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小
中
大
2025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第13届中芬比较法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双方围绕“可持续发展、科技与法律规制”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拉普兰大学、东芬兰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中芬比较法研讨会已举办十三届,研讨主题始终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等新议题将成为未来探讨的重点,希望专家学者从理论基础和具体制度层面展开研讨,为可持续发展及科技造福于民贡献法律学者的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可持续发展、科技与法律规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普遍确立的发展目标,当前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也带来风险,需要法律引导与规范。

赫尔辛基大学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基莫·诺提欧教授表示,双方近16年的持续交流与丰硕成果,已成为中芬比较法发展的重要动力。可持续发展对法律提出了新的议题,需要相关领域的法律作出应对。

赫尔辛基大学尤卡·马霍宁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本届研讨会围绕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与法律规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也彰显了双方开展中芬比较法交流合作的可持续性。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

会议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与刑法、人工智能治理”,由谢增毅主持。基莫·诺提欧教授以“刑法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发言。他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刑事司法密切相关,强调刑法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中的局限与潜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刘仁文研究员探讨了刑法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环境资源犯罪立法。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萨卡里·梅兰德教授聚焦“人工智能与刑事责任”,认为现行刑法在AI责任归属上仍存诸多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何庆仁研究员回顾了中国刑法的价值考量,提出刑法的价值应在自由与安全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贾元编辑强调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在责任归属上存在区别。

会议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古典哲学与法律文化比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研究室黄金荣研究员主持。拉普兰大学法学院马蒂·诺约宁教授分析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大我”与“小我”的范式,追溯儒、道、法等传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张生研究员阐释了“允执厥中”这一中国传统理念在天人合一、德主刑辅、赏刑并用及因时损益中的体现,指出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研究室贺海仁研究员阐述了我国传统“无讼”观念的文明内涵及与当代价值观的契合。

会议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主任刘洪岩研究员主持。东芬兰大学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法中心项目研究员埃尔曼·欧比耶博士探讨了空气质量与气候政策协同的必要性,提出要深化中欧绿色治理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岳小花副研究员指出减污降碳需要法律与政策的协同,并提出优化生态环境法典、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法等完善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林潇潇助理研究员介绍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情况,探讨了科学证据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应用及其制度完善。

会议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税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战略研究室卢超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肖京副研究员系统梳理了中国财税法治现代化的背景、成就与经验,并展望未来回应数字经济与国际格局变化的对策。东芬兰大学法学院米卡·尼西宁副教授以芬兰税收制度为例,指出借鉴历史经验有助于税法更具可预测性,从而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刘志鑫副研究员分析了关税的特殊性,以及税收法定原则在不同税收领域的贯彻实施。

会议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法、劳动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邓丽副研究员主持。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尤卡·马霍宁教授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陶溥博士后共同探讨了公司与非公司组织形态在可持续性上的差异,指出合作社、基金会、公益公司等多元模式在治理结构与目标上提供了传统公司之外的选择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唐林垚副研究员认为公司法为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余佳楠副编审介绍了我国公司法有关利益相关者保护的新规定,并分析了相关条款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合理应用。赫尔辛基大学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范梨宝玉介绍了越南劳动法规中关于职场性骚扰的立法进展,指出在政策落实、执法措施和受害人救济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聚焦“可持续发展、科技与法律规制”这一主题,开展了跨学科、多视角的研讨交流,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法学所科研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