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李明德: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字号:

今年是上海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周年。为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天(5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保护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原校长吴汉东作主旨演讲。

 

 

 

1994215日,上海市高、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开启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的序幕。三十年来,上海法院聚焦科技强国战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市委中心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见,率先探索了知识产权审判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等多项创新机制,依法审理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规则引领意义的案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重任?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推动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进而重构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知识产权制度要更加有利于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对新要素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注重平衡性,对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注重包容性。”

“知识产权发展理念应当与时俱进,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基石,与‘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四维发展观深度相融相兼。”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人民法院实务部门代表、媒体代表等围绕“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审判现代化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出席会议并致辞,王淑梅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严格保护、能动履职、统筹兼顾理念,加快数字法院建设,创新数字司法机制,以审判现代化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动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出席会议并致辞,贾宇表示,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法院要以更强烈的政治担当,深刻理解把握知识产权领域的“国之大者”,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护航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新引擎。以更专业的机制建设,落实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强化对创新成果保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打造新质生产力司法保护新高地。以更全面的数字赋能,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促推社会治理,助力新质生产力司法保护新变革。

 

 

 

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出席会议并致辞,李明德指出,三十年来,上海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希望上海法院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在国际知识产权体系的框架之下,立足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创新性地运用既有规则,探索形成新规则,解决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新问题。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各个方面的共识,更好地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原校长吴汉东以“数字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为题作主旨演讲,吴汉东表示,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技术催生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实现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包括数字产权配置、数字合规审查和数字秩序治理三大任务,涉及了多项部门法。而在知识产权领域,主要体现为数字技术构成要素和数字技术生成内容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涉及算力、算法、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权、智能生成发明的专利权等问题。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洁主持并作会议总结。最高人民法院,北京、江苏、浙江等11地高院,上海三级法院等实务部门代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0余所院校专家学者;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检察院等6家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产业界代表及8家期刊杂志、新闻媒体相关负责人参会。

研讨会发布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经典案例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意见》。

 

来源:上海高院,20245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