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对罪犯改造模式的转变——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改造服刑人员的成功实践
——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改造服刑人员的成功实践
冀祥德
字号:

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事业,教育罪犯则是一项更艰难的工程。在我看来,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监狱高墙之外人们的安居乐业与和睦相处,还应重视高墙内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改造。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决定了处于羁押状态的罪犯迟早总是要回归社会的必然性,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对罪犯思想与行为的矫正,远比对一般社会人的教育更显重要。
    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与人们观念的转变,以"专政"、"惩罚"等为中心的改造罪犯模式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重新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事实,也证明了传统的教育改造罪犯经验与新形势下罪犯的状况已经不相适应。正是在该种背景之下,近年来,我国的监狱机关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改造罪犯的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山东省鲁南监狱借弘扬中华文化之契机,对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改造罪犯进行了有益实践,通过不断努力与改进,逐步形成了具有"鲁南"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罪犯改造工作的发展,探索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制度。
    最近,我们国情调研组成员对该监狱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一个对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的转变正在这里有条不紊地展开,该监狱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改造罪犯的经验值得总结、借鉴与推广。
    一、鲁南监狱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改造罪犯的主要做法
    鲁南监狱监狱长沈明云介绍说,他们是从2006年开始探索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重构罪犯改造体系的。其主要做法是:
    (一)进行"十心"教育活动。鲁南监狱挖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瑰宝,针对教育改造罪犯的实际,在罪犯中广泛开展了以"爱心、孝心、诚心、同情心、责任心、感恩心、荣耻心、宽容心、正义心、进取心"为主要内容的"十心"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专题教育月活动,每月以一个"心"为一个教育专题开展活动。例如,把三月份确定为"爱心"教育月,组织罪犯收看爱心教育专题片,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献爱心"、"爱心征文"、"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爱心救助基金捐献等活动,以强化罪犯的爱心意识;把四月份确定为"孝心"教育月,紧紧围绕"孝心"教育这一主题,开展读孝心书、唱孝心歌、诵孝心诗、看孝心电影等活动,举办"孝心献给父母、感受亲人关爱"罪犯亲属帮教会及"我的父亲母亲"有奖征文等活动。把十一月份确定为"感恩心"教育月,以"感恩生活"为主题,开展感恩亲人、感恩师友、感恩警官、感恩同犯、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等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引导罪犯在收获改造成果的同时,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回报社会。二是在"十心"教育中开展以"讲、说、背、听、看、演"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即讲传统美德故事,说文明礼貌用语,背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听美德知识讲座,看美德教育专题片、影片,演传统美德文艺节目。三是组织开展"三赛"、"三会"活动。即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美德与做人"征文比赛、传统美德行为习惯有奖答卷比赛等"三赛"活动,开展"道德与做人"主题报告会、传统美德故事会、传统美德演讲会等"三会"活动。四是充分强化罪犯的主体意识,调动罪犯主动参与美德教育的积极性。例如三监区罪犯张某,坚持义务照顾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的罪犯张某某,叠被子,洗衣服,清理卫生,春节包水饺等,从没间断过;八监区罪犯王某常年坚持资助同犯徐某两个孩子上学,直至徐某的孩子考上大学后,仍然不定期寄钱寄物;三监区罪犯自发成立"爱心"志愿者小组,帮助同犯缝衣钉扣、代写家书、辅导脱盲等。
