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媒体披露2010年法治蓝皮书中主要观点
字号:

之一

 

 

法治蓝皮书:2010年社会治安形势仍较严峻(实录)

 

 

来源:中国网2010年02月2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上午9:00,在中国社科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建国门内大街5号)举行“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并发布《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对中国2009年相关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重点关注了2009年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澳门回归10年的法治进展;中国流失海外原“皇家”文物追索的国际法问题等。发布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虎年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法治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现在开始。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一些主要领导和嘉宾。

今天到场的嘉宾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顺德研究员

四川省人大法治委员会主任邢泸生同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熊秋红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莫纪宏

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王希龙

四川省人大法治工作委员会二处潘怡处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院研究室吕艳滨副主任

北京市科技事务所葛磊律师、李璠律师,其他的专家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在发布会正式开始前,我先做若干的说明。今天是25号,到3月3号,3月5号两会马上就要进行了,这个期间我们将有一批重要的皮书发布。这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有关研究所专家为主创立的社会科学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也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品牌性图书。每年,每一种皮书的发布都是和我们媒体来共同分享里面重要的内容成果。蓝皮书是长期受媒体和社会大众以及层面高度关注的,今年已经是出版第八本了,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皮书系列的核心品牌之一,用这个名称可能其他的单位还有货,但是真正能够反映中国法治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进程,近几年追踪的就是我们这本书,已经进入最佳皮书的系列。

从2006年开始《法治蓝皮书》除了向中文向全球发布之外,有300多年历史的著名世界新闻出版社荷兰新闻出版公司每年联合推出英文版皮书,由于这里面所包含的重要信息和专家的观点都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今年这本《法治蓝皮书》我们选择在两会之前发布,对过去的一年重要的法治进程和重要的法律事件,以及在地方在立法和司法方面的重要实践都有反映,所以媒体是广泛关注的,有不少媒体在发布之前就希望得到里面重要的内容。当然为了保持我们对所有媒体是平等公平的,所以可以负责任的说,昨天有几家媒体发了消息,但是核心内容我们并没有正式发布。大家从今天的会上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这本蓝皮书包含哪些重要的信息,对蓝皮书怎么进一步进行解读。我们首先有请我们《法治蓝皮书》的主编李林所长对这部蓝皮书重要成果做个简要的发布,大家欢迎。

李林: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特别是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很高兴今天在这个地方向媒体和社会发布中国法治发展蓝皮书2010年卷,我对蓝皮书的有关构想、选题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未来法治发展的相关情况做一个非常简要的介绍,里面有些重点内容将由后面几位专家和参与者做进一步的阐释和介绍。

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屏幕,把我们相关的意图已经讲得很清楚,我们之所以高度关注蓝皮书,编写蓝皮书,并且已经有8卷了,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结合,关注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进程,并且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理论和之间相结合的,特别用一些数字,用一些实例,用一些典型来进行说明、论证和思考中国法治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此来推动法学研究的繁荣、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服务中国依法治国的事业。所以2004年以来,我们每年出一本法治蓝皮书,应当说在国内外产生了应有的效果。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蓝皮书的相关情况,我们蓝皮书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中国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过程当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些问题作出客观的、学术的、政策的、法律的等这样一种解读。通过这种解读来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的法治走向世界。2010年版《法治蓝皮书》主要有8个板块,大家可以看一下屏幕,就是总报告、专题报告、宪法和行政法治、刑事法治、民商和经济法治、劳动和社会法治、地方法治,以及法治国情调研,基本上我们每年大致都是按照这样8—10个板块左右的布局来进行研究,进行介绍的。

今年的《法治蓝皮书》实际上反应的是2009年中国法治进程的相关问题,大家知道,2009年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着最大的国际背景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挑战的时候,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各个方面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压力和影响。去年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就凸显了以谋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为目标的这样一个基本特征。在这个基本特征和理念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央的保经济、保民生,保稳定“三保”的方针展开和进行的。所以《法治蓝皮书》对2009年的中国法治建设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且对2010年的有关法治的发展做一些展望。

选题的思路之二,是我们关注了一些热点问题。这个地方我做一个说明,其实去年的法治建设和法治实践当中的热点问题可以说是非常之多,国内外的关注度也很高,我们从皮书的连续性,以及我们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资源角度出发做了一些选取,这个选取不见得很过瘾,很全面,不见得把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反应出来,但是我们认为基本上反映了2009年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说去年年初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出台在国内外,特别是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人认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是中国继人权入宪之后、在人权法治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医疗体制改革、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尤其关注了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说海外流失的国家文物的追索、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处置,侵权责任法的制定。

选题思路的第三个方面,是我们比较注重实证,我们试图希望通过长时期的、科学化的大范围的这种实证来逐步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方方面面,或者是主要方面能够看的见、摸得着,能够用一些数字,一些曲线,一些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得到度量,以此来使我们的法治建设来更加扎实,更加实在的推进下去。我们秉承了注重实证的风格,引入了社会学等等一些方法,在一些领域做了研究和调查,包括地方政府透明度、企业社会责任与手法、基层参、新农村合作医疗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国法治去年凸显了九个字三个方面,就是“谋发展,促民生,促稳定”。在这些方面内容是比较多的,刚才我讲到了,比如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也包括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还有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一些金融法治问题,相关的对经济犯罪的处置问题,以及社会保障改革当中带来的一问题的问题,前面我都简要的提到过。

关注民生是2009年法治发展的重要主题,这里面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从立法方面看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中完善了社会保障、推动医疗改革、加强劳动者和入世群体的保障,强化金融监管保障知识产权等等,以及司法改革当中的贯彻司法为民、能动司法、大调节、解决积压案件的问题、执行问题、诉讼难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体现了2009年法治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特点和主题,另外是关注公权力行使方面的时机上和监督问题,不管是公权力的透明公开也好,还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全和监督权也好,我认为最终的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民主,所以公众的民主参与以及在基层民主建设当中的改革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推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我们的民主监督,公民参与等等是有重要意义的。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还有户籍制度改革这些在我们的蓝皮书里也有所涉及,大家进一步看一下相关的内容,这些我就不再逐一介绍了。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2010年中国法治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今年既是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最关键、最复杂,面临不确定性最多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到一个关键发展的一年。比如从立法方面讲,我们今年将要宣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标准是什么呢?依据是什么呢?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全国立法和地方立法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方面还有很多都可以值得研究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如何完善?比如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民法典,我们还有很多基本法典还没有制定出来,未来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尊重保障人权方面,虽然制定和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虽然我们的人权入宪了,虽然我们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公约,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包括民生问题、包括落实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包括司法当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最终都可能和人权相关,都涉及到人权问题,人权如何保障和发展也是今年的重点。

