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天人合一
高汉成
字号:

在大学时候的《中国哲学》课里,就知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根本,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却一直觉得深奥、玄妙的很。

 

2010年的初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北京飞到了昆明,又从昆明顺道去了趟西双版纳。虽然州府景洪一如全国的城市一样,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场景,但版纳温暖的气候和蓝天绿树白云,外加清澈的澜沧江水和苗条漂亮的傣族姑娘,还是把我深深吸引并陶醉其中。尤其是在这干旱季节走入原始热带雨林景区后,大团的雨雾、汩汩的泉水、绿得欲滴的树叶、遮天蔽日、层层叠叠的植被,一不小心就踩出水的地面和直插云霄的望天巨树…,不由得我不惊叹:这环境太湿润了!太好了!这“天然氧吧”和无数的“栋梁之材”到底是怎么生成的?

在我看来,除了版纳所处热带地区提供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外,热带雨林景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迹罕至:人类的影响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而大自然自身的良性循环得以维持。你看,树叶落了没有被打扫而腐烂在地面,既遮住了裸露的地面又化成了树木生长的养分,天长日久厚厚的落叶层既涵养了水分、保证了水土不流失,又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各类植物生长的养分。不同层次、各类植物的茁壮生长又遮天蔽日,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成就了不需要阳光的地面苔藓类植物,而多数植物的成长需要光合作用,所以又竞相从地面往高处生长,诞生了无数“栋梁之材”。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啊:“最高大”者与“最卑微”者相辅相成、“枯枝败叶”都各得其所!

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道家先哲却还宣扬什么“无为而治”。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最终是要“法自然”,即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而历史上一切“有为”的政治家都是破坏“法自然”的“大祸害”。联系到道家另一位先哲庄子说的另一句话:“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想想看,几千年前道家思想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就达到了如此“偏颇的深刻”,是不是也太传奇了。

所以我理解,“天人合一”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面前要有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的按自然规律行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胡锦涛语)。要充分认识到人在大自然前的“渺小”,而不要自我膨胀到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要有“英雄主义”情节,不要老瞧不起别人,“红花还要绿叶衬”,要懂得相辅相成的道理,要有宽容之心。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且只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

一句话:道法自然,有容乃大。

 

 

2010年12月5日于新康园家中

 

 

 

 

附图:

 

 

 

 

1、“天人合一”石碑(拍摄于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2、热带雨林(拍摄于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