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周辉副研究员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
字号:

北京时间今天(10月10日)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周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的研究论文,题为《中国人工智能监管正在兴起 迈向人工智能开放未来》(China’s Emerging Regulation Towards an Open Future for AI),这是我所在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该研究论文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监管制度对人工智能开源发展和风险防控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的方向,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次发表聚焦中国开源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制度的专题论文,体现了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参与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的关注和认可。

我国开源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论文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监管制度如何促成开源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周辉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这篇文章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监管的现状,提出其中开源豁免、科研豁免、高效的专门司法、人工智能科研诚信、科技伦理以及先行先试等六项关键制度对促进开源发展与防控安全风险所发挥的显著作用。这六项制度共同体现了“包容、高效、试验”(Exemption, Efficiency, Experimentation)的治理理念。我国的人工智能监管制度及其所蕴含的上述理念,可以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文章也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监管的改进和完善方向,提出正在推进中的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项目应追求清爽、融贯、精简(Clarification, Harmonization, Simplification)等目标。

同济大学助理教授朱悦(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何波,阿里研究院人工智能治理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议副教授傅宏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工程师呼娜英,深度求索(DeepSeek)吴少卿,同济大学副教授张韬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鑫怡,同济大学副教授徐钢(共同通讯作者)及中国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研究院教授张凌寒(共同通讯作者)共同参与了这一工作。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法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周辉副研究员领衔的《人工智能示范法》已经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此次周辉副研究员的成果在《科学》期刊发表,是法学研究所在该前沿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我所在该领域研究实力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我所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使命担当。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