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刘作翔新著《思想的碎片--刘作翔法学言论选》出版发行
刘作翔
字号:

刘作翔著《思想的碎片--刘作翔法学言论选》一书,已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发行。全书81万字。此书系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蒋传光教授主编的"法律思想与法治丛书"之一种。该书收入了作者从1985年以来发表的言论性文章和作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权利问题,法治问题,司法问题,法律文化问题,法学问题,序、跋等。本书收入的作品同此前由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一书收入的文章各有侧重:本书以"碎片"言论为主,主要收入了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短文和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评论(有些发言和评论是首次发表)及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发表的个别文章等;《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一书则以专业性杂志上发表的大块儿些的长文章为主。这两本书基本上记载了作者自1985年开始发表文章以来的主要作品,也算是对过去20多年法学学术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本书后附有两个附录,一个是《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一书中所刊登的作者的介绍,一个是作者的作品目录。这两个附录大体上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学术概况和学术生涯,记载了20多年间作者走过的学术道路。其中"附录一"中所详列的在120多所大学和政法等单位的学术讲学访问活动和参加过的100多次的学术会议,既是作者的学术经历和学术生涯的组成部分,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那些邀请过作者的单位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附录二"中所详列的作品目录,既是作者的学术记录,更是想对这些作品的发表和出版付出过辛勤劳动的编辑老师和朋友以及所在的出版社、杂志和报社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目录

自序 在思想家的世界里徜徉

一、权利问题

神圣的宪法权利与"社会公德"的冲突

私权利:一个值得重视的法治领域

丈夫是否享有生育权

忽略程序正义的代价

    --新闻"暗拍"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

权利冲突何以如此之多

法治精髓:权利的平等保护

    --对"权利优先"理论的批判

人格平等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关键

"小广告"引发的法律争议

"体检标准"体现权利保护

保障罪犯权利从更新观念开始

是正当管理还是"非法侵入"

权利冲突的"正当性、合法性"辨析

寻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

    --关于SARS的一点思考

中国正在进步

    --通过案例的观察、感悟和批驳

现行户籍制度下的权利保障

    --翟妹华一案之法律反思

知情权的宪法确权及其意义

试药人:一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权保护问题

二、法治问题

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和追求

现代法律观念的培植是实现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

    --关于"现代法律观念"研究的一点思路

应然与实然: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一个新视角

权力制约的新思路:用责任制约权力

应当建立决策者的法律责任制度

关于建立责任制约机制的思考

法制系统中的公平要求及体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依法执政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新体制

试论新旧体制交替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法制

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

邓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论及其价值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释义和实现目标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成果

    --在韩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法制说明会"上的演讲

民主之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周期率"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一个历史规律

    --关于"周期率"问题的词语新争议及其历史哲学之诘辩

关于民主与法治问题的几点感想

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

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的设想

中国法制:回望方知行渐远

法治的脚步如此矫健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法治国家是最终落点

    --科学地理解"三位一体"的理论

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的交融与转化

    --社会规范如何进入法律之中:以中国为例

法律规范的审查机制

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

转型期的法治问题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地方的实践模式

    --在广东省依法治省(市)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法治国家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法律实施及其问题

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心理和文化基础

    --在第二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上的演讲

关于中国宪政问题的几点思考

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

三、司法问题

司法权属于谁?

    --司法权属性之我见

陪审权的司法权属性

"先例判决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郑州市中原区法院"先例判决制度"引起的学术争论

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

    --通过几起案例来看实行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法官的发型是否需要统一

应允许用判例断案

取消"免予起诉"是向法治的复归

司法和谐:目的还是手段?

良俗与恶俗的判断标准

"以人为本"司法理念应落实在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上

关注民生也要警惕和防止司法中的"民粹主义"

作为司法方法之一的利益平衡的适用领域和范围

经验基础上的理性,理性关照下的经验

司法改革与法院工作创新问题

    --在廊坊"司法改革与法院工作创新研讨会"上的评论

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有关问题

    --在廊坊"司法改革与法院工作创新研讨会"上的发言

建立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创举

    --学者、律师热议《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

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及相关问题

关于开展案例法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追求有序的生活秩序

如何认识司法的特性

    --在陕西省高院"西部法官论坛"上的评论

由隐性到显性: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

司法中的民意问题

    --在"第四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上的评论

建立以"审判公开"为核心的审判制度

幸福是法律和司法的最终价值目标

人民法官光荣职责的践行者

在南京大学第十二届费彝民法学论坛上的评论

在司法改革研究会2011年年会上的评论

司法规律及其相关问题

司法透明有助于打破司法神秘主义

四、法律文化问题

法律理想与法律文化

    --刘作翔教授访谈录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关于西方法律文化的借鉴问题

法律文化有几种类型?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看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需要走整体性协调发展的道路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

私法文化与行政权力

法的本质属性浅论

"代表意识"小议

法律遇到了挑战

    --由两起案件改判引起的法律思考

法制观念对实现法律制度的影响

观念变革:西部经济起飞的精神动力

入世与改变观念

在经验事实与公理之间

    ──对几个观念的反思

科学的现代化理论应是全方位的

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律的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

习惯与习惯法三题

关于法院文化的几点认识

东营"法院文化研讨会"上的评论

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律观念创新和法律制度创新

五、法学问题

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法理学的定位

    --关于法理学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名称等的思考

多元化是法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法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面临的挑战

发现思想 传播思想

    --学术刊物的重要使命

迈向新的高度,迎接新的世纪

    --《法律科学》杂志扩版主编寄语

法治的事业需要法学的支撑

改革我国法学教学法的构想

浅议法律人才的培养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律教育

法学话语的转换

法律职业的定位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范围及其意义

民族院校的法律人才培养

法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元问题?

    --在首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上的评论

法学教育和研究的新理念:终身学习与实践性

关注实践:中国法理学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的转型

    --在2011年中国法理学年会(重庆)闭幕大会上的发言

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闭幕会总结发言

法学的通俗化不能降低对思想深度的追求

法学研究的地域化问题

    --对"关注我们身边的学术资源"的评论

2006年毕业典礼致辞: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009年毕业典礼致辞:带着你们的理想,飞翔!

我们走在大路上

    --纪念西北政法大学恢复招生三十周年

六、序、跋等

思想的价值与法治的理念(《法律文化理论》自序)

《法律文化理论》后记

寻找失缺的"历史感"(《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后记)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告别二十世纪(《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后记)

记录下思想的碎片(《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自序)

《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理论》后记

法学家的使命(《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自序)

《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后记

法律文化:一个历史性的研究课题(《法律文化论》自序)

《法律文化论》后记

《法治的路径》后记

《法与公平论》前言

《法与公平论》后记

法理学的功能(法律硕士教材《法理学》序言)

《法理学》后记

法理学的视野

来自西部一线的报告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

序(为《交通行政许可研究》写)

序(为《裁判合理性理论研究》写)

序(为《清代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演变研究》写)

序(为《书记员和法官助理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写)

《法治与人治问题讨论集》再版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编辑和出版说明

迈向案例指导制度的第一步

    --评《中国案例指导》系列丛书的出版

追求法治理想的法学家(《法治理想的追求》序言)

感受儒雅

一位旁听生的一段回忆

导师评语

题词四则

后 记 写作与阅读

附录一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一书中的"刘作翔"介绍

附录二 刘作翔教授作品目录(1985-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