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和国际商界提供历史新机遇
支振锋
字号:

 

11月26日,以“对接新机遇,助力新征程”为主题的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活动在香港和深圳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包括外国在港商会、数百名外国在港企业代表在内的政商人士云端参访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丰硕成果,感受了国家战略规划驱动下大湾区的愿景蓝图,也看到了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和国际商界提供的巨大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近3年来,大湾区软硬件联通不断提速,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加快协调,创新创业新路径更加丰富。“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制度之异”,正不断转变为“制度之利”,湾区内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截至今年7月,前海累计推出6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横琴累计推出逾620项改革创新措施。中央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又为大湾区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带来新的政策空间。

大湾区制度创新不断带来发展红利。伴随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湾区工作和生活空间更加“亲密”,截至今年7月底,广州已累计认可港澳职业资格(工种)32项,批准60名符合条件港澳居民以律师身份在穗执业;截至9月,仅前海企业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24家,其中香港团队245家。“物理”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作为一个都市区单元,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榜上名列第二,超过美国硅谷所在的圣何塞-旧金山地区。

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香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空间。大湾区为香港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香港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截至今年5月,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科研机构82个,获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400多项,获专利200多项,孵化企业200多家,催生出一系列行业龙头企业;“香港研发+广东成果转化”“广东研发+香港开拓湾区市场”等科创合作模式日趋成熟。

即便遭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依托中央坚强支持和大湾区广阔腹地,香港社会由乱及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迅速反弹,并为外国投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报告再次肯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020年,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5000亿港元,同比增加逾50%,稳居世界第二大新股集资市场;按商品贸易总值计算,位列全球第六大商品贸易经济体;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中位列全球第三大外来直接投资目的地。在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香港居亚洲首位及全球第二。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一条。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组织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不仅仅是让他们看到大湾区迈向制度创新更前沿和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伟大实践,更是让国际社会看到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决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机遇”、抢搭中国发展快车的“香港优势”。大湾区国家战略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历史抉择,也是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开放合作新方案。

 

作者: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