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 “区域仲裁中心建设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重庆仲裁委员会、西安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委员会、哈尔滨仲裁委员会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毛晓飞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在开幕致辞中说,区域仲裁中心建设需要吸收上海打造亚太国际仲裁中的成功经验。机构仲裁、临时仲裁等机制如何与国际仲裁机制相配套,增加中国区域仲裁中心的吸引力是当前学者研究的关键问题。区域仲裁、国际仲裁,应该是未来解决国际纠纷,倡导国际法制原则的一个重要路径。非常感谢姚宏敏主任此次为我们传经送宝,增强我们自身的理论能力和参与仲裁实践的能力。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法律事务总监、研究中心主任姚宏敏以“区域”和“仲裁中心”两个关键词分解区域仲裁中心建设这一议题。他认为,在国际国内的仲裁实践当中,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和使用“仲裁中心”这个概念。它包括冠名中心的仲裁机构,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除了仲裁机构以外,国际范围内存在一些汇聚争议解决机构的资源性平台,如韩国的首尔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再上一个层次则是国际仲裁中心的城市,如香港、新加坡、伦敦等。这三个层面既有递进关系,又相互促进:通过打造本地的国际化仲裁中心,逐步形成国际国内众多仲裁机构集聚的有影响力的一个平台,其中有大量国际国内的仲裁实践,这个城市就逐渐形成一个仲裁的中心城市。
通过政府大力地推动本地仲裁中心的发展,打造本地争议解决中心的平台,进而推动本地成为国际仲裁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很重要。考察香港及新加坡的实践,当地政府采取的模式和措施有以下三个共同之处:其一,提供超一流的开展仲裁服务的场地和设施。其二,律师界和仲裁界有组织地宣传推广当地的仲裁服务。其三,扶持本地仲裁机构,依托本地的仲裁机构的前提下,引入汇聚世界知名仲裁机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在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当中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在2015年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深化改革的方案中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亚太的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的目标。只有平台才能引进更多的国际机构在这些平台上开展仲裁活动。因为有更多的仲裁活动,更多方的参与,才能够产生仲裁活动的影响力,才有可能提起区域仲裁中心的效果。上海也是在整个中央提出打造国际仲裁中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发挥本地仲裁机构的优势,打造国际化的争议解决平台,希望形成一个国际仲裁机构集聚效应。最终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当事人选择上海作为争议解决的地点。只有在这个地点上面有更多的国内外的当事人来仲裁,有更多的国际仲裁机构来参与仲裁活动,才能够有利于仲裁服务人员的培养,有利于上海通过国际竞争和交流,形成本土仲裁机构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
第二个关键词为“区域”。在选取区域上面,要选取更加适合仲裁快速发展,具备仲裁发展要素的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相应区位优势。
综合上面两个关键词,姚宏敏先生认为,应当选取有优势的区域遵循正确的建设路径。从国家层面来看,仲裁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关注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推进区域仲裁中心建设。
近年来,我国仲裁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影响力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不到位等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仲裁中心已成为国内部分仲裁机构未来的发展目标。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的先进经验为区域仲裁中心建设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