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王天玉接受人社部《中国劳动保障报》的专访 谈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字号: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基础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论述就业工作的重要文章中专门提及“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有何重要意义?如何理解?

王天玉:我认为,要把“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放在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文章的全文中来看,这篇重要文章是整体的、有机结合 的 。 就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而言,它与此前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密切相关。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也提到了“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这一重要判断论述,既是就业优先战略的基础,也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指出 ,“ 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由此看出,保障劳动者权益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必须不断夯实保障基础和底线。

 

保基本安全、保权益底线、促市场发育,健全劳动法律法规

 

记 者:总书记重要文章强调 ,“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您认为,目前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王天玉: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这是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制度依据。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里详细阐释了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可以把这些因素划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因素,一个是技术因素,人口和技术这两个大的变量使以往就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为凸显。同时也要看到,就业质量已成为就业构成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所以,总书记特别强调,“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 ”。不光是有活干、能拿到钱,还应该在就业过程中有安全、有保障、有尊严。这就对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要求都应该在法律法规上有所体现。

我认为需要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保劳动安全的底线。市场解决不了的,要确立一个安全底线的法,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发挥社会保险安全网的作用,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第二是保劳动权益的底线。劳动权益底线对应的制度是劳动基准,体现为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这是劳动者最关心的基本权益。第三是促进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发育,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容量进一步提升、劳务供需匹配的效率进一步优化,推进劳动力的优化组合和生产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层级组合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

 

破解老问题直面新情况,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记 者:总书记重要文章强调 ,“ 维护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目前,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还有哪些不足?该如何完善?

王天玉:多年来,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体系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但是,也要看到现行的劳动立法已经在一些方面体现出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其中既有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保障、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不足的老问题,还有一些新问题,比如人口的变化。这需要在延迟退休政策上进一步发力,同时完善配套的劳动保障制度,比如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的工伤保障等。

此外,新就业形态的兴起表现出了技术的创新性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很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了就业渠道,使劳动者获得了更为弹性的就业机会。同时,收入提成方面的合理性、劳动安全保障的充分性等,都是下一步应该着力解决的。

 

关注新业态,探索适应数字时代的新的劳动保障制度

 

记者:总书记重要文章重点关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哪些重要意义?该如何落实总书记指示?

王天玉: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章明确强调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这就要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因地制宜解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问题,要探索相应的保障机制,这一机制构成离不开总书记所点到的系列基本权益。首先是劳动报酬。第二是能不能获得充分的休息,虽然劳动有弹性,但要控制住合理的工作时间总量。第三是安全问题,即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目前,试点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就是怎么扩大保障范围。

我认为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在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时,尽可能地把已试点的行业企业都容纳进来。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参加试点,有利于保障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内不同公司、不同平台劳动者之间的保障公平。二是随着第二批试点扩面到新的省市,可以适当把一些裁量权下放给第一批已经试点的省市,满足差异化需求,也使下一步试点更具有针对性、精准性。

 

强化技术监管和前端治理,创建更加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

 

记者:总书记重要文章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目前,还存在哪些乱象?如何落实总书记要求加以改善?

王天玉:这几方面乱象是长期存在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充分,尤其是就业歧视,是阻碍劳动力有效配置的典型现象,非基于工作岗位要求所形成的差别待遇,使得劳动供需匹配出现失衡。欠薪欠保问题在建筑工程领域较为突出,欠保问题在较大范围内仍然存在,是对劳动者权益底线的侵犯。违法裁员更体现出对劳动合同的违背和劳动秩序的损害。此外,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加班时间过长、竞业限制滥用等乱象,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转。

应对这些问题,必须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可以从两大方面着手,第一是夯实底线,既有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的安全底线,也有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的权益保障底线。第二是提升上限,要健全就业歧视救济机制,进一步促进职业培训,采取更好的技术手段治理欠薪欠保问题。

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执法是一体两面的。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监管的手段也要适应时代发展,汲取技术成果,强化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社会矛盾风险。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使劳动争议和风险能够尽可能地化解在萌芽状态,以最低的对抗性成本解决劳动权益保障的堵点卡点问题,形成高质量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塑造遵守法治、保障权益的劳动用工合规意识。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202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