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从这里启航……
——在法学系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李洪雷
字号:

7月1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系2020届研究生云端毕业典礼成功举行,本文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洪雷研究员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老师们,电脑屏幕前围观的亲朋好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热烈祝贺2020届的各位毕业生!祝贺你们在经过数载的寒窗苦读后,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大家知道,毕业典礼一词的英文是commencement,而这个词还有另一个义项——开始或发端。我们今天的云典礼也具有双重意义,既是要纪念同学们在学业上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要庆贺你们即将开启人生的新航程!我很荣幸见证同学们人生中的这一重要时刻,并代表导师们做一个发言。下面我想和同学们谈谈,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作为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走出去的研究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系的毕业生,应当如何回应人民的期待和时代的召唤。

第一,同学们应担当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数总共为1000万左右,这意味着在我国现在的十四亿人口中研究生占比不足1%,你们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因此,研究生这个身份,意味着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期待你们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有更强的使命担当,期待你们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先锋”王家福先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学者,正是将推动法治进步和政治昌明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筚路蓝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要法治、不要人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主张,9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人权观,并且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在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民法典当中,同样凝聚了几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学人的智慧和心血。大家作为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走出去的研究生,在新时代的中国法治进程中,理应表现出对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公正理念、平等原则、人权价值的坚守与担当。

其次,同学们应具有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康德有言,“启蒙就是有勇气在一切问题上运用理性”。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贺麟先生在《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中说,要养成追求真实学问、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不要做本本的奴隶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学者推动法治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科学理性的精神,批判各种僵化保守观念、突破理论“禁区”的过程。在当下,网络空间的众声喧哗与信息超载、多元社会的价值龃龉与利益冲突、风险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都要求我们勇于、善于运用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不过,这里想提醒同学们的是,我们的批判不应当是情绪化的愤世嫉俗,而应是建设性的对话和行动;不应当是道听途说、以偏概全、游谈无根,而应以事实和逻辑为支撑;不应当一味指摘他人、高举自己,而应将自我批判、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作为终身的功课。

第三,同学们应葆有终身学习的生活态度。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第一人的法学所前辈郑成思先生曾经说:“学无止境”是我所喜爱的名言。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宽知识面应当是至死不休的,否则难免成为“井蛙”。曾在法学所工作的我国比较法学科元老潘汉典先生,为了准确翻译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38岁时自学意大利语。尽管各位同学在读书期间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但这些知识还远不足以应对你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云波诡谲,各类风险层出不穷,黑科技不断涌现,冲击着既定的法律规则,冲刷着传统的法学理论,冲撞着当下的法治实践。“法与时转则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增强本领,才能与时俱进,有效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不仅要学习法内之理,还要学习法外之理;不仅要立足本土,还要放眼全球;不仅要增加知识,更要增长见识。生命有时尽,学习无穷期!

第四,同学们应展现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严谨细致是基本的专业素养。同学们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的答辩,有不少同学还在期刊上发表了学术文章,表明你们的专业素养已经通过了学术共同体的确认。我们都很清楚,要写好一篇论文,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论证充分、逻辑合理、注释规范、语法正确、表达精确,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首先是严谨细致。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泰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瞿同祖先生曾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顾炎武在《日知录集释》中引用明人谢肇淛的《五杂俎》,说户部十三司书吏皆为绍兴人。后来很多人用顾炎武这本书解释为什么幕友多为绍兴人。但瞿先生专门查了《五杂俎》原书,发现原文其实是“吴越人”而非“绍兴人”。瞿先生对此评论说,这是“认真”的一个微小收获,由此悟到做学问总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魔鬼藏在细节里”,希望大家用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做精做细,对应付凑合、差不多就行的思想说不。

亲爱的同学们,最后我要把著名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可嘉先生的诗作《出航》,送给即将扬帆远航的你们:“航行者离开陆地而怀念陆地送行的视线如纤线在后追踪,……一个多奇妙的时刻:分散又集中”,祝各位同学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秉承正直精邃的所训系训,取得不辜负人民期待和伟大时代的业绩!沙滩北街十五号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老师们的心永远牵挂着你们!

谢谢大家!

 

 

致辞人:李洪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