从政府的方面来讲,怎么样转变政府模式,怎么样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怎么样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加快和全面建成法治政府,也是我们行政法治建设和政府领域的法治需要关注和尽快解决的一些问题。司法改革,今年更是一个攻坚年,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今年的规划都做了部署,如何部署,特别是十七大特别的司法改革的相关任务,今年怎么样实实在在的推进和落实,我认为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其他方面都有一些问题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在我们的蓝皮书里面把2009年法治的基本状况,其中主要的问题和主要的成绩记载和反映出来了,并且对2010年国家法治发展的趋势和相关的重点做了描述,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欢迎我们媒体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一如既往的予以关注,支持我们共同为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寿光:

谢谢李林所长简明扼要的对我们2010年《法治蓝皮书》做了解读,特别提出2010年中国法治进程里面的一些重要计策,其实可以呼应的就是全国人大正在审查他的议程,我们很多重要的立法都在今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问题。我们后面可以进一步安排请我们的一些专家做一些回应,下面我们有请四川省人大法治委员会主任邢泸生主任发言,这是我们《法治蓝皮书》里面在地方法治建设里面长期进行追踪和建设的,所以这是一个有重大实证意义和地方立法实践里面有很重要意义的报告,有请。

邢泸生:

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四川省人大法治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合作进行完成的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基层民主的调研报告也收入了2010年的《法治蓝皮书》。大家都知道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恢复重建至今已经完成了70%的工作量,如果今年过后我们可以基本完成,使中央的3年恢复重建2年完成目标基本实现。在去年中国社科院法治研究所的朋友们到四川,他们很敏锐的发现也提出了在地震灾后过后在灾区重建中基层民主建设是怎样的开展,有什么的特点。所以说这个问题我们也在进行调研,我们两家的积极性融合在一起,所以在法治研究所的同志们两次到四川,分别深入到我们的绵阳、北川、都江堰等等灾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直接深入到我们灾区的群众中广泛的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带着问题听取了各方面的介绍,回来之后我们共同形成了这个调研报告,这个大纲一共是4个方面,在我们的蓝皮书里是在地方法治这块里面,我们也看到蓝皮书,感到很亲切,也感到我们的《法治蓝皮书》确实体现了国情,直接的反应法治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也提出民生,我们这个课题确实有很现实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是四川灾后重建的情况。我们在2008年和2009年主要要解决1000多万人的住所和伤亡人员,要进行次生灾害和防御的工作,要尽快的恢复基层设施,恢复工业生产等问题和救灾灾后重建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也就是我们讲的困难方面资金、用地、自然条件等。我们所熟悉的是在救灾当中所运用的经济和应征的手段,法治和民主的手段怎么样,实际上我们可以告诉大家,还是按照我们国家及有的法治体制充分的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民主建设当中。

在灾后重建完成的情况大体上来说,我们恢复重建始终步伐比较快,得到了全国各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四川本身经济的止滑回升全面向好已经实现,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体现在民生项目的重建加快推进;二是基础设施重建进展顺利;三是产业重建成效明显;四是困难群众的帮扶卓有成效;五是生态重建有序开展;六是精神家园重建同步设施;七是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八是重建工程的资源和资金物资等有效监管。

刚才我们说,如果从经济的手段群众的手段恢复工作主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但是在灾区的主体还是广大的灾区群众,如何形成互动发扬主人翁的主体意识,积极的参与防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就是我们说的基层民主的参与事业来发挥作用。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和体现的方式一是恢复受损的基层组织保障灾后参与式重建的基层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比如说组建临时党组织,选拔抗震救灾一线干部到领导岗位,都江堰推直选配套制度。

灾民集中的居住点,我们都称为板房区,在板房区居住的群众是来自于各个原灾乡镇的,在这里边已经淡化了原来的那些村舍,一下子集中了这个大的板房区里面,但是这个组织怎么产生?我们还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按照基层党支部选举的程序,只不过以小区为平台来进行的。公推直选实际上就是党支部和村民如何结合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村舍的党支部在基层组织里面有很强的领导和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多数是村民,如果形成一个大家对这个党支部的拥戴,同时一种认同,实际上我们采取的就是党支部的书记由村民公开推选,推选出两个人,再由支部成员选择一个人做支部书记,这样的效果使我们在灾后的建设党支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二是救灾物质的分配和由灾民自己作主。所以说我们救灾物资的分配完全是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分配的。

住房重建充分尊重灾民的意见,政府引导和补助,村组牵头,依托自身条件,科学规划,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的补助方案怎么到人头也由村民商量过后来实施;经济的恢复与灾民的利益和发展愿景相结合,今后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广泛的征求群众的意见。

我们重建“参与式”民主的制度保障和基本形式,我们所熟悉的宪法,《立法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是宏观意义的,还有《防震减灾法》,还有《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条例》,这些都是作为我们工作的依据,同时《村民自治制度》也是我们主要建设的。

“参与式”的方式一是协商方式,就是根据政府与灾民救灾物质的发放、房屋的选址建设、经济恢复等方面与灾民充分的协商,如都江堰的荷花池原来是一个很杂乱的居住点,经过和群众商量过后凡是要移出这个区域的,因为这个区域的受损面积比较大,每户通过协商拿到搬迁证进入新的区域;二是民主参与的议事方式,村一级灾后事务的重大决策通过村民议事会决定;三是民主参与的透明市,事项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四是引导式民主,在保证村民充分自治的前提下政府通过政治引导,并提出方案;五是灾后重中民主参与对基层民主建设的作用。

1.“参与式”灾后间方式顺应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契机,提升了灾区人民的主体意识,民主参与的质量进一步优化。

2.四川灾后参与式民主充分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即由政府主导变为引导,形成互动机制,灾区深入更显积极主动,并支持政府方案。这个工作做好了政府的职能才能发挥的好,我们已经进入了这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3.四川参与式的灾后重建可以有效解决社会纠纷,共度为难,加强团结,共建和谐社会,有的时候看着不大的一些小事,一些群众表现的很激动,这个也是特殊情况下的反应,通过民主、协商各项事业的公开化对群众自身也是有好处的。

关于灾后基层民主参与式的体会:

1.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四川的参与式重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村民自治的作用,效果明显。

2.越是面临困难,越是坚持基层民主,涉及人民利益事让人民当家作主。

3.四川的参与式民主证明,民主的实现形式没有一定之规,四川重建既有直接参与民主,也有基层代议民主,在不同的背景下民主也需要谅解参与才能活生实用,这也说明了依法依法代表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发展道路,这样有了服务支持、有了基层直接民主公益事物和公益事业日由灾区的群众直接当家作主办起来,就有了群众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基层能够真正的得到实现。

4.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既是国家民主整治的需要,又是让民主当家作主的有效实现形式,这一法治制度必须在坚持不断的创新发展。

我的汇报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寿光:

