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在王怡博士《当代中国城市立法》新书出版沙龙上的发言
屠凯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字号:

王怡的《当代中国城市立法》一书亦如当代中国城市本身,进步、硬核,又充满新意、美感。

这是一部“进步”的书。城市化是近五百年人类进步的具象。一座座现代城市拔地而起,并如有机体般不断生长,改变了地球和社会的面貌。本书在第一章有专门一节来论述“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义”,也不断提示我们,城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民主、正义、法治”等价值追求的基础条件。当然,正如书名所言,本书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前进故事,所以“城中村”和“较大的市”就成为书中的重点内容。城市化不一定都导致“城市病”,但如果面临问题,我们也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部“硬核”的书。作者开宗明义,说明在方法上会结合“立法学视角与法律社会学视角”、“法教义学的分析方法与社科法学的研究进路”。通览全书,作者对城市社会学知识、洞见的掌握精确而熟练,和法条分析(比如书中对中国城市立法事权的研究)结合得非常完美,毫无突兀的感觉,难能可贵。诚如作者所说,城市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结合物,没有多学科、多视角的观察、分析,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她。

这是一部充满“新意”的书。书中提出不少新理论、新观点和新范畴。比如,“法治城市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逻辑起点”;城市有各自的“城市价值”和“城市精神”等等。卓越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把一般人的感性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思考表述为凝练的语词和句子,进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驾驭、改造实践。“法治城市”、“城市精神”都是很有力量的概括,是城市立法学殊足珍贵的范畴。

这是一部充满“美感”的书。文中常有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引用,可见作者之优雅品味。有些金句会令人惊喜、激赏。

就当代中国城市立法问题,我也想谈几点学习心得。

1、法学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城市的确具有多面性。本书作者就揭示出可概括为“地理、物理、心理”、“物、人、法的城市化”等多组多维坐标来说明这种多面性。以北京为例,它既是政治经济功能意义上的首都,又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北京直辖市,还是文化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北京城市。北京城市是历史、肉身,北京直辖市是主体、约束,首都是理想、标准。城市立法需要使三者实现有机统一。

2、在中国讨论城市,我们要看到“非正规经济”、“工农联盟”等等,是中国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本底逻辑。由这些逻辑展开出的当代中国城市,也一定带有不同于西方城市的特征,并最终体现为城市立法。

3、城市与城市的关系,或者所谓区域协同,是中国城市立法未来的重点和难点。超大城市的管网要连接、打通若干行政建制市,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挑战我国现行城市立法的基本构架。此外,中国城市社会学发轫之初,费孝通先生曾讨论过“小城镇”的问题。“县城”的“立法”究竟做,也需要我们持续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