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智慧法院建设
田禾
字号:

 

智慧法院建设是中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智慧法院是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系统,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组织、建设和运行形态。近年来,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级法院在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切实推动和支持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的特点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在世界上跻身前列,在某些领域甚至处于领先地位,这与中国的制度特点和体制优势分不开。中国智慧法院建设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建设宗旨上看,中国智慧法院的建设理念、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特点。智慧法院的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一个坚持”,实际上是提出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目的、路径,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人民性。可以说,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落实司法为民方针,这是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特征,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即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战略思想的直接体现。

二是尊重司法规律,服务各方主体是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的鲜明特点。智慧法院建设从始至终都定位于辅助干警办案、辅助法院管理、辅助当事人参与诉讼、辅助党政决策,其不是对传统司法规律的否定,而是基于新技术对其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其建设推进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中心前提下服务各方主体的特点。

三是从建设角度来看,体系化推进是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发挥优势的重要保障。智慧法院建设是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系统工程,因此智慧法院的建设始终坚持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在实践中,中国四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基本做到了全国一盘棋,避免了各地重复建设各自为政,而且,信息技术辐射到了很多偏远地区的法院,使其能够落地生根并有效应用。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中,最高人民法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牵引作用,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因而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最系统的司法创新。

 

二、服务理念贯穿整个智慧法院建设

 

一是服务社会大局,让司法公开常态化。人民法院实现了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工作信息的全面公开。裁判文书公开贯彻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已超过1亿篇裁判文书“晒”在网上。全国每天有上万场庭审网上直播,公众可以远程旁听庭审,改变了传统上旁听案件受到时空限制的状况。审判流程信息公开让案件当事人随时随地知道自己案件的审理进度,有助于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借助信息化,人民法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这需要自信和勇气。

二是服务人民群众,让诉讼服务便捷化。智慧法院建设最让人惊叹的是诉讼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人民法院实现了线上多元调解和线上诉讼服务,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网上保全、电子送达,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跨域立案,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中国移动微法院还为群众提供了“指尖”上的诉讼便利,公众利用手机就可以参与诉讼。所有这些有效地降低了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消除了空间对于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的阻隔。

三是服务审判执行,让审判执行高效化。全国法院推进基于电子卷宗同步生成深度应用的网上办案,法官使用智能审判支持系统,辅助生成文书,类案检索,庭审语音转录等功能辅助办案。智慧法院在支持全国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国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731日系统上线至20201130日,全国法院拍卖案件总数为697488件,溢价率282.46%,成交额13690.15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424.92亿。最高法院还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动协同,实现总对总网络查控和信用惩戒。这些成绩是智慧法院全方位支持执行工作,使执行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体现。

四是服务司法管理,让管理更加精细化。最高法院实现了每5分钟动态汇聚各级人民法院收结案数据,这改变了传统上依靠人工统计数据的局面。各级法院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开展多维度、可视化审判态势分析,揭示案件背后蕴含的矛盾纠纷发展规律,为调配和优化司法资源提供依据。法院也可以据此对下级法院、业务庭、干警的工作进行考核监督,避免司法权运行出现任性,让监督和管理更加科学。

五是服务社会治理,让决策精准化。审判执行工作态势发展也是社会形势的晴雨表,是反映各项管理成效得失的“镜子”。通过对各类司法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为党委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确保决策更加精准科学。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上已经发布43份专题分析报告,大多都是公众关心的热点社会问题,比如信用卡诈骗、离婚纠纷等,这些报告在司法助力社会治理方面功不可没。

六、服务国家大局,司法保障抗疫。抗击疫情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出台系列司法服务保障举措,指导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把审判执行活动搬到网上”,实现司法服务“一直在线”,可以说智慧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显身手”,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为疫情之下的公正司法提供了解决方案。疫情爆发后,面对因不能复工、交通受阻等困难,各级法院充分运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依托互联网平台,引导当事人开展线上诉讼,发起了全国性的新冠病毒防控阻击战,将面对面变成网对网,既最大限度避免了诉讼参与人的聚集流动,充分保障了干警及诉讼参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为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02023日至313日,全国各级法院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立案432652件,网上缴费341167件,网上证据交换91952次,电子送达1185848次。执行工作更是发挥信息化优势,通过在线查控财产、在线约谈、在线和解、在线发放执行款等及时有效保障债权人债权。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以及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不但未因为疫情而停滞,反倒实现了业务线上流转、不见面办理,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信息化服务审判执行、服务社会公众的目标。

 

三、智慧法院建设的新期待

 

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当然,人们对智慧法院仍然有许多新期待。实践中,智慧法院建设还要克服一些困难和障碍,比如,突破技术壁垒,加大各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时更新制度以化解建设掣肘、克服技术困难,解决某些系统不好用不愿用问题、评估和控制某些技术应用的风险等等。

法院信息化究竟要走多远?这是萦绕一些人心中的疑问。他们像小脚老太一样,对法院的创新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喜欢,甚至认为国外都没有,我们为啥要有。对此的回答应该是,科技没有错,关键在于掌握在谁的手里和为谁服务。因此,我们要拥抱新科技,因为不管你愿意与否,科技终将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智慧法院建设正未有穷期。

在最高法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周强院长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建设以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泛在化、自主化为特点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可以预计,届时智慧法院将更加全面、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地支持广大法官和人民群众客观寻找事实、精准适用法律,更好地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20201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