非常感谢邢泸生主任的汇报,他给我们讲了四川灾后的一些案例。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顺德报告2009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李顺德:

各位来宾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在蓝皮书中关于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汇报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

第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中国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第三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取得进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第四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执法与时俱进。

先介绍第一个方面的问题,2008年6月5日国家已经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纲要的颁布,这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经制定问题,转向了实施,2008年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我们主要的是把知识产权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三大战略并提,这是第一次党中央首次把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到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样的两个发展战略并提的一个高度。这个提法实际上在我写的文章当中也介绍了。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是这样强调的。所以看出来我们国家的三大战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三大战略之一。

具体来讲为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现在正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这是2008年的10月9日做的,大力的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二是制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的计划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这些具体的类似在蓝皮书里都有了,只是把要点强调一下。具体制定的还有行动计划,这些都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三是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纲要的实施,到2009年底有5个部门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门领导机构,13个部门制定了实施的配套政策;

四是2008年的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2009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具体实施国家知识产权;

五是地方抓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到2009年底20个省(区、市),还有10个成立了战略机构,8个省市别出台了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12个副省级,地级市出台了本市战略实施纲要和意见。现在各地还在继续做这个工作;

六是企业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2009年4月22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的指导意见,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当中也反复的强调,企业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大家知道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对这个金融危机,实际上我们国家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中国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同样在08年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中国发展的实践都告诉我们,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不能持久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不加快转变方式发展空间就越来越小,发展路子就越来越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6月在湖南考察的过程当中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归根到底靠科技、人才、发明创造,专利产品,已经把知识产权的问题提得很高。2009年的9月10日在达沃斯年会上温家宝强调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将继续全面实施国家知识战略,大力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氛围,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和回报,促进各种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了推动世界和谐与繁荣,温家宝总理提出了4点倡议:“世界各国应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复苏、保护知识产权”,四点倡议中明确了提出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前面所讲的这三点实际上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密不可分的。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原动力,国际社会要共同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能力,尊重各国国情,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推动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也向各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提出一系列要求,明确和完善了一系列新形势下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的若干意见》。

第三个方面,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取得了进展,引起世界的关注。这里面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再次提高了中国专利保护的水平。《中国专利法》在2008年12月27日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在2009年10月1日施行。修改的主要内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在这里大体上有一个提纲,如果大家需要看我们蓝皮书里有详细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大体上我概括了5个方面。专利法的修改现在完成以后,在2009年的12月30日又通过了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在2010年的2月1日开始实行,同时也修改了专利的审查指南,也在2月1日开始实施,对于专利法的修改我们把有关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

二是其他的法律法规正在继续修改完善,包括2009年2月份海关总署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现在根据我们了解的进度已经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审议;中国《著作权法》也对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现在已经由法制办报到了全国人大,我们看昨天的新闻报道,全国人大现在正在审议《著作权法》的个别条款的修改,这个修改是根据由于美国在WTO提出的知识产权的终端,由于裁决要求做修改,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的。这个近期马上就要通过。这个专利法修改配套的还没完。

三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进展举世公认,2008年提交专利PCT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排名前进一位,超过了英国排名世界第六位,PCT户排在前100名的公司中,2009年PCT的数据也出来了,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国家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中国的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在继续上升。中国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的第五位,超过了法国,前面的是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

国际商标的注册情况,2008年的数据中国的申请位居第八位,中国首次进入了前10位,中国的申请量也大大的增加,商品的注册年申请的审查量首次超过了当年的水平。中国从2002年—2008年—2009年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位。

四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执法与时俱进,第一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司法改革正在仅仅推动,从涉及到知识产权方面来讲,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了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审判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直辖和知识产权案件较多的大中城市探索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综合审判庭。现在这个事件正在进行之中。

最高人民法院涉及实行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出台,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行政管理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主要有这样方面:1.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各地成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到2008年已是44个。2.在国家推行本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工作。3.2009年的4月份《关于近期知识产权局系统执法工作安排的通知》发出了在全国范围批准了一些地方的“526工程”,这是有关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5.2009年的8月份深圳市成立了市场进度管理局,将原来的工商局、质监局、知识产权局,实际上之前知识产权局已经把版权局给合并进来了,现在把这几个局合并成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我们称为“三合一”,把“专利、商标、版权”三家合在一家,现在是在深圳开起了试点,这个试点据我们所知,不是深圳市自己搞的,是中央政府直接在深圳做的试点,这个试点是为将来的大部制推行做试点工作。

展望未来如何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2005年通过的修改协议的这样一个决议,原来准备在2009年12月31日作为截至期,最后推迟到2011年的12月31日,最后关于传统文化的争论将会继续,有关专业的讨论仍然持续,从国内来看,商标法能否如其完成,还会出台哪些新的措施,深圳市率先在全国进行了“三合一”试点的工作,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都是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

我的汇报就到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我们研究员在那么短的时间提供了那么多的信息量,有关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的报告,媒体如果想做深入的了解会后我们会安排。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院研究主任熊秋红研究员报告2009年司法改革述评,这也是我们大家关心。

熊秋红: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2009年中国司法改革的情况,我们的司法改革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因为现实的需要而启动的,现在已经成为了由中央主导的国家各个部门紧密配合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国家统一行动。2009年的司法改革是国家整个司法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横断面,如果我们要观察和2009年的中国司法改革,我觉得需要关注四份重要的规范性文件,首先是2008年的11月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了《关于深化检查改革2009—2010年12年工作规划》,还有《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年)》还有是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行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是囊括了2009年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四份文件中作为总纲领的当然就是中央政法委所所发布的《司法改革意见》。

《司法改革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这里面涉及到对于刑事诉讼里面侦查手段和措施的完善,对于职务犯罪的侦查监督,还有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还有人民参与监督司法的制度完善,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主要是对严重危害国家秩序以及国家安全的严重犯罪要进行从严打击,对于轻微的案件,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要进行宽管处理恩。第三方面是加强政法队伍的建设,包括对司法队伍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职业保障、廉政建设以及司法考试制度和律师制度的完善。第四个方面是加强政法的经费保障,提出要对政法的经费进行分类保障,要保障公用经费的正常增长,还要改善政法机构的装备,还有基础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政法经费的保障,这是司法改革意见的主要内容。

