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中
大
主题: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标识性概念——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投稿要求:来稿题目自拟,篇幅以2.5万字左右为宜。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系统(https://faxueyanjiu.ajcass.com/),投稿时请注明“本文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标识性概念——基于学术史的考察’征文”。
截稿日期:2025年8月31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法学所有分支领域均应积极思考如何回应,既要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也要努力推动中国法学从西方法学的“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和“领跑者”。这迫切需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以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开展法学研究,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
生产并提供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标识性概念,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具有解释力、原创性、逻辑性、生命力的学术概念,无不是本土历史文化发展及政治实践催生出的成果,无不是哲学社会科学牢牢扎根于时代和现实的生动体现。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政治智慧,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沿用至今。步入近代,西方法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西方法律概念必须经历本土化,才能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和适用性的法律概念,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法学的概念体系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深刻变革。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实践同样孕育了诸多影响广泛的概念,标识着中国法学思想、理论、学术体系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构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深刻反映着社会现实与时代的需求。从学术史角度研究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清晰呈现这些概念的起源、发展脉络与演变逻辑,准确把握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与外延,深入挖掘本土学术资源并梳理本土法学理论的传承轨迹,可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提供坚实的历史依据与理论支撑,让中国法学在变局中凭借深厚底蕴实现创新性发展,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有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基于上述考虑,2025年《法学研究》青年论坛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标识性概念——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为主题,向国内外关注此问题的法学法律青年工作者(45周岁以下)公开征稿,来稿题目自拟,篇幅以2.5万字左右为宜。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系统(https://faxueyanjiu.ajcass.com/),投稿时请注明“本文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标识性概念——基于学术史的考察’征文”。征文截稿日期:2025年8月31日。
《法学研究》编辑部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