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国际法研究》编辑部成功举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繁荣中国国际法学”研讨会
字号:

 

2017年11月4日,《国际法研究》编辑部在北京举办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中国国际法学”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国防部、环境保护部、国际关系学院、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宁夏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专家,以及《中国国际法年刊》《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政法论坛》《边界与海洋研究》《武大国际法评论》《南海法学》《太平洋学报》《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和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等多位主编、副主编、编审和编辑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法研究》副主编、《中国国际法年刊》副主编柳华文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法学,促进中国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会议也致力于结合国际法学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国际法研究工作的特点,深入讨论,集思广益。会议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学习党的十九大,繁荣中国国际法”,由外交学院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长张爱宁老师主持。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北京国际法学会会长吴慧教授以“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了讲话。她回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体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要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占据道德、法律制高点,善用国际规则最大限度捍卫国家利益,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实施。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着一些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共同的国际法应对。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对一切的义务这三个原则或法理基础支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王淑敏教授从十九大报告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表述出发,提出国际经济法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自贸区的建设与管理、负面清单的制定和动态调整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宁夏大学法律系主任张驰从微观的角度谈了宁夏发展、中阿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研究方向与学习体会,认为中阿之间有很多互相借鉴学习的地方,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体的体现。

第二单元是“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国际法年刊》执行编委陈一峰副教授主持。陈一峰提出国际法的实践可以引导理论问题的研究,用国际法律术语来表述国际法实践很重要。外交部条法司宋冬处长结合外交实务工作,谈了新时代我国国际法工作的重点方向,包括推进国际法理念和实践创新,弘扬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更好运用国际法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和重大举措;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加强政学结合。来自国防部的田士臣参谋也从实际工作出发,认为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如何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田士臣参谋提出,中国要为国际法原则提供一些新内容,要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思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军的提出,都和国际法有重要的联系,而国际法刊物要加强与实务的互动,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结合。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调研员刘国智也谈到,环境保护领域具体问题的解决非常需要国际法,应该更多开展国际法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也特别希望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能有跨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出现。

“办好国际法期刊、集刊”是研讨会的第三单元。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曾华群担任主持人。《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教授从“人类共同体”的话题切入,谈到中国要融入世界发展,进行有效的国际学术对话在,要用国际性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政法论坛》编审寇丽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专业经验,从如何用期刊来承载法学研究的思想,如何用期刊来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的角度,认真细致地给《国际法研究》提了非常有益和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强调对文章的学术生命力、学界的百花齐放原则的重视。《边界与海洋研究研究》副主编张琼老师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大国外交的角度,谈了运用国际法、善用国际法的问题。《武大国际法评论》副主编张辉教授提到,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和依法治国的定位,都值得深入研究,都有拓展和思考的空间。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南海法学》副主编朱绵茂认为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贸易、政治、军事、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都有很多的探讨空间。《太平洋学报》编辑邓文科老师提出期刊文章需要与现实问题结合,并且要关注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十九大报告对海洋的强调前所有未有,这是未来国际法刊物工作应予关注的一个方向。《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季华编辑谈了办好刊物的体会,好文章既要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也要有问题意识和中国角度,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观点也需有机结合。

第四单元“总结与展望”由柳华文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际法研究所刘楠来研究员对会议作了总结致辞,提出十九大召开的意义重大,带给了国际法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继续深入国际法研究、扩大国际法视野的重要启发。国际法的理论与实务应该更加有效、深入和有机地结合,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主编陈甦研究员在闭幕致辞中强调学习和贯彻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性,对各位专家学者热烈和卓有成效的讨论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国际法研究所的发展,并希望国际法学界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国际法所和《国际法研究》;他表示,国际法所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辜负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编辑部全体成员、国际法所各研究室在京的科研人员等参会。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国际法研究》编辑部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思考如何办好国际法刊物,努力打造一个新时代下中国国际法学的高端学术平台,为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