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第六届社科仲裁圆桌会议“科技赋能对仲裁的机遇与挑战”举行
字号:

 

2020年4月24日,“第六届社科仲裁圆桌会议——科技赋能对仲裁的机遇与挑战”在网上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法制网、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国际商会、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对外经贸大学、通商律师事务所、北京知仲科技有限公司等理论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刘敬东主持开幕式,介绍了此次仲裁圆桌召开的背景与目的,并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莫纪宏所长和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马屹副主任及与会嘉宾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开幕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致开幕词感谢各位参会的嘉宾。他表示,近年来,仲裁圆桌会议已经产生品牌效应,并对此次会议的主题给与了高度肯定,因为科技赋能改变了传统法学理论探讨的权利义务观念,以往的公法与宪法是谈“赋权”,而现在可能需要处理“赋能者”与“被赋能者”在新科技生态下的关系与秩序。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屹致开幕词。他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在发展仲裁方面取得的进步。他认为,商事仲裁非常契合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中的争议解决,而且上国仲也受理了诸如TPC(一种建立于区块链上的加密数字货币)的认购协议纠纷,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开始使用电子存证证据。可以想像,在未来区块链+仲裁场景下,仲裁庭可以选取区块链中存储的证据做出裁决,而该裁决可以直接以加密的形式储存在区块链中,裁决的执行也相对更加便捷。

 

 

主旨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做了题为《区块链的理想与现实》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绝对不会天然向善,一定要将之纳入法律监管的框架下。区块链技术已在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有实际运用,其中司法存证占比约为1%。然而,区块链既是创造信任的机器,但也可能成为诈骗的机器。区块链本身还需证明其值得信赖。

 

第一单元 仲裁庭审模式的革新与挑战

 

法制网总裁万学忠主持第一单元“仲裁庭审模式的革新与挑战”的讨论。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法研究所所长沈四宝就互联网仲裁的立法意义做了发言。他结合个人在国外的经历回顾了互联网仲裁的兴起和发展等历程,指出互联网仲裁立法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应当将互联网仲裁的实践总结成经验,将经验继续上升成为规范,规范需升华成法律。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建博士围绕互联网仲裁的多元化与协调化做了发言。他指出,仲裁中的帝王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这个领域应该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仲裁行业的自治,通过凝结业内的共识,通过业内推荐标准来实现互联网仲裁的协同、稳健、可持续发展。

国际商会北亚地区仲裁与ADR主任范铭超结合实践对远程仲裁开庭发表了意见。他指出,一些境外仲裁机构的规则中要求开庭须“本人参加”(in person), 与远程开庭的“虚拟”(virtual)庭审方式会形成规则上的障碍,而国内仲裁规则的相应规定较为清晰,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总体来看也缺乏“硬性”或“软性”规则提供指引。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研究信息部副部长徐之和从仲裁机构案件管理的视角,结合实践谈及新技术在仲裁中的具体运用。他指出,作为一种辅助审理技术,远程视频技术在仲裁庭的庭前会议、庭后合议、调解及鉴定听证等场景中使用较为稳妥,而对于相对复杂的庭审程序,还是需要根据案情情况,由当事人、仲裁庭和仲裁机构共同协商配合来决定。

通商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赵杭认为,结合仲裁实践中的具体案件,远程开庭有市场需求且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但也不是所有案件都适合互联网仲裁,对于简单的、证据比较清晰的案件,或者双方有一定的合议基础的案件可以考虑互联网仲裁,而对于争议特别大,证据复杂的案件,远程开庭还需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第二单元 大数据在争议解决中的运用与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晓飞主持第二单元“大数据在争议解决中的运用与展望”的讨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管办主任、高级法官罗健豪谈及,现在上海全市法院的信息技术应用统一集成在数据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中心数据库、两张网、四个业务平台、七大类七十七项子数据库。也就是说,首先要有大量数据,同时还要数据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应有功效。

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赖广鑫表示,面对海量的数字金融纠纷解决需求,法院始终秉承“诉源治理”、“执行前置”的理念,将非诉化解方式解决纠纷挺在前面,并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多元力量”,打造“一平台+一系统+一中心+一指引”模式。

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杨力围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智能化一体应用做了发言。他指出,仲裁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要发展得再快一些,否则案件数量会进一步减少。目前看来,在线赋强公证可成为解决普惠金融中的债权纠纷的最优方案之一,并且已经通过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地。

北京知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纬用详实的数据梳理了国内仲裁机构在互联网仲裁方面,涉及系统、仲裁规则、收费、审理周期方面的总体情况。他对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在未来的裁判当中可能会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做出了展望。

 

闭幕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晓飞主持闭幕式。她再次对与会领导、专家及后台团队表示感谢,她认为,此次仲裁圆桌的一个亮点就是邀请了科技学界和法院系统专家的参与,会议很多议题和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唯骏致闭幕词,她对与会嘉宾和技术团队表示感谢。她表示,打造科创中心和亚太仲裁中心都是我们的国家战略,借助并用好科技智慧,或将成为支撑中国仲裁在世界仲裁竞争格局当中脱颖而出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刘敬东致闭幕词,他表示,此次会议收获很大,并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感谢。

会议在“云鼓掌”中落下帷幕,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