另外的两个规范性文件别来自两高,比如说《深化检查改革规划》,它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进一步来落实中央政法委的《司法改革意见》,因此基本上是根据自己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来进一步细化一些具体的规范。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内容也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在具体内容上有非常大程度的细化,比如说在优化法院的司法职权配置方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酿成规范化的改革,最高人民法院试图通过这样的改革来制约法官,过大的量刑方面的自由裁量权,纠正量刑不均衡的情况,要健全司法为民的工作机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比如说要多元化的解决纠纷机制,还要完善信访的机制,还要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等等。这样的一些内容,大家如果要去看《第三个五年纲要》的话会发现其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具体。关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主要是从加强司法活动中的人权保障这样一个角度来对司法改革提出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预防和救济的措施来保障相关当事人的人生权利。二是完善监管立法保障被羁押者的权利和待遇。大家可能知道2009年出现了有些监管场所被羁押人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比如说“躲猫猫的事件”引起媒体很大的关注,如何来保障被羁押人的权利。三是保障当事人诉讼公正的权利,这是非常宽泛的领域。

2009年如果谈到司法改革的进展的话,我们除了要关注文本上的一个规定以外,更多的要把目光放在实践中所取得的进展,我觉得从实践中取得的进展看,首先我们关注这个关于检察院系统的检查改革的实践,重要的改革主要是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比如说提出对于未成年人,对于老年人这样的特殊的主体采取特殊的办案的方式,还有对于轻微的案件也采取特殊的快速处理的机制,还要建立信访的督查专员的制度,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人权保护方面,检察院系统正在大力的去推进被害人的救助制度,也在逐步的开通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

第三个方面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在这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的一项改革是检察院系统内部加强自身的内部的监督和制约,比如说它把检察院自己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批捕权上提了一级,原来是由统计检察院内部不同的内部就可以批准了,现在提到上一级检察院来批准。还有在一些地方开始建立审查批捕的历史记录,检察院在是否批准逮捕一个人的时候原来不用听取律师意见,现在听取律师的意见。

第四个方面是强化检查监督,在这个实际的举措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还有对看守所的执法应专项检查。

第五个方面是加强检察队伍的建设,东西部地区的检察机关,互配干部挂职,是这样一些实际的做法。关于法院系统改革的实践,我觉得比检察院系统内容更加多,这也是因为司法改革本来大头主要是在法院这块,因此在法院的改革实践方面主要包括了八个方面的内容:

1.健全多元纠纷的解决机制,这个方面是主要为了解决诉讼爆炸的问题,现在开始注重对于诉讼和非诉讼机制的衔接,对于进入诉讼轨道的案件进行诉前的调解。

2.加强规范和执行工作,执行难制止都是困扰我国民事审判事件的老大难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是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比如说快速反应机制,立案审判和执行部门的协调配合的机制,执行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还有执行联动的威慑机制,以及执行工作的考评机制等等,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执行工作。

3.加强执行信访申诉的信访处理机制。

4.集中处理积案,诉讼的拖延很严重,很的案件判决以后执行不了,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集中的清理积案,共执行结案,案件的数量达到了22万多件。

5.制定审判警务保障规定,主要是规范警察执法的行为,原来我们在一些地方旁听的时候听到这方面太随意。

6.在全国实行法院社区建设,这个工作前些年已经开始了,现在进一步扩大。

7.建立廉政监察员。

8.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

后面的这两项举措都是针对遏制司法腐败而展开的,上面是我对于2009年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的一些介绍。

最后我作为学者个人我想对2009年的司法改革发表以下评论性的意见:

1.我认为从上面的这样一些内容看,2009年的司法改革在许多方面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我认为这样一些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局限在司法的工作机制的调整,而没有触及到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因为我们所说的司法改革主要的是干涉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之间的一个重新配置,以及在行使司法的改革中公检法三机关重新的权利的配置。现在很多改革的举措还是局限在各部门内部的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3.我认为现在大部分的改革举措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检查、调整和完善。

4.有的改革举措比如说,信访的改革举措的完善只是权宜之计,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样的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理顺的话会影响法院判决的稳定性和司法的权威性,不利于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的确立。

5.有一些改革的举措要落实起来是困难重重,比如说司法经费保障制度的落实,现在根据中央政法委的司法改革意见,原来经费是由地方财政负担,根据新的改革意见,未来有一部分是地方财政负担,另外一部分是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来分担,由于各地方差异很大,地区发展的平衡,怎么样落实政法的经费保障制度,可以说困难很大。

6.我认为有些司法理念,新提出来的,比如说调解有限,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是无可非议,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观念,比如你在诉讼过程中强调调解优先的话会消减我们国家的诉讼制度,还有我们逐步建立的程序正义的理念,这样对于中国未来建立法治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7.我觉得有些方面改革似乎有退步的迹象,可能是强化了司法体制的固有弊端。在去年的司法改革中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有些时候过于强调中国特色因此弱化了司法独立的理念,在实践中也有一些现象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说在重庆打黑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出现了公检法联合办案的现象,也出现了法院提前介入到检察院的起诉。我觉得如果我们要全面的评价2009年的司法改革的话,我觉得在我的报告中我主要是强调司法改革取得进步和进展的这一方面,在这里主要是发表我自己个人,对于去年司法改革的一些商榷性的意见,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我的汇报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熊秋红研究员,尤其是后边的七点评论,有很多可以值得讨论的地方,我们下面有一个报告人士非常关注的,就是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有请吕艳滨研究员,这个报告能不能持续的坚持下去,这次我们可以公开发布了各个省有排行。

吕艳滨:

我们是年度报告,从今开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将每年一次来报告我们的工作情况。今天我作为《法治蓝皮书》参与者和撰稿人,非常高兴面对最多媒体来披露我们的报告,首先今天因为另有公务,我们执行主编调研组的组长不能亲临现场,所以他委托我向各位媒体的朋友转达他的谢意,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法治蓝皮书》的关注、支持、爱护和帮助。

我们《法治蓝皮书》一个特点是非常注重时政,今年的《法治蓝皮书》有很多报告。这些报告我们有的是采用了很多社会型的调查方法,今天我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篇,我给大家提供了我的联系方式,如果大家对于本报告或者是其他的报告感兴趣的话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通过我们的工作室联系大家。为什么要做这个调研?法学研究所是我们中国信息法治研究的前沿阵地,我们这块的研究是处在全国领先的地位,政府公开条例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专家建议稿都是由专家刚刚完成,而且去年的《法治蓝皮书》披露了我们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伊始的报告,而《政府信息管理条例》实施一下我们的一些制度的设计是否了解我们的状况,是否可以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及一些有关的制度在实际当中是否得到了最理想的事实,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来提升整个社会对政府透明度的关注,来提升整个公众和公职人员的公开意识和文化,因此我们启动了年度调研活动。

我们在全国选取了部分了城市一共有33家,对他们的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我会在后面详细的对大家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我们在设定这些板块以及每一个板块具体指标的时候,以及在实际测评的时候准许了这样几个原则:

1.有法可依,我们确保具体的指标来自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法律法规要求政府必须做到的,我们才把他作为一个指标进行设计和考虑。

2.客观公正,为了防止我们的调查人员对个别的网站进行调查的时候掺杂个人的好恶,我们只是让大家回答“是”和“否”,信息有就是有,有关的功能存在就可以得到分数,否则我们要扣分。

