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小
中
大
2025年10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在第三届涉外法治论坛中发布涉外法治系列成果,集中推出五大类学术成果,涵盖理论著作、译丛、集刊、智库报告与研究报告,为涉外法治研究与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涉外法治系列成果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柳华文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发布了《法治“一带一路”文库》与《当代国际法丛书》。莫纪宏研究员指出,《法治“一带一路”文库》与《当代国际法丛书》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地调研编撰而成,目前已出版13册,包括《国际法研究导论》《国内法如何服务国际条约》等,两套丛书着力推动当代国际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新的时期,当代国际法学者必须去研究时间、空间和语言等国际法发展的底层逻辑问题,我们将继续研究国际法和涉外法治领域的基础和前沿问题,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孙世彦发布了《国际人权公约评注译丛》。孙世彦研究员指出,该译丛系统翻译国际核心人权公约权威评注,已完成《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评注》《残疾人权利公约评注》等6部,未来将实现对全部9项核心公约的覆盖,对国内国际人权法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与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共同服务于中国法治建设,为此我们推动国际人权法的研究,实际上也对涉外法治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小妹研究员发布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刘小妹研究员指出,作为“涉外法治智库系列”首部成果,系统梳理涉外法治的理论架构与制度实践,推动形成学术共识。涉外法治研究的典型特征是以问题为导向,同时亟待理论的创新。未来,涉外法治智库报告将遵循把基础理论融入到应用对策研究之中,为高质量建设涉外法治体系添砖加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倩发布了《涉外法治论丛》(2025年创刊号)。沈倩助理研究员指出,《涉外法治论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深耕涉外法治研究的重要学术载体,该集刊的发布恰逢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治理体系深刻调整的关键节点,承载着打破涉外法治研究壁垒、构建中国自主涉外法治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回应时代命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担当。未来,《涉外法治论丛》将继续秉持 “开放包容、百家争鸣” 的理念,期待更多学者聚焦涉外法治前沿,共同推动我国涉外法治研究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及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贡献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惠茹发布了《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中英文版)。王惠茹助理研究员指出,该报告结合2024年中国涉外法治的工作重点,从涉外立法、涉外执法、涉外司法和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系统总结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并对下一阶段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与主要工作进行展望,为把握中国涉外法治发展脉络提供重要参考。

据悉,本次发布的系列成果是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涉外法治”优势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学术产品。下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涉外法治研究团队将继续围绕涉外法治领域的理论和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为涉外法治研究和体系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