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字号:

2016年10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广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意大利泰拉莫大学、南非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荷兰社会研究院、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所所长陈泽宪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人权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中国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此次研讨会的举行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对人权领域国际合作成就和经验的交流与讨论,有助于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增进国家间的理解并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研究员、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威廉姆夏巴斯教授和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所长莫顿卡亚鲁姆教授分别作了开幕式致辞。

刘海年研究员指出,近年来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国际人权事业的推动者,也是人权国际合作的积极参加者。他认为,在人权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将人权固有的内在因素与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和中国儒家的“仁和”的思想观念对《世界人权宣言》贡献已经载入了史册。当前,中国的人权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实际,并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进程中的文明成果,为中国人权建设和人权对外交流服务。刘海年教授强调,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和平以及享有充分人权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应当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来建设和谐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夏巴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对国际人权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人权宣言》的影响,也反映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与人权理论发展的关联性方面。他相信,中国将进一步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与人权保障发挥重要的作用。

卡亚鲁姆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一些全球化趋势,突显了保障人的权利与尊严的积极意义。对此,中国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建立人权教育中心等行动均表明,中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促进与保障人权,推进人权事业的进步。他还强调,要通过各国在人权领域的共同经验来建设更少冲突与紧张情势的、更加安全的国际社会。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中国视角”这一主题,在“人权观与人权事业”、“联合国的人权机制”、“国际条约及其实施机制”、“发展与人权”、“妇女、儿童、老年人与人权”以及“社会治理与人权”等六个单元,展开了热烈、充分地讨论,从不同的视角与维度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与建议。

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研究员主持,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汤姆茨瓦特教授和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陈泽宪研究员先后致辞。茨瓦特教授盛赞本次研讨会为中外专家、学者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有益的平台,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陈泽宪所长强调,人权事业的发展道路并非一番风顺。聆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声音,从不同文明、不同视角探讨人权问题,有助于人权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作为国家智库和研究机构,愿继续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