3.要以便民为导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们国家转变政府职能推行依法行政,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到为公众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就要求我们在提供信息的时候能够做到方便公众获取信息,所以我们很多指标的设计都是以这样的便民为重要要素的,只要你方便公众获得信息,你就可以得到较高的评价。

4.突出重点,内部很庞大,如果全部进行调查很容易使这样的调查不能推出,我们选了6大板块,我们选取了一个个案,也就是拆迁,这是我们当前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一个话题,很多的观众都可能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可能都想知道拆迁信息,因此我们此次调研把拆迁自己个案来调查,而且今后每一个年度的调查将会选取不同的重点。

5.反应现状与推进改革相结合,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首先要注意到我们已经取得了经验,但是我们又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一点进步,因此我们在涉及指标的时候,除了反应在现在政府公开信息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之外,我们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我们的测评,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具体的调研活动是从今年的11月开始的,我们花了1年的时间对指标进行反复讨论,这个讨论过程当中,不但听取了法学研究专家的意见,也听取了社会专家的意见。方法是采取的观察和验证,观察就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员观察我们所有的网站是否有相应的功能,相关的信息,验证就是亲自去打开相关的连接,使用相关的计划,看这些功能是不是可用。

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对于每一个地方政府,每一个指标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访谈,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我们对每一个访谈结果使用了结评的方式,将过程以图片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是提供一个地方政府网站我们下载它的在线提供申请表格的一个过程。结果是有喜有忧的,我们通过调查总体来说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公开政府的渠道,集中办公的重要平台,我们也注意到很多的地方政府非常注重认真的贯彻条例的规定,也注重便民性,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些媒体反应,我们在之前有个别媒体报道了一些内容,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提供更多的重要信息。

比如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问题是政府网站运营不足,有很多政府网站可以打开浏览,有个别的网站,当我们去浏览的时候,政府网站是打不开的,有个别的政府网站有两域名同时运营,打进电话咨询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些地方的政府网站显示,他们在履行政府条例的时候相关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包括有曲解、误解条例相关规定的情况,过渡搜集信息的情况,还有一些功能很多网站没有,也有一些网站是不能在线提交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网站的是不集中的,十分的零散,你要找到那些信息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信息获取很不方便,有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要求,我们去下载安装一个非主流的阅读软件去看它的功能,有的是注册一个用户名再去。

第四个问题就是个别的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到他们的网站看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这次我们调研的内容都是法学研究所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他们在平时经常获取信息,此次调研过程中他们甚至花费半天或者是一天的时间,这样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上网的经验,不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员怎么去获得这些信息。这里给大家展现了一个测评的结果,从这个分数来看,高分有80分的人,低分也有十几分的,通过后面的板块我们看到为什么有的分数高,有得分数低。这我们感觉些城市的具体得分比较靠前,而且在具体的信息公开和公开意识方面也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第一个板块是政府门户网站运行状况,这里很简单,对地方门户网站进行简单的测评,是不是有网站,网站运行的是不是好,是不是有相应政府部门的链接,以及下属部门的还有下属区县的链接,这些链接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全面。总体的情况是部分地方政府的网站建设存在滞后性,有些政府的网站是不能打开的,或者是网速慢,或者是有病毒,有些是打不开联接,有些是打到不相关的地方。

在图书馆有一个目录,按照关键词时间、部门、类别进行不同的分类,相当于图书馆我们到不同的架子上可以找到不同的资料。主要考察几个部分,第一个是不是有政府信息公开的栏目,是不是有本政府所属的目录,目录是否有效,对于所属部门我们选择了其中5个部门进行验证,每个部门抽取两条验证1—3条,5—7条。

总统一是目录是否有具备检索功能,信息一个一个的找很难,必须要提供一个搜索引擎,这个我们也对它的板块做了一打分,发现了问题主要是部分地方政府的网站目录是不健全的,有的不具有公用事业的目录,有的不具有下属区县的目录,信息链接不健全的,该有的没有,有的不能打开。

个别网站使用费主流的浏览器,第三个板块是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设置状况,我们形象的说明这个状况,以简单扼要的话语对我们的条例进行解释和说明,拿到这个说明书我们公众知道政府有哪些义务,我们有哪些权利,怎么样去获得这些权利。这里主要考察你是不是有指南,是不是可以准确的说明获取信息的方式访法。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地方政府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解有偏差,我们很多地方要求必须在提交申请的时候说明申请信息的用途和目的,但是这是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主旨的,个别的地方政府我们咨询的时候说必须和申请的信息有直接得厉害关系,否则不能申请。

第二个指南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有些没有指南,有些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第三是指南所记录的信息存在与实际不符合的现象。有些指南描述的不够细致。关于工作时间,有些地方政府说工作时间是工作日,是工作日的几点到几点,我们不知道。有很多对办公的地点顶多写着几号路,对于很多大城市来说,很多外地人,很多乡下人来到这里已经是两眼乌黑了,他们怎么能走到办公地点去,我们很多网站没有提供说明,我们对他提供的电话进行了实际验证,发现很多电话是无法打通的,有的是无人接听,或者是占线,如果打不通的我们在两周之内再次进行反复验证,这样的结果是第一周打通的有41.38%的地方政府,有15%的是回答问题的,还有个别提供的号码是错误的,有个别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不负责这种事物,不回答相关的问题,我们又使用电子邮件,请求他告诉我们符合获取政府信息,发现能够发送成功并获得回复的只有17.31%,部分提供的是无效的地址。我们也验证了对申请公开流程说明的情况。

第四个打开我们对依申请共买平台的有效性。是否在线提供申请表格,是否提供电子表格供申请人下载,对于申请人的资格、条件、程序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可以在15个工作日之内为我们作出答复。我们以一个假名字、一假身份证号码发出申请,这些信息不能表明是社科院的人员,我们申请内容是要求公开当地的拆迁补偿指导性标准,这是一个主动公开的标准,但是我们发送了一些申请请求他们给我们公开,通过调研发现,有62.8%的网站是提供了word表格供下载,有些是提供了网页的表格,还有一些是不提供表格的,有2.3%先注册用登录后下载。

在验证提交系统有效性方面,有64%的网站我们成功提交了申请,并且获得了回执,但是也有23%的网站是提交失败的。截至我们调查结束一共有12家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在法定的期限之内为我们做出了答复,其中有的地方政府,在第二天第三就给我们做了答复,答复效率非常高。我这里举三个城市,我们第一个是宁波市,它做的非常好,第二天就在网站上为我们做了答复,同时还为我们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们答复的具体内容和信息。另一城市是洛阳市,他们说与市拆迁办沟通后确认,洛阳市拆迁补偿是2007年的标准,济南市答复也是类似的,这三个城市让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政府他们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是非常好的,是值得我们去肯定的。

