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在《常州法学名家》首发式上的发言
孙家红
字号:

今天很荣幸参加《常州法学名家》一书的首发仪式。首先,对于本书的正式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

 

去年12月下旬,由我策划在北京大学举办了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的大型著述遗稿展,曾经邀请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的池银合女士和陈吉龙先生来京赴会。当时就听说,他们参与编写了一本名为《常州法学名家》的读物,很是引起我的兴趣。在这之后,没过多久,就收到池女士寄来的样书。捧读之下,受益匪浅。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常州法学名家辈出,贡献卓著。这其中,有很多人名,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有些陌生的。即便对于我们法律专业的研究者来说,也并不是都很熟悉。我起初更没有意识到,原来这些人都是出自常州——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常州法学名家》一书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第一次勾勒了常州籍法学名家的群体形象,使常州法学名家这一群体特立于世人面前,供人们了解他们的悲欢故事,了解他们对于中国法治建设的贡献和成就。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这本书的编者和作者,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历史上,常州法学名家众多,本书所选取的法学名家,虽然仅有15位,但从时间段限上,大致自清末以至当代,这些人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这里面,既有清末法律改革的急先锋(如董康、孟昭常),也有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史良女士);既有风光无限、身处立法和司法前沿的大法官(奚晓明先生),也有静守书斋、皓首穷经的法学教授(储槐植先生);既有辛勤耕耘的无产阶级革命法律专家(如陶希晋先生),也有负笈海外、扬名宇中的法律游子(如王健、钱志豪)。可以说,自清末以来,在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很多重要的法制和法学领域,都留有常州籍法学名家突出的身影。

常州法学名家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些法学家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籍贯都为江苏常州。虽然如此,他们的贡献却是多方面的,从国家宪政纲领的草拟,到刑事、民事法律条文的字斟句酌,从关注家庭婚姻到社会保障立法,从参与具体的司法实践、伸张正义,到兴资助学、提升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贡献的形式和内容或许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法治救国的理想却始终如一。因此,我们说,常州法学名家,尽管籍贯同属于常州,但他们的贡献却远远超出常州一地,不仅面向全国,乃至放异彩于世界。可以预言的是,随着《常州法学名家》一书的正式出版,常州法学名家必将成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特征、同时辐射全国的文化现象,值得社会给以更多的关注,也值得学界作更多、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

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单从这一幅幅精心搜集的照片,就可以看出编者和作者的良苦用心。与以往所见一些地方文史资料相比,装帧设计精美许多,而且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将常州法学名家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群体,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可谓相得益彰。这也或许昭示了地方文史资料整理出版的一种新方向。虽然以历史和法学的专业研究角度来看,书中或许还有一些表述不够准确,甚或知识性错误,但都不妨碍本书成为目前地方文史资料中的精品。

与其他一些地方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同,本书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出发,将一个地区的著名人物史事进行汇集,视角新颖独特,效果十分显著。但由于篇幅有限,所能包罗的法学名家难免有所遗漏。诸如明代的律学名家王樵、王肯堂父子,清末民初政坛上有较大影响的孟森(孟昭常之兄),皆属十分重要的法史人物。谨此希望诸位,在本书基础上,不仅对于现有的15位法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做更为深入确实的研究,更能对常州地方历史上的法学名家做更大范围的挖掘整理,缔造出一张金光闪闪的地方文化名片。

最后,再次对本书出版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