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网络与信息法学青年研习营(2024年第1期)
字号: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网络与信息法学青年研习营”

(2024年第1期)第1号公告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正式将“网络与信息法学”列为法学二级学科。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新要求,培养和储备网络与信息法学专业人才,拟于2024年8月21—24日在北京组织“网络与信息法学青年研习营”(以下简称“研习营”)。本期研习营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承办,《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编辑部协办,计划招收30名左右营员。

研习营将邀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与信息法领域的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出席授课,通过举办讲座、调研、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广大青年学子对网络与信息法学的认识,丰富其学术知识,塑造其研究能力,进而为网络与信息法学繁荣发展储备研究力量、夯实人才基础。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背景介绍

本期研习营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承办,《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编辑部协办。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直属的全国性一级研究会,致力于繁荣我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相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国家法治领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研究,努力发挥党和政府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决策的智库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18年6月在全国率先成立实体性研究部门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

 

二、日程方案

开设时间

本期研习营时间安排在2024年8月21日—2024年8月24日,包括开营仪式、课程研习(包括现场教学)、考核、结业典礼等。

活动内容

研习营将邀请网络与信息法学专业有影响力的学者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法务部门负责人授课,并安排前往互联网科技企业现场教学。

具体日程安排(拟)

    8月21日上午

        营员报到(9:00-11:00)

    8月21日下午

        开营仪式、网络与信息法学基础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前沿

    8月22日上午 网络法治专题

    8月22日下午 数字法治专题

    8月23日上午 智能法治专题

    8月23日下午 学术研讨

    8月24日上午 考核、结业典礼

 

三、申请资格

申请者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申请者应对网络与信息学有浓厚兴趣、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较大培养潜力、品学兼优的2025年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限专业)。同时也鼓励网络与信息法学各研究方向(网络法、数字法、信息法、智能法等)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含2024年入学的已经录取的研究生)报名参与。

对网络与信息法学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且有相关科研经验,可提出具体的研究项目设计。

应有两名副高职称或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推荐信。

 

四、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2024年7月5日—25日

报名流程

(1)2024年7月5日—25日,申请人提交电子材料。

请申请人下载报名表、推荐信模板等材料(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tLz0QUBo593-nrqDziTLw?pwd=1234,提取码:1234),填写完成后于7月25日前将电子材料打包发送到邮箱wxfqnyxy@126.com。邮件标题和打包文件标题均为“姓名+学校年级+电话号码”。请严格按照要求提交材料,逾期不接收报名。

电子材料包括:

①报名表电子版;

②身份证扫描件;

③《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教育部学信网下载http://www.chsi.com.cn/);

④推荐信扫描件;

⑤附件材料(非必需材料),如有,可提交校级以上(含校级)获奖证书(限3项以内)扫描件,或1篇申请人认为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电子版。

(2)2024年7月26日—31日,审核与通知。

主办方审核电子材料,择优选择拟录取候选人,并通知提交纸质材料。

(3)2024年8月1日—5日,提交纸质材料。

拟录取候选人应当提交下列纸质材料,并按照顺序统一装订:

①报名表原件1份;

②身份证复印件1份;

③学籍验证报告1份;

④推荐信原件2份;

⑤附件材料复印件1份;

⑥医疗保险证明,且保险的有效期应当覆盖整个研习营期间。

候选人于2024年8月5日前将以上材料寄到: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法学研究所,徐玖玖收,电话13676623399,邮编100720。逾期未寄到视为候选人自动放弃。不接待本人或同城送达纸质材料,所有材料均不退还。

申请人提交的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且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或优秀营员资格。

(4)2024年8月15日前,录取与公告。

主办方审核纸质材料,发布本期研习营的最终录取名单和具体地点信息。未入营的同学不再另行通知。

其他未尽事宜,请关注后续公告。

 

五、费用

本次研习营为公益性质,所有正式入营的学员免收学杂费。

营员交通食宿自理,京外营员需自行安排住宿。

 

六、证书和奖励

全程参加研习营学习并通过相关考核顺利结业后,将颁发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所共同盖章的研习营结业证书。

考核优秀的营员,将颁发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所共同盖章的研习营优秀营员证书,并取得参加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年会资格。

考核优秀且在准备研究生推免、考试的同学,可以申请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秘书处根据学员参加研习、考核中的表现,出具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盖章的推荐信。

 

七、其他事项

材料审核评审和营员名单确认等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具体负责。录取名单将在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会公众号发布。

营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到,报到时应当携带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备查。

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备查。在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主办方的相关要求,遵守主办方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本通知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联系方式:徐老师 010-84044395;13676623399(工作时间:工作日上午10:00-12:00,下午15:00-17:00)。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024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