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
刘作翔
字号:

基本信息:
    《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
    刘作翔 著
    ISBN: 978-7-81128-049-4
    版次: 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装订: 平装
    开本: 16开
    印张: 32.5
    字数: 692千字
    定价: 58.00元
     作者简介
     刘作翔,1956年生,甘肃省平凉市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研究员,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法学研究》杂志编委。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获人事部 "1996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1997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七部委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第一、二层次人选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有4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 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个人学术著作5部,代表著作是《法律文化理论》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等。获各类学术奖30多项。主要研究领域有法理学、法社会学、法律文化理论、民主法治理论、法学发展等
    内容提要:
     思想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砺的过程。本书是从作 者20多年间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等发表的近200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政治法律方面的主要学术文章,反映了作者在法治理念、权利冲突、法律文化理论、法律的理想、法理学与法学发展等方面的思想和观念,体现和表达了作者随时代而前行的思想轨迹。
    
    目 录
    法治的理念
    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
    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
    --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
    研究权力制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兼论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的区别
    廉政与权力制约的法律思考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
    --邓小平"民主法治"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到底是谁的失误?
    关于"周期率"问题的争辩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
    --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
    具体的"民间法"
    -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
    公平:法律追求的永恒价值
     --法与公平研究论纲
    论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社会组织的人性基础和存在意义
    -- 一个法理的阐释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
    --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
    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
    刑讯逼供·沉默权·实验取证
    -- 一起"实验取证"与"刑讯逼供"交锋的案例及其分析和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兼议政府职能的法制化
    
    
    权利的冲突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权利冲突:一个值得重视的法律问题
    --权利冲突典型案例研究
    权利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法律现象
    反恐与个人权利保护
    --以"9·11"后美国反恐法案和措施为例分析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以新闻采访中的"暗拍"为案例而展开分析
    从法国"头巾法案"等看政教分离原则与宗教平等权的意义
    
    法律文化理论
    论法律文化
    论法律文化的结构层次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文化传播
    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与形式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冲突与选择
    法律文化现代化初探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及其转换机制
    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
    --"法律文化":一个新文化概念的取得及其"合法性"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
    --关于"法律文化"的一个释义
    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的释义之一
    法与社会公平的文化透视
    儒家义利观与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
    
    法律的理想
    
    法律的理想
    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法律的理想与理想的法律
    理想的法律模式之建构原则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内容要件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之形式要件
    
    法理学与法学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
    关于几个法学问题的思考
    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应重视法学学问题的研究
    --兼论法学学科的功能
    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
    --比较·借鉴·革新
    
    
    附 录 刘作翔教授作品目录
    后 记 寻找失缺的"历史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