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学研究专题选辑》序言
陈甦
字号:

 

充分发掘再阅读的价值

——《<法学研究>专题选辑》序言

 

回忆与反思是使思想成熟的酵母,系统化的回忆与专业性的反思则是促进思想理性化成熟的高效酵母。我们居于其中的成熟过程离不开经常而真诚的回忆与反思,一人的成长过程是如此,一个学科、一个团体、一本期刊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在《法学研究》正式创刊40年之际编写《<法学研究>专题选辑》,既是旨在引发有关《法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其所反映的法学发展历程的回忆与反思,也是旨在凝聚充满学术真诚的回忆与反思的思想结晶。由是,《<法学研究>专题选辑》是使其所刊载的学术精华提炼升华、保值增值的载体,而非只是重述过往、感叹岁月、感叹曾经的学术纪念品。

对于曾经的法学过往,哪怕是很近的法学过往,其实我们能够记忆的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周全、那样清晰、那样深刻,即使我们是其中许多学术事件的亲历者甚至是一些理论成就的创造者。因为这是一个时空变化迅捷的时代,我们在法学研究的路上走得很匆忙,几乎无暇暂停一下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回顾一下那路上曾经的艰辛与快乐、曾经的迷茫与信念、曾经的犹疑与坚定、曾经的放弃与坚持、曾经的困窘与突破,特别是无暇再感悟一下那些“曾经”中的前因后果与内功外力。法学界同仁或许有同样的经验:每每一篇著述刚结句付梓,紧接着又有多个学术选题等待开篇起笔,无参考引用目的而只以提升素养为旨去系列阅读既往的法学精品力作,几为夏日里对秋风的奢望。也许这就是辉煌高远却又繁重绵续的学术使命造成的,也许这就是相当必要却又不尽合理的学术机制造成的,或者也许这就是个人偏好却又集体相似的学术习惯造成的,无论如何,大量学术作品的再阅读价值还是被淡化乃至忽略了。我们对没有被更充分传播、体现、评价及转化的学术创造与理论贡献,只是表示学人的敬意那还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学术尊重首先在于阅读并且一再阅读映现信念、智慧和勇气的学术作品。《<法学研究>专题选辑》就试图以学术史研究的方法和再评价的方式,提醒一下学界同行: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学术理念与阅读习惯值得养成。

我曾在另外一本中国当代法学史著作的导论中描述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路蜿蜒前行而终至康庄辉煌,中国法学研究之圃亦蔓延蓬勃而于今卓然大观。这种描述显然旨在鼓舞而非理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历史才能理解现在,理解现在才能理解未来,于是我们在面对临近的未来时,才会有更多的从容和更妥的应对,才会有向真理再前进一步的勇气与智慧。要能深刻理解中国法学的历史与现在以及未来,有两种关系需要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一是法学与法治的关系;一是法学成果与其发生机制的关系。法学与法治共存并互动于同一历史过程,法学史既是法律的知识发展史,也构成法治进步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法、法律、法治的学术研究,既受制于各个具体历史场景中的给定条件,又反映着该历史场景中的法律实践和法治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拨动、预示着法治进程的目的、路径与节奏。认真对待中国法学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学史,梳理各个法治领域法学理论的演进状态,重估各种制度形成时期政策抉择力的学术供给,反思当时制度设计中背景形塑和价值预设的理论解说,可以更真实地对法治演变轨迹及其未来动向做出学术判断,从中也更有把握地绘出中国法学未来的可能图景。对于既有法学成果,人们更多的是采取应用主义的态度,对于观点内容的关注甚于对观点形成机制的关注。当然,能够把既有学术观点纳入当下的理论创新论证体系中,已然是对既往学术努力的尊重与发扬,但对于学术创新的生成效益而言,一个学术观点生成过程与形成机制的启发力远大于那个学术观点内容的启发力,我们应当在学术创造过程中,至少将两者的重要性置于等量齐观的学术坐标体系中。惟其如此,中国法学的发展与创新才会是一个生生不息又一以贯之的理性发展过程,不因己悲而滞,不因物喜而涨,长此以往,信者无疆。

作为国内法学界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法学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在争鸣中发展、中国法治在跌宕中进步的一个历史见证者,也是一个具有主体性、使命感和倡导力的学术过程参与者。《法学研究》于1978年试刊,于1979年正式创刊。在其1979年发刊词中,向初蒙独立学科意识的法学界和再识思想解放价值的社会各界昭示,在办刊工作中秉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百家争鸣、端正学风”的信念,着重于探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反映国内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热心于发现举荐从事法学研究工作的学术人才。创刊至今40年来,《法学研究》虽经岁月更替而初心不改,虽有队伍更新而使命不坠,前后八任主编、50名编辑均能恪守“严谨、务实、深入、学术”的办刊风格,把《法学研究》作为自己学术生命的存续载体和学术奉献的展示舞台。或许正因为此,《法学研究》常被誉为“法学界风格最稳健、质量最稳定的期刊”。质而言之,说的是刊、看的是物而靠的是人。因而我们相信,《法学研究》及其所刊载的文章以及这些文章的采编过程,应该可以视为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学发展、法治进步的一个较佳样本。也正因如此,我们有信心通过<法学研究>专题选辑》,概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发展的思想轨迹以及法学人的心路历程。

本套丛书旨在以《法学研究》为样本,梳理和归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在一个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的思想火花与争鸣交织,反思和提炼法学理论在一个个法治建设变奏处启发、拨动及预示的经验效果。丛书将《法学研究》自创刊以来刊发的论文,分专题遴选代表性论文结集出版,故命名为“《法学研究》专题选集”。考虑到《法学研究》刊发论文数量的有限性,每个专题都由编者撰写一篇2万字左右的“导论”,结合其他期刊论文和著作对该专题上的研究进展予以归纳和提炼。

丛书第一批将出版的专题计15个。这些专题的编者,除了《法学研究》编辑部现有人员外,多是当前活跃在各个法学领域的学术骨干。他们的加入使得我们对这套丛书的编选出版更有信心。

所有专题均由编者申报,每个专题上的论文遴选工作均由编者主要负责。为了尽可能呈现专题论文的代表性和丰富性,同一作者在同一专题中入选论文不超过两篇,在不同专题中均具代表性的论文只入选其中的一个专题。在丛书编选过程中,对发表时作者信息不完整的,尽可能予以查询补充;对论文中极个别受时代影响的语言表达,按照出版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了细微调整。

不知是谁说的,“原先策划的事情与实际完成的事情、最初打算写成的文章与最终实际写出的文章,就跟想象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一样,永远走在平行线上”。无论“平行线”的比喻是否夸张,极尽努力的细致准备终归能助力事前的谨慎、事中的勤勉和事后的坦然。

我思故我在。愿《法学研究》与中国法学、中国法治同在。

 

陈甦

2019108日于沙滩北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