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立法工作中的公共参与”国际研讨会召开
字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欧盟合作举办的"立法工作中的公共参与"国际研讨会于12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的5位从事立法研究的专家,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地方人大、上海社科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学术机构的50余位官员、专家、学者,共同就立法中的公共参与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地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莫纪宏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郑淑娜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林所长首先致辞。他们认为,立法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由此立法应该公开、应有公众的参与、更应设置保障公共参与立法的制度和程序;同时,强调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于西方,因此中国需要有、已经有、并应进一步扩展中国自己的公共参与立法的途径;最后,他们表示,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立法经验,借鉴欧盟经验,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公平发展公共治理"项目办公室主任永乐先生,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项目的目的、实施机构、项目在中国已开展和拟开展的活动。

    第一单元,"中央立法中的公共参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教授主持。英国牛津大学尼古拉·威廉·巴伯研究员、比利时列日大学斯科勒·让克劳德教授,在"英国的立法程序与公共参与"、"公共参与与比利时宪法"的主题发言中,分别详细介绍了英国和比利时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全国人大法工委梁鹰处长在"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与公共参与立法"的主题报告中,阐释了公众参与立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并分析了实践中公众参与人大立法的途径和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蒋劲松研究员论述了中国立法中公共参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研究中心李富成副处长、陶杨博士介绍了中国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并思考了提高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有效性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陈明侠研究员以婚姻法、妇女法修改为例,详细考察并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民主化进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李勇副研究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述论了健全立法听证程序的问题。主题发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平衡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立法中的参与;如何区分立法听证会与座谈会;如何防范立法中的部门利益保护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与探讨。

    第二单元,"地方立法中的公共参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所巡视员周晓虹女士主持。瑞典隆德大学本·兰德助理教授详细介绍了瑞典公共参与立法的程序与机制;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国明梳理了公共参与地方立法的发展轨迹,并深入地探讨了公共参与地方立法的经验、问题和前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史建三研究员以上海现行有效的142件地方性法规整体后评估为例,翔实地阐释、探究了上海地方立法后评估中的公共参与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所李正斌副主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黄洪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张桂芹处长分别介绍并分析了北京市、福建省和青岛市地方立法工作中的公共参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武立宏博士以扩大公众参与为视角,从广度、深度和强度三个维度,论述了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的路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霞助理研究员以对立法权的"在场监督"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立法旁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完善立法旁听制度的方向。在自由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就立法中如何梳理、归纳、总结收集到的公众意见;如何保证对公众意见的归纳整理不失真;如何应对公民参与冷漠的问题;如何评估公众参与立法后的作用;如何应对和处理地方立法中的利益博弈问题;听证记录的效力如何;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功能定位等问题展开了紧张而热烈的讨论。就上述问题,欧盟的专家向大家介绍了西方的经验,各级人大中从事立法工作的官员阐释了立法实践中的具体工作机制,同时,与会专家学者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公众参与立法的功能应该是多元的。

    第三单元,"不同主体对立法的参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史建三先生主持。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弗雷克斯·特瑞莎教授从公众立法动议与立法的透明度的视角介绍并分析了公共参与与公民社会的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裴文睿教授阐释了美国立法和治理中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莫纪宏研究员从立法的技术路线,考察和分析了专家立法在立法公众参与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柳华文副研究员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中的公共参与情况;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法律政策顾问郑强、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张文娟律师、黑龙江大学马长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小妹博士后分别阐释了律师、社会组织、媒体和社区参与立法的相关问题。主题发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立法信息公开以及公民查阅立法卷宗的渠道问题;立法中公众参与者的代表性问题;提高公众立法参与热情和参与率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柳华文先生主持了闭幕式,沈国明先生和李林先生分别致辞。他们认为研讨会论及了对一系列关系的理解,如参与和公开的关系、参与过程中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参与形式和效果的关系、强势参与和弱势参与的关系、民主和效率的关系等;提出了对立法工作中的公共参与的展望,希望参与的时间尽可能早、空间尽可能全、结果尽可能受到重视、过程尽可能制度化规范化、尽可能符合国情。更为重要的是,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中国公众参与立法应是"有序"的和"渐进"的。整个研讨会信息、内容丰富,议题集中,视角多元,发言深入精辟,讨论富于成效,与会专家学者都收获颇丰。

    (刘小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