这块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建设在线提交申请的平台,或者是这个平台是一个空架子不能发挥作用。有些政府为了要在线提要要填无数个信息,而且要四处去找这个平台。甚至有一些地方对政府信息条例的规定存在错误认识,要求你提供身份证号码,你的性别、单位,用途。你用假身份证验证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政府的网站随即就对我们的身份证号码进行了核查,由于我们的身份证号码是假的而无法提交申请。

第五个板块我们对年度报告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年度报告也就是说你工作一年,公开了哪些信息,如何公开的要有一个总结,通过披露这个报告条例,是希望我们的政府进行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我们考察了是不是有年度的栏目和年报全文。我们发现有的地方政府没有栏目,甚至说有一些地方政府直到2009年末还没有提交2008年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应当是次年的3月31日前对社会公布,但是直到11月底12月上旬,还有一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公开他的年度报告,我们甚至通过各种搜索进行了查询也没有查询到。

有一些年度报告的内容是不全面的,没有准确的作出接受的申请以受理申请的数字,应该我们不能判断受理率是多少,也不能说明不公开信息的理由是什么,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还是个人隐私。

第六我们对服务拆迁信息的公开性进行了调查,房屋拆迁通过这几年我们对地方政府的年度报告进行观测,我们发现这是每年申请量比较大的信息,我们对拆迁公告,拆迁法规意义集中性相关的可获取性作为了调查和验证,主要是拆迁信息的公开程度不够理想。信息缺乏集中性,不便检索,我们到了拆迁部门的网站也是一样的情况,没有检索。

信息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有的是信息不全面,比如说有的信息一直到90年代的信息在们网站上都有,但是到了拆迁部门却没有。这里暴露出来我们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1.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当中应当逐步的积累经验,发现问题,逐步的将一些规律进行完善。

2.大力培养公开透明文化,只有我们更多的公众区申请信息,才能促使我们的公职人员和政府改善透明度。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处理政府的事物。

3.我们调查发现有一些地方的政府电话打过去打不通,过几天打通了,是地方政府不重视这个问题,导致没有专人去负责这个事物。

4.要建议地方政府定期自查,像企业对待客户那样对待我们的公众,换位思考,对每一条信息的公开方式进行排查。

5.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工作,做的好了就不必要担心跟多公众反复的向你提出申请,所以如果我们各级政府部门都能够最大化的把我们的信息公开到我们的网上,甚至提供给我们的媒体,也会减轻他自己的负担。

6.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整合力度。有必要把这个工作进行相应的整合,对信息、网站、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整合,以上是简单的一个介绍,应当说今天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们2010年的《法治蓝皮书》工作就已经告一段落了,明年开始我们启动2011年《法治蓝皮书》的编纂工作,我们欢迎各方面的媒体持续的关注我们的蓝皮书和我们的国际调研活动,明年我们还可能启动其他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比如反腐败,这一系列的涉及到我们法律的问题将纳入我们关注的视野当中,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

主持人 谢寿光:

我们第一次从网站的角度对信息公开条例的见证和实施,从专业的调度来看完善的地方很多,我本人是做社会学研究的,样本的分层,包括一些调查的方式都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媒体的朋友可以理解,进一步去完善,目的就是推进我们信息公开,推进地方政府的建设使我们国家往良制的方向发展。

今天我们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很多记者朋友因为各家的需求很不一样,我们要集中做提问不一定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各自可以找我们专家和课题组联系,做个别的采访,谢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0-02-25/114019738013.shtml

 

 

 

 

 

 

 

之二

 

 

 

 

 

 

 

2010年《法治蓝皮书》认为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社会不必要干预

 

 

 

 

监督制约公权力仍是政府要务

 

 

 

 

 

 

 

 

 

 

来源:《法制日报》2010年2月26日第六版

 

 

 

 

法制日报北京2月25日讯 记者刘姝宏 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法治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在会上表示,2010年是中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中国法治将面临更多的问题,迎接更多的挑战。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各种困难时仍稳步前进,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中央及地方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公权力行使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政府更加注重对公众意愿、诉求的回应,公众民主参与的热情高涨、渠道不断增多;政府管理理念正在由只重管理向兼顾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转变;关注民生法治;各个领域的制度创设和改革是围绕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所积累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而展开。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推动出口、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成为2009年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任务。

 

 

 

 

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法治将面临更多的问题,迎接更多的挑战。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外需萎缩、内需不足将困扰中国经济,经济状况好转与否必将对中国的社会形势乃至法治发展产生明显影响。

 

 

 

 

2010年是中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年,相关法律制度的确立完善不但会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解决有关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提升各级立法机关的立法质量及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仍是立法活动努力的方向;中国仍旧需要进一步清理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法规,有效推进法律法规审查工作。

 

 

 

 

继续保障和发展人权,落实国家人权发展计划的各项指标和任务、深入转变政府管理模式与理念、不断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仍旧是中国行政法治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各级政府仍将继续深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收费制度,科学合理地定位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社会、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降低公众、企业等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成本。

 

 

 

 

2010年,行政法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2009年一些地方发生的"钓鱼执法"等事件表明,各级政府仍需要转变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逐步完善行政法治,加强法律及舆论监督;尽管整治低俗信息、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种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新的一年有关部门有必要将改进重点从运动式执法转变为如何提升日常管理效果、防患于未然上。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仍需要提升公开和服务意识,培养公开文化,转变长期形成的封闭工作模式与作风,有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另一方面,随着公众民主参与和舆论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如何引导、提升公众参与的有序、有效和合法性也需要各级政府认真对待。

 

 

 

 

链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0-02/26/content_2066802.htm?node=20734

 

 

 

 

 

 

 

 

 

 

之三

 

 

 

 

 

 

 

 

 

 

 

社科院发布2010年法治蓝皮书

 

 

 

 

 

 

群体事件地方政府处置不力

 

 

 

 

 

来源:《京华时报》2010年2月26日A05版

 

 

 

 

 

 

 

 

 

原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受审。图/CFP

 

 

 

 

 

昨天,社科院发布201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紧扣去年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对相关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展望了2010年我国法治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蓝皮书指出,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不力难以脱责。

 

 

 

 

【关键词】

 

 

 

 

社会治安

 

 

 

 

去年刑事案件增幅超10%

 

 

 

 

蓝皮书指出,2009年全国社会治安形势相对比较严峻。一方面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数大幅增长。根据截至2009年10月的统计数据,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和治安案件发现受理数大幅增长,刑事案件数增长幅度在10%以上,治安案件数增长幅度达20%左右,全年刑事立案数达到530万件,治安案件数达到990万件,这种增长态势打破了2000年以来违法犯罪数量一直保持的平稳态势。另一方面,主要犯罪类型的犯罪数量也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增幅明显,黑恶势力犯罪处于活跃期等方面。

