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在京发布
字号:

 

20226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2年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对中国智慧法院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估。

当天,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多家高、中级、基层法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智慧法院建设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坤分别致辞。会上,相关嘉宾、专家学者和全国部分高、中级法院分别围绕“2021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及2022年展望”、“打造首都法院在线庭审新模式”、“基于全域法律文书解析的知识服务型‘数脑创新’路径探究”、“中国法院大数据的发展、挑战与回应”、“广州法院首创智慧破产一体化平台聚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区块链技术在法院物证管理数字化中的运用”等主题进行了成果发布和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研究员

 

 

接下来为大家展示本次发布的《中国法院信息化蓝皮书》中的主要内容。

 

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切实抓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优化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等信息系统,扎实推进司法数据中台和智慧法院大脑建设,推进人民法院在线运行,构建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作出新的贡献,获得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未来展望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1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第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牢牢坚持需求导向,全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智慧服务体系,全面彰显智慧法院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

各级人民法院继续以中国移动微法院升级为牵引,实现全国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能力拓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带来的“数字红利”,优化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功能,集成调解、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功能,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全覆盖,推动电子诉讼向移动端拓展;加强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多元调解、在线诉讼、速裁快审、涉诉信访等数据汇聚和应用,完善诉讼业务协同,提升诉讼服务一体化指导管理能力;升级完善涉诉信访业务系统,实现全国涉诉信访系统一体化升级;全面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电子诉讼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补足互联网庭审等短板弱项,协同推进互联网司法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期待、体现司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

第二,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审判执行业务结合日益加深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力度,完善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功能,健全“一案双查”“异地执行协作”等项机制,推动了审判执行质效的大幅提升。

第三,信息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显著提升司法管理质效

2021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领导下,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着力加强了数据中台智慧大脑建设,充分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加强对人民法院审判执行的管理,解决反馈的突出问题,实现管理成效上下贯通、不打折扣。

第四,信息技术拓展司法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维度

2021年,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集中汇聚数据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平均置信度达到98.72%,除了在国家党政决策和立法层面形成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成果以外,基层法院探索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开始显现。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和评估报告等项创新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参照。

 

人民法院无纸化办案模式深入推进

 

2021年,全国新收案件电子卷宗覆盖率达到90.77%。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审理案件的原审案件电子卷宗档案合并可用率为95.82%,标志着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为核心的审判工作实现全面跃升。人民法院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为基础,推动无纸化办案模式,改变了法官基于纸质卷宗办案的传统办案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提升了办案效率,加速了案件流转;

二是推动司法公开,打造阳光司法;

三是利用司法数据实现动态监管,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得司法监督更加实时有效;

四是推进审判改革,助力法院强力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法院加快构建电子诉讼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电子诉讼规则。出台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等电子诉讼规则。

二是不断完善移动电子诉讼。20215月,中国移动微法院标准版正式上线,技术更加先进、功能更加齐全,实现全国法院统一的核心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标准、技术状态,并对诉前调解、立案申请、远程庭审、案件执行等功能进行迭代升级,让在线诉讼更为便捷、智能,做到为当事人提供无差别同质化服务。

三是通过高科技助力在线庭审。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开庭127.5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37.64%

 

人民法院加强智慧审判的保障支撑

 

一是建设智能审判辅助系统

十三五”期间,各级法院不断拓展基于法院信息化的审判智能辅助系统,智能化辅助办案手段不断丰富,大幅减轻法官的事务性工作。司法区块链平台用于辅助法官查验证据,提高法官认证能力。

截至2021年底,人民法院司法链平台共有法院专网端节点15个、互联网端节点36个,合计上链数据超过17亿条;司法链平台对接201家法院或单位的204个系统,累计上链数据19多亿条,其中通过互联网上链的系统44个,覆盖3300多家法院;通过法院专网上链的系统162个,覆盖3162家法院,提升了审理效率和安全性,促进互联网司法现代化。

二是推广检索类辅助服务平台

“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 能够为法官、律师、公众等提供精准的资源检索、智能推送服务。

截至2021年底,法信平台注册用户数为140万人,平台总访客量3660.2万人次,总浏览量3.53亿人次。全国支持法律条文自动关联推送、支持类案自动推送和能够辅助制作类案检索报告的法院分别有327532563191家,3169家法院同时具备法条及类案推送三项功能,占91.04%

三是用科技武装审判法庭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设科技法庭4.59万个,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法庭100%为科技法庭。在科技法庭与办案系统对接方面,目前全国已有93.8%的法院实现了科技法庭与办案系统对接,较2020年有所提升。

 

人民法院推动了办案平台一体化建设

 

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是智慧法院能够服务审判的重要保障。从整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国法院围绕“五网三云”的整体架构推进法院网络体系化建设,“五网”即“法院专网、移动专网、涉密网、外部专网、互联网”,“三云”即“专有云、涉密云、开放云”。最高人民法院推动法院专网覆盖至全国四级法院和人民法庭,法院专网实现四级人民法院100%覆盖,人民法庭接入率超过96%

截至202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和90%以上的高级人民法院建成专有云并承载法院专网应用;最高人民法院和75%以上的高级人民法院通过自建或租用方式完成开放云建设;音视频应用全面推进,高级人民法院全部建成覆盖辖区人民法院的音视频综合管理调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