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性别与法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成功举行
字号:

2016年11月18日,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举办“性别与法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顾问朱晓青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甦研究员致辞。陈甦书记在致辞中对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过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他指出,中心成立以来,为推动中国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丰硕研究成果。陈甦书记就今后如何推进中心整体工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明确研究目标,着重关注性别问题的本质、意义以及与性别相关的国家法律、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研究;第二、创新研究方法,着眼于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等不同研究范式相结合的理论阐释、实证分析和实践观察。第三、继续打造研究工作的亮点,引领并推动反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领域的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中心社会影响。

研讨会主题发言与自由讨论环节由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薛宁兰研究员主持。中心顾问陈明侠研究员和黄列研究员分别作主题发言。

   

陈明侠研究员指出,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的创立与发展以中国反家暴立法进程为依托,同时又为推进反家暴立法与司法实践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资源优势,对《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发挥了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第二、切实影响并促进人们对于性别意识和社会观念的改变;第三、通过建立反家暴网络等方式,大力培养研究人才,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陈明侠研究员还强调,当前中国性别与法律研究领域面临诸多问题与严峻的挑战,更加凸显了今后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黄列研究员指出,研究性别问题不应忽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现实,而解构西方理论下的女权主义运动与思潮有利于拓展新的研究空间、探寻新的理论资源,有利于把握性别问题的内涵与特征。她从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入手,详尽阐述了“自由主义女权法学”、“文化女权法学”、“激进女权法学”、“后现代女权法学”四个主要法学流派产生的背景、各自的特点、主要观点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问题。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着“性别与法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这一议题,展开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从不同的视角与维度提出新的观点与建议。

    

    

中心主任薛宁兰研究员认为,性别与法律研究应当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开放的研究模式,鼓励与吸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国际法研究所李赞副研究员将老年人权益保护与性别问题相结合,阐释了如何对老年妇女开展精神慰藉问题。法学研究所张广兴研究员认为,性别研究应当注重倾听不同的声音,将客观、理性的中立视角纳入性别研究。国际法研究所曲相霏副研究员认为,法律制度设计的多元化途径对于实现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学研究所徐卉研究员指出,当前性别问题在制度层面面临着困境,并特别就性别少数群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法学研究所金善明副研究员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与探讨农村妇女在经济层面的困境以及权利保障路径。法学研究所屈学武研究员认为,法学观念与文化的重塑是促进性别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应当立足于婚姻法、劳动法、人权法等法律制度,切实实施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王雪梅研究员认为,国家法律与政策对女童权益的保护,应当给予更多关注并投入更多资源,切实保障女童受教育权以及消除歧视与偏见。法学研究所焦旭鹏副研究员从刑法具体条款入手,强调了中国刑法领域的性别中立视角的重要性。法学研究所冉昊研究员认为,性别研究与制度建设有待对内在合理性与功能合理性的选择做出回答。《法学研究》编辑部李强提出,性别问题的研究是全方位的、并贯穿所有学科,将性别问题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而非单纯作为研究对象,更有助于在内容广泛的知识体系中开展跨学科研究。

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谢海定副研究员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性别与法律研究是一个复合性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因此,开展性别与法律研究不仅需要结合跨学科的探讨,并且须注重在西方性别理论中注入中国实践,通过在研究中培养性别视角以克服传统研究模式的不适,从而逐步构建有效、系统的中国理论表达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将继续以法学所、国际法所为依托,团结和协调所内研究力量,力争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促进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与性别平等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法研究所郝鲁怡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