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脚踏中国大地宣讲中国法治
——在2022年“双百”法治宣讲活动组委会会议上的发言
李洪雷
字号:

7月11日,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组委会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在京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李洪雷研究员作为讲师代表发言。“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是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主办的法治宣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

 

微信图片_202207140916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全国“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

 


尊敬的王晨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是开展全民普法的重要平台,是法治宣传教育领域的一面鲜亮旗帜,是法学法律工作者贡献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效方式。能够参与这项活动,并作为讲师代表发言,深感荣幸。下面,我就近几年在宣讲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粗浅体会作一汇报。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增强全社会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是法治宣讲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把握政治方向上,有两点绝不能含糊。一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另一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法治的重要法宝。

其次要全面系统准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随语境的不同,在论述的角度和重点上存在差异,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要系统全面准确解读。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因此要注意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第三要有开阔的视野。习近平法治思想博采古今中外政治法律思想精华,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理论积淀。讲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创新性,要求我们拓宽视野,掌握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历史史实和理论学说。

 

微信图片_20220714091607

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在京出席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组委会会议并讲话。

 

二、弘扬传播正确的法治价值

 

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法治的阐释和理解林林总总,其中既有大量的真知灼见,但也不乏错误的认识与做法。我们进行法治宣讲,要弘扬传播正确的法治价值,慎思明辨、扬清激浊,保证法治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首先要把握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需要的法治思维曾经作了精辟概括。结合法治建设尤其是法治政府建设实际,我认为可以细化为八个方面,包括做事守规则,办事讲程序,权力有根据,权益受保护,平等无特权,行权遵比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我们进行法治宣讲,就是要推动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灵魂和生命线,促进公平正义是法治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全面依法治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进行法治宣讲,就是要鼓励倡导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推动全社会尊崇公平正义。

第三要不断深化对法治的规律性认识。规律是事物合乎逻辑的发展法则,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不断深化对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并在工作中加以遵循。我们进行法治宣讲,就是探索和传播符合法治规律的做法,揭示和批评不符合法治规律的做法。

 

三、脚踏中国大地宣讲中国法治

 

我们建设的法治,是中国的法治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的法治。我们宣讲的法治,也只能是中国的法治,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法治道路,是满足中国人民需求的法治体系,是反映中国人民智慧的法治模式。

首先要坚持中国法治自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进行法治宣讲,一定要把我国法治建设成就讲清楚,更加牢固树立对中国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模式的自信。

其次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实践是理论之源,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有大量鲜活的经验,是我们坐在书斋里无法想象的,也不是靠逻辑推演可以得来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炼总结法治实践中好的经验,并反映到我们的讲稿中。在宣讲时,要注意教学相长,虚心向实务部门的同志学习。

第三要勇于直面不足和挑战。我国的法治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绩,但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也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法治宣讲时,要从建设者的角度,积极把脉问诊、献计献策,推动继续加以完善。

以上是我的几点不成熟想法和建议,请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李洪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本文精简版发表于《人民日报》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