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中
大
2025年8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主办的“馆藏图书高质量建设”座谈会在法学研究所举行。
会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研究员李洪雷在外宾室会见三联书店总编辑兼《读书》杂志主编常绍民,商务印书馆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白中林,法律出版社社长助理、营销总监张宇东,清华大学出版社社科编辑室主任刘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编审方明、法律编辑肖秋实,当代中国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许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法中心编审许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治分社法学编辑部主任刘芳国,以及雅理丛书总编辑刘海光、北京麦读文化总编辑曾健等12家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纪委书记、法学所副所长、研究员谢增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馆长、《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研究员支振锋共同参与会见。
李洪雷代表两所对出版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法学研究的深化与成果传播离不开高品质出版的支持,希望双方以此次会见为契机,在资源共建、专题策划、学术推广等多维度探索合作机制,构建更加紧密、稳定、长效的协同发展格局。宾主双方围绕学术出版、图书馆高质量馆藏建设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为随后召开的座谈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见结束后,座谈会于办公楼三楼会议室正式举行。来自上述12家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及骨干编辑,以及两所各研究室主任、科研人员及法学分馆成员共50余人参会,会议聚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王莹致开幕辞。王莹指出,高质量的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资源,是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基石。面对信息技术深刻变革与学术研究范式转型,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质量与效能,更好服务于学术创新与国家法治建设,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开放交流平台,广邀各位专家学者“把脉问诊”,积极探索资源共建、知识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径,携手推动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馆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馆长、《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主持了开幕环节。
会议第一单元由法学分馆副馆长、法学所副研究馆员徐持主持。三联书店总编辑兼《读书》杂志主编常绍民、学术分社副社长杨乐,商务印书馆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白中林,法律出版社社长助理张宇东,当代中国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许力,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刘晶,雅理丛书总编辑刘海光,北京麦读文化总编辑曾健,商务印书馆信息技术公司福州分馆副总经理高山,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编审方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治分社法学编辑部主任刘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法中心编审许琳,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编辑赵臣臣,中国检察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侯书钊等出版界代表先后发言。大家围绕学者个性化服务、馆藏资源结构升级、专题出版联动策划、品牌书展影响力提升、约稿合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汇智聚力。
会议第二单元由商务印书馆信息技术公司白中林总经理主持,两所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陈洁研究员、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研究员、诉讼法研究室主任徐卉研究员、国际公法研究室主任蒋小红研究员、法理研究室负责人贺海仁研究员、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李忠研究员、《国际法研究》编辑部主任曲相霏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何庆仁研究员、诉讼法研究室副主任董坤研究员、《法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冯珏研究员、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李霞研究员、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天玉研究员、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卢超研究员、经济法研究室肖京副研究员、诉讼法研究室苏和生助理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围绕图书评价与遴选机制、外文原版图书引进、“馆-社-学者”常态化交流机制、重大选题联合孵化等问题,与出版方展开深入对话,现场气氛热烈。
会议闭幕环节由法学分馆徐持副馆长主持,法学分馆馆长支振锋研究员作总结。支振锋指出,本次座谈会是打通“图书馆——出版界——学界”三重壁垒的全新起点。下一步,法学分馆将携手各出版社,探索共建“新书目录实时共享、精品书展、法学名家手稿数字化、作者-编辑面对面沙龙”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并同步推进图书馆空间优化与服务升级,营造更舒适便捷的阅览环境。倾力将图书馆打造成两所科研人员的“思想客厅”“精神家园”和“温馨港湾”。
研讨会气氛热烈、务实高效、成果丰硕,为新时代法学文献资源高质量服务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动能。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