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学研究所代表团赴匈牙利、德国开展学术交流
字号:

2025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率张生研究员、谢鸿飞研究员、邓丽副研究员、余佳楠副研究员和萧鑫副研究员一行六人赴匈牙利、德国开展学术交流。

10月13日上午,代表团访问卡洛里·加斯帕新教大学(Károli Gáspár University of the Reformed Church in Hungary, KRE)。代表团受到了该校副校长Róbert Szuchy教授、法学院院长Zoltán J. Tóth教授等的热情接待。Szuchy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在会谈中,Tóth院长和谢增毅副所长简要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对未来双方加强交流合作的期望。双方就中国和匈牙利劳动法、民法的立法进展以及当前学界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未来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探讨。该校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系主任Attila Kun教授等参加座谈。

 

 

 

当天下午,代表团访问了厄特沃什·罗兰大学(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 ELTE)社会科学中心法学研究所(匈牙利科学院原法学研究所)。该研究所所长Fruzsina Gárdos-Orosz 教授以及多位私法、行政法及法制史领域的专家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Gárdos-Orosz所长和谢增毅副所长简要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双方交流合作的历史。双方还就当前民法和法制史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对未来合作的领域和方式达成广泛共识。

 

 

 

10月15日,代表团访问了马克斯·普朗克法律史与法理论研究所(下称“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并参加了“第一届中德比较法律史和法理论研讨会:私法”。

研讨会上,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所长Thomas Duve教授与谢增毅副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Duve所长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及其下属各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的情况,表达了加强与法学研究所交流合作的意愿。谢增毅副所长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法学研究所的基本情况,指出加强法制史和法理论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双方在法制史和法理论领域开展长期深入合作。开幕式后,双方签署了法学研究所与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学术交流合作备忘录。双方还互赠了图书和期刊。

 

 

研讨会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主旨报告,由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Peter Collin研究员主持。Duve教授以“全球视角下的欧洲法律传统”为题,张生研究员以“全球法律史视野中的法律传统:中国古代规范思维的实践理性”为题,分别作主旨报告,从全球和比较法视角探讨了欧洲和中国的法律传统。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法史视角下的中国私法”,由谢鸿飞研究员主持。谢增毅研究员、萧鑫副研究员和余佳楠副研究员分别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法治的历史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法的制度演进与法典化历程”以及“中国的公司与公司法:当代史、全球化与一般性视角”等议题作主题发言。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全球视角下的劳动法史”,由邓丽副研究员主持。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Peter Collin研究员和Johanna Wolf研究员分别以“特殊法律秩序:十九、二十世纪的规范多样性”与“劳动法的奠基者与塑造者:国家与跨国视角”为题发表演讲,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探讨了劳动法史的复杂图景。第四单元的发言人重点介绍了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与中国相关的重要研究项目。

每个单元的发言都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在闭幕式上,Duve所长和谢增毅副所长均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研讨会从历史维度深入考察了中德两国私法上的重要法律制度,为双方后续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

 

 

10月17日,代表团访问了马克斯·普朗克比较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下称“马普私法研究所”),并参加“第三届中欧法律研讨会:中德私法的最新发展”。谢增毅副所长与马普私法研究所Knut Benjamin Pißler教授共同为研讨会致开幕辞。谢增毅副所长指出,德国私法具有广泛影响,中国民法典等立法为全球贡献了独特的方案,加强中德私法交流意义重大。Pißler教授回顾了双方开展交流合作的历史,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并期待未来继续深化交流合作。

 

 

研讨会分为五个单元,议题涵盖了民商法、公司法及家事法的多个前沿领域。

第一单元由马普法史法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Sandra Michelle Röseler主持。张生研究员以“中国现代民法体系中的习惯:从模仿继受到规范重塑”为题,剖析了“习惯”这一概念在中国民事立法与理论中的演变过程。Thomas Duve教授以“规范性体系:一种比较法与全球法学研究的方法?”为题,阐述了全球视野下基于软性功能主义的规范体系研究方法。

第二单元由谢增毅研究员主持。谢鸿飞研究员以“中国民法典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为题,梳理了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下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的适用和相互差异。汉堡大学Wolfgang Wurmnest教授以“非经济损失赔偿——拓宽正义的视野”为题,分析了德国非经济损失赔偿制度如何在民法典的限制性框架下,通过判例法逐步扩展适用范围的发展历程和内在逻辑。

第三单元由余佳楠副研究员主持。萧鑫副研究员就“中国法上的合同违约方申请解除制度”这一议题,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汉堡博锐思法学院Florian Faust教授以“德国法中不履行的救济”为主题,系统讲解了德国法中的相关制度规则。

第四、五单元由 Pißler教授主持。在第四单元,邓丽副研究员以“离异父母共同履责的规制框架与促进机制”为题,探讨了相关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路径。马普私法研究所Susanna Roßbach研究员以“法庭上的父亲:德国亲子关系异议法的最新发展”为题,阐述了德国法上亲子关系异议权的最新发展动态。

在第五单元,余佳楠副研究员以“中国公司法中利益相关者保护的新发展”为题,分析了中国公司法在该领域的新规则、新要求与新挑战。马尔堡大学Markus Roth教授以“德国可持续股份公司法与《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第22条:权力再平衡与拯救地球?”为题,对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德国公司法权力结构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双方聚焦中德民商法的最新发展及其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到了交流互鉴的良好效果。

 

 

本次出访拓宽和深化了法学研究所与匈牙利、德国知名法学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为中匈、中德的法学交流和中国法学“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