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高端论坛(首届)暨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字号:

2025年11月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行政法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室协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高端论坛(首届)暨“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研讨会合影)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怀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洪雷,黑龙江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敬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林,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飞,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柏峰等出席大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求是杂志社、人民出版社等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研讨会现场)

 

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飞主持。

 

(于飞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怀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洪雷分别致辞。

 

(马怀德致辞)

 

马怀德首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马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不仅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无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实践环节,还是法学研究、教育领域,都必须以其为指导。

 

(李洪雷致辞)

 

李洪雷书记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研究所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李书记对“六个必须坚持”进行了深入解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立场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增强法治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解决法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系统工程统筹推进;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法治智慧。

本次会议设有基调发言、主题报告及圆桌论坛三个研讨单元。

在会议第一单元,多位专家围绕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阐释。

 

(李林发言)

 

李林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理创新与突破》为题作报告。他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备、法理深厚,在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突破性、标志性法理成果,集中体现在法治本体论、法治价值论、法治方法论、法治实践论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他认为,除了“六个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方法论方面的创新突破还体现在坚持“两个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韩强发言)

 

韩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系统观念与统筹思想》为题作报告。他提出,“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二个坚持”之一。要将统筹两个法治贯穿于法治工作的方方面面。法学研究必须紧扣法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要将涉外法治全面融入法学教育,改革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实务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为新时代涉外法治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陈柏峰发言)

 

陈柏峰以《全面依法治国“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为题作报告。他表示,要立足法治建设时代方位,科学辨析法治建设中的问题,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中解决问题。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法治现代化道路,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法治神话,为发展中国家法治现代化提供全新的路径选择。

 

(谢海定发言)

 

谢海定以《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正当性、规范性和实践性问题》为题作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法治秩序的正当性、规范性和实践性上,都作出了创新性表达和创造性贡献。法学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研究法治秩序的目标价值、规范形态;加强跨学科研究和方法创新,为制度规范的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提供学理支持。

 

(王锡锌发言)

 

王锡锌以《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比较法》为题作报告。他以数十篇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英文论文为例指出,现有英文文献对于中国法治呈现出具体领域化研究的特点,同时,西方学界对中国法治建设存在认知误区。今后应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外阐释,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加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对外传播。

 

(林华主持)

 

本次会议第二单元为主题报告,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权研究》主编林华主持。人民出版社编委会委员、《新华文摘》杂志社编审王青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馆长支振锋,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执行院长喻中作报告。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红旗文稿》社长祝念峰、《政法论坛》副主编寇丽、《法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田蒿与谈。

 

(王青林报告)

 

王青林报告的题目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提供出版宣传支持》。他指出,人民出版社立足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使命,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出版工作明确三大重点方向。一是打造高水平学术著作,为深入学习研究提供权威参考;二是聚焦新时代新学科教材建设,针对党内法规学、检察法学等新兴学科,编写法学教材,促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三是出版百姓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读物,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解志勇报告)

 

解志勇报告的题目为《比较法学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中的系统功能》。他聚焦比较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化、理论化阐释与传播中的重要功能,提出应用比较法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需构建基于中国当代价值观的功能主义评价框架,打破西方预设的评价体系局限,确保阐释的客观性与自主性。

 

(支振锋报告)

 

支振锋报告的题目为《论党建与法治的协同推进》。他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能有效统筹改革与法治关系、规范权力运行。在协同路径上,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深度融合。

 

(喻中报告)

 

喻中报告的题目为《全球文明倡议与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胸怀天下》。他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涉外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析“胸怀天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指出四大全球倡议以及法治共识形成的重要意义。

 

(王敬波与谈)

 

王敬波指出,人民性是根本的世界观,“胸怀天下”也是世界观。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所在,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高度统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寻求世界秩序的和谐稳定,体现了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同时应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推动中国式法治道路持续发展。

 

(祝念峰与谈)

 

祝念峰指出,应遵循“先学理化后体系化”的逻辑,重点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并从夯实学术基础、坚持实践导向、秉持国际视野、善于历史比较四个方面推进研究。他还介绍了《红旗文稿》的办刊定位与特色,同时表示将加强与法学界联系,促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推动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寇丽与谈)

 

寇丽指出,《政法论坛》在多年办刊中将政治性放在首位,先后开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本土化等专栏,在服务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

 

(田蒿与谈)

 

田蒿指出,从系统观念出发审视法学研究,需妥善处理以下关系:一是传承与创新,创新需以系统梳理既有成果和问题为前提,提升学术质量;二是借鉴与融合,部门法之间虽已形成良性交流对话,但需深化跨学科融合。强调法学研究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术环境。

 

(胡梦瑶主持)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胡梦瑶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玉双以《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为题作报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教授王若磊以《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为题作报告,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讲师李巧巧以《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为题作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霞以《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为题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讲师张航以《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题作报告,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教授宋烁以《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题作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刘小妹,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卢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贾茵,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青年教师曹梦娇与谈。

 

(郑玉双报告)

(王若磊报告)

(李巧巧报告)

 

(李霞报告)

(张航报告)

(宋烁报告)

(刘小妹与谈)

 

(卢超与谈)

 

(贾茵与谈)

(曹梦娇与谈)

 

闭幕式环节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卢超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室主任李忠、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执行院长喻中作会议总结。

 

(李忠发言)

 

李忠认为,会议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且具体深入的理论阐释,结合法治建设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实践建议,本次会议理论与实践结合、兼具国内国际视角,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实现预期目标。

 

(喻中发言)

 

喻中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与会嘉宾和会务组成员表示感谢,期待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社科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进一步合作,不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