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

来源:《前线》杂志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