 

 

 

 

蓝皮书预测,2010年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

 

 

 

 

暴力性侵财犯罪增长

 

 

 

 

>>解析

 

 

 

 

经济危机下,暴力性侵财犯罪增多,由各种矛盾引起的冲突和暴力事件增加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虽然2010年的经济形势将会持续好转,但就业矛盾还很突出,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常发型侵犯财产犯罪依然会有所增长,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就业形势的变化,此类犯罪的增幅会逐步放缓。

 

 

 

 

经济犯罪发案数上升

 

 

 

 

经济危机和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能会为有潜在犯罪动机的犯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其中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会持续增多。因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一些企业和社会公众闲置的资金会有所增加,在投资渠道较少的背景下,容易受高利的诱惑而参与其中。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会向民间的"抬会"、"标会"进行高息拆借,会吸引一些人进行非法集资放贷。

 

 

 

 

"90后"犯罪逐步增多

 

 

 

 

蓝皮书预计,青少年犯罪今年稳中有降,其中网络犯罪和"90后"犯罪会逐步增多,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会继续降低。此外,职务犯罪可能会持续高发,但大案要案比例可能会降低,职务犯罪的主要群体可能转向执行国家投资项目的中级和基层国家工作人员。

 

 

 

 

>>建议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根据2010年的经济形势,2010年刑事政策的总方向是促民生、促增长、促稳定,重点保"世博"、保"亚运"。2010年应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街头犯罪等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同时继续推进轻刑化、非监禁化和刑罚结构的改革,促使犯罪人重返社会,把有限的司法资源使用到严重的暴力犯罪中去。

 

 

 

 

重庆打黑

 

 

 

 

【关键词】

 

 

 

 

"白黑红"一体成典型黑社会

 

 

 

 

蓝皮书通过对重庆2000年以来的25个黑社会性质案件领导组织者的身份、背景和特点以及犯罪组织的分析,将重庆黑社会性质组织分为5种类型。指出"白黑红"一体型犯罪是中国目前黑社会性质组织中最典型的一种形态。即以"白色"(合法的公司、正当的行业经营和组织领导者的商业身份)为幌子、以"黑色"(黑老大身份,暴力、暴力相威胁和腐蚀)为手段、以"红色"(政治身份或背景和保护伞)为护身,进行合法经营、非法经营与违法犯罪相交织的活动,形成 "以黑养商、以黑护商、以商助黑、以商买权、以权促商、以权护黑"的一体化犯罪组织和犯罪活动。统计范围内,重庆22个案件中50%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拥有合法企业。

 

 

 

 

地下经济活动打击不力

 

 

 

 

>>解析

 

 

 

 

蓝皮书认为,对地下经济行业打击不力、对正当行业管理不到位是黑恶势力赖以存在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基础。黑恶势力组织获取高额利润或是通过违法犯罪和从事地下经济行业,或是通过暴力、贿赂、强迫交易等非法手段从事合法行业。地下经济活动是黑恶势力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及其犯罪资金的主要来源。相关部门对开设赌场的活动打击不力,赌场黑恶势力比较猖獗。

 

 

 

 

政法干警成主要保护伞

 

 

 

 

根据重庆市检察机关的统计,在第三阶段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警察等政法干警涉案的占多数,其次是行政执法人员、地方人大等机关的公职人员。在2009年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截至当年10月底查处的47件涉黑案件,涉及政法干警29人,行政执法人员4人。根据重庆检察机关2009年的工作总结,在2009年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共查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66件,涉案78人,其中,查处县处级干部33人,厅级干部12人。

 

 

 

 

>>建议

 

 

 

 

组建国家级

 

 

 

 

打黑专业队伍

 

 

 

 

针对目前法律措施滞后、专业力量薄弱等打黑除恶瓶颈,蓝皮书建议组建一个高层权威反黑领导机构,并组建一支国家级的打黑专业队伍,由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专家、律师等组成,主要负责全国反黑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立案、指导侦查等工作。此外,在各个省组建一支10至20人的预备队伍,作为国家级打黑专业队伍的补充和机动力量,打黑除恶出"铁拳"。

 

 

 

 

群体事件

 

 

 

 

【关键词】

 

 

 

 

地方政府处置不力难脱责

 

 

 

 

去年,我国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就有近10起,其中以新疆"7·5"事件和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最大。《法治蓝皮书》认为,地方政府因处置不力难以脱责。

 

 

 

 

草率下结论引发公众质疑

 

 

 

 

>>解析

 

 

 

 

为了片面地、机械地树立本地区"社会稳定"的形象,也为了少数地方官员晋升的需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初期,采取"捂盖子"、不向公众通报真实情况的做法,导致谣言满天飞。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态度不严肃,不是依法采取应急措施,而是依靠某些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过分依靠临场发挥,草率作判断、下结论,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质疑。

 

 

 

 

有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如"6·5"公交车燃烧案,就因为政府迅速公布权威信息,直面公众疑惑,保持了社会稳定,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但另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却因为相关部门甚至个别人的轻率、武断言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公众质疑和声讨,严重恶化了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局势。

 

 

 

 

>>建议

 

 

 

 

依据应急法律

 

 

 

 

完善问责制度

 

 

 

 

《蓝皮书》指出,应该转变目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害怕和畏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消极心态,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应急法律原则,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关键词】

 

 

 

 

追索文物

 

 

 

 

流失海外文物

 

 

 

 

应归政府所有

 

 

 

 

2009年初,有关圆明园流失文物在法国拍卖,中国民间律师组团进行追讨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报告指出,关于中国流失海外原"皇家"文物的所有权问题,答案是唯一的:这些文化财产的所有者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专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对于封建贵族以及有关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依法进行了国有化和征收,包括已经流失海外所有原属封建贵族的财产已经完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如果国家有意通过诉讼追回流失海外的原"皇家"文物,原告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解析

 

 

 

 

不宜在外国

 

 

 

 

提起民事诉讼

 

 

 

 

《法治蓝皮书》指出,虽然中国政府是提起此类诉讼的唯一合法原告,但从现实利益考虑,中国政府不宜在外国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涉及文物的跨国追索问题,我国国内立法显得鞭长莫及,对于文物原属国来说,索回文物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国际公约和文物拍卖国的法律。就国际公约而言,涉及文物保护的国际公约虽有十余个,却很不完善,整个规则体系只是框架性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目前国际上所有有关文化财产返还的案例中,几乎没有获得胜诉的先例。考虑到中国政府进行这种跨国诉讼的精力与能力,以诉讼的方式进行追索得不偿失,败诉还会严重损害国家形象。

 

 

 

 

>>建议

 

 

 

 

外交与法律结合理性追索

 

 

 

 

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问题,并不仅是中国一国遭遇的问题。蓝皮书指出,对此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最宜通过法律和外交相结合的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专家强调,对待流失海外原"皇家"文物追索应该有理性的态度。中国有必要在国内立法中明确反对有关机构和个人买卖中国流失海外的原"皇家"文物的态度,对于恶意买卖中国流失海外的原"皇家"文物的机构和个人实施"黑名单"制度,宣示中国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然

 

 

 

 

链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0-02/26/content_521081.htm

 

 

 

 

 

 

 

 

 

 

之四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民生

 

 

 

 

 

来源:中国网2010年02月25日

 

 

 

 

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从立法、司法改革、行政法治、刑事法治、民事法治、知识产权法治、劳动与社会法治等方面,对中国2009年相关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展望了2010年我国法治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正式对外发布《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

 

 

 

 

蓝皮书指出,谋发展、保民生、促稳定是2009年中国法治发展的重点,也是社会法治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2009年度,中国社会法治在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多方面均取得进展。

 

 

 

 

养老保险制度取得重大突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保证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关系的顺畅转移接续。《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就参保范围、保险金缴纳、保险待遇给付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主要制度基本完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为从制度上配套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关于保险业深入贯彻医改意见、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就商业医疗保险机构承办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接受政府委托经办基本医疗保险事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经办医疗执业保险业务等作出明确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范围得到拓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妥善解决城镇居民生育医疗费用的通知》将门诊普通疾病医疗服务和城镇居民生育医疗服务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为保障公民住房福利,国家加快了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明确规定了住房保障方式和标准、政府财政补助责任和补助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等。为保障廉租住房的供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廉租住房建设贷款管理办法》,对从事廉租住房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利率优惠。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出台政策,对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困难农村居民、低保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等对象提供政府补贴,帮助其进行危房改造,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

 

 

 

 

此外,我国在职业病防治、社会救助制度、卫生法治建设、中医药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展望2010年我国的法治建设步伐,蓝皮书指出,中国法治发展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民生,这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艰难的任务。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已投入巨大的财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但保障民生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2010年,一系列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值得期待。例如,2010年国家将继续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并加强劳动执法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保障事业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包括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救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落实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逐步转变百姓看病难问题;加强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求实现"居者有其屋"。总之,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2010年及未来中国法治发展进步有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参见《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P20~22,P26)

 

 

 

 

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225/09527455420.shtml

 

 

 

 

 

 

 

 

 

 

之五

 

 

 

 

 

 

社科院蓝皮书:我国法治发展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民生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26日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王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日在京发布了《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蓝皮书指出,展望2010年我国的法治建设步伐,我国法治发展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民生。

 

 

 

 

蓝皮书认为,这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最艰难的任务。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已投入巨大的财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困难群体权益,但保障民生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蓝皮书介绍,2010年,一系列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值得期待。例如,2010年国家将继续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并加强劳动执法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保障事业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包括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救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落实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逐步转变百姓看病难问题;加强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求实现"居者有其屋"。

 

 

 

 

蓝皮书表示,总之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2010年及未来中国法治发展进步有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法治蓝皮书:中国暴力犯罪近十年来首次增长

 

 

 

 

法治蓝皮书:恶意买卖流失文物者应入黑名单

 

 

 

 

法治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严峻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法治蓝皮书》

 

 

 

 

链接:http://news.workercn.cn/contentfile/2010/02/26/080352722133209.html

 

 

 

 

 

 

 

 

之六

 

 

 

 

 

 

 

 

 

社科院蓝皮书:我国法治发展需继续高度关注民生

 

 

 

 

 

来源:新华社 2010年02月25日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王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日在京发布了《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蓝皮书指出,展望2010年我国的法治建设步伐,我国法治发展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民生。

 

 

 

 

蓝皮书认为,这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最艰难的任务。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已投入巨大的财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困难群体权益,但保障民生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蓝皮书介绍,2010年,一系列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值得期待。例如,2010年国家将继续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并加强劳动执法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保障事业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包括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救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落实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逐步转变百姓看病难问题;加强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求实现"居者有其屋"。

 

 

 

 

蓝皮书表示,总之使人民群众能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2010年及未来中国法治发展进步有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社科院蓝皮书:个别地方政府网站犹如"信息迷宫"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王茜)查询者为在地方政府网站上获取一些信息,犹如身陷"信息迷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日在京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蓝皮书这样认为。

 

 

 

 

蓝皮书指出,个别地方政府网站信息获取不便,有些网站在栏目设置、信息编排上缺乏科学性,忽视使用者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查询者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据蓝皮书介绍,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以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为视角,围绕政府网站运行基础状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房屋拆迁信息的公开,对中国43家地方政府网站(各直辖市、港澳台、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城市不在此次调研之列)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测评和分析。

 

 

 

 

一些城市的测评结果不是十分理想,还有些城市在某些板块的测评结果不理想,这说明一些地方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问题的存在可能是因为现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不完善,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或者工作态度和工作机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蓝皮书认为,这说明一些地方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问题的存在可能是因为现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不完善,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或者工作态度和工作机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链接:http://www.gov.cn/jrzg/2010-02/25/content_1541853.htm

 

 

 

 

 

 

 

 

 

 

之七

 

 

 

 

 

 

 

 

 

 

 

法治蓝皮书:中国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五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5日

 

 

 

 

中新网2月25日电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进展举世公认,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国家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中国的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在继续上升,现在已经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25日举行"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并发布《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顺德研究员在介绍2010年《法制蓝皮书》时做出上述表述。

 

 

 

 

李顺德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取得了进展,引起世界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

 

 

 

 

一是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再次提高了中国专利保护的水平。《中国专利法》在2008年12月27日进行了第三次修改,2009年10月1日施行。2009年的12月30日又通过了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2010年的2月1日开始实行,同时也修改了专利的审查指南,也在2月1日开始实施。

 

 

 

 

二是其他的法律法规正在继续修改完善,包括2009年2月份海关总署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出台的《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现在根据我们了解的进度已经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审议;中国《著作权法》也对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全国人大现在正在审议《著作权法》的个别条款的修改。

 

 

 

 

三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进展举世公认,2008年提交专利PCT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排名前进一位,超过了英国排名世界第六位,PCT户排在前100名的公司中,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国家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中国的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在继续上升。中国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的第五位,超过了法国,前面的是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

 

 

 

 

四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执法与时俱进。最高人民法院涉及实行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出台,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行政管理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李顺德表示,国家知识产权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经从制定转向了实施,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列的三大战略之一。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具体而言,现在正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二是制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的计划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三是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纲要的实施,截至2009年底,5个部门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门领导机构,13个部门制定了实施的配套政策;四是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五是地方抓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六是企业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0-02-25/105017127519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