    (二)实施监狱警察美德教育。监狱长沈明云认为,教育者本人一定要先受教育,只有监狱人民警察有了较高的道德境界,具备了较完美的道德人格,才能教育提高罪犯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为此,鲁南监狱在干警职工中大力开展"美德工程建设年"活动,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知荣明耻、邻里和睦、清正廉洁、敬业奉献"作为加强警察职工传统美德教育的切入点和着眼点,组织警察职工积极参与"希望工程"、"送温暧"、"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开展争创"美德工程建设"中的"十佳警察"、"十佳职工"及"十佳贤内助",争创文明科室、文明监区、文明家庭、文明楼道和文明社区,有效促进了警察队伍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建立美德教育保障体系。一是经费保障。设立"十心"教育专项教育基金,每年投入10万元作为活动组织实施和奖励经费。二是宣传保障。兴建了中华传统美德文化长廊,在狱墙上铺置了巨型 "二十四孝图"壁画,在监狱区安装了36个印有名人名言和传统美德警句格言的路灯灯箱,对罪犯进行关怀式的提醒、劝诫和激励。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黑板报、报纸等舆论工具,长期不懈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监狱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创办发行《晨钟报》、《美德导报》、《志新导报》、《新荷文苑》等报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事例,刊登美德警句名言,举办"传统美德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跟踪报道"十心"教育开展情况。三是活动保障。监狱组建美德教育艺术团,定期排演传统美德文艺节目,举办民歌民俗欣赏晚会和美德摄影作品展、书法绘画展等活动;各监区成立颂美德歌曲业余合唱团,根据监区特点分别成立腰鼓队、秧歌队、威风锣鼓队,建立舞龙、舞狮、高跷、花船等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文艺队等,使罪犯在活动的亲身参与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教育。
    (四)设立美德教育课堂。鲁南监狱根据罪犯不同的文化知识结构,分层次设立美德教育课堂。既有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国学实验班",也有以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和监狱自编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歌曲》为教材的"美德普教班",并把学习成绩纳入文化课考核内容作为罪犯"挣分减刑"的依据。同时,组织监狱警察和社会帮教人员成立"十心"教育讲师团,分专题开展巡回讲座,现已举办了100余场。截至到目前,已有4000余名罪犯参加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习,15名罪犯被吸收为市级书法协会员,确保了美德教育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五)完善考核奖惩制度。监狱从改革完善传统考核奖惩制度为目标,制定了《十心教育先进单位评选办法》和每月专题教育配档方案和。各监区结合自身实际,依照监狱有关规定建立罪犯"十心"教育绩效量化考核标准及办法,对每名罪犯的改造表现予以量化考核。通过评选月"十心"教育先进个人、年度"十心"教育标兵和年度"十心"教育先进单位等,给予相应的考核分数奖励。2007年,全监狱共评选出3000多人(次)月"十心"教育先进个人、60多个年度"十心"教育标兵、9个监狱级节俭标兵、12个监狱级"十心"教育标兵和6个"十心"教育先进单位,共兑现奖励考核分1800多分,给予相关单位12300元的物质奖励。
    二、鲁南监狱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改造罪犯的实践效果
    (一)提升了监狱警察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的逐步构建,有效提高了监狱警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监狱警察注重以身作则和道德示范,把慈善捐助作为美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引领罪犯向善为人、乐善好施。自2006年以来,监狱警察累计捐赠衣被3000余套,捐赠物品、现金合计180余万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监狱干警纷纷献出爱心,向地震灾区捐款45万余元。他们还设立了"罪犯特困家庭救助基金",集中开展亲情救助,形成了良好的道德示范效应。例如六监区罪犯徐某收到其女儿考取青岛大学的报喜信后,陷入学费缴纳的愁绪之中。该监区警察发出了为徐某女儿捐款上学的号召,警察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监狱警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感染了罪犯,他们也踊跃捐款,很快解决了徐某的后顾之忧,徐某的改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增强了罪犯的法纪意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切实增强了罪犯的遵纪守法意识,违规违纪行为明显减少,进一步促进了监管秩序的安全稳定。如三监区2004年因打架斗殴、抗拒劳动等违规违纪行为严管禁闭罪犯19人次,专项扣分处罚8人次;2005年因打架斗殴、抗拒劳动等违规违纪行为严管禁闭罪犯13人次,专项扣分处罚5人次;自2006年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来,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现象已基本得到杜绝,轻微违纪大幅度下降,行为粗野、语言不文明等现象得到有效根治,2006年仅1起打架斗殴事件,无专项扣分处罚,未发生抗拒劳动、不服管理及其他较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强化了罪犯的道德素质。在"十心"教育活动中,仅其中之一的"家书传亲情,孝心报父母,我为父母添新衣"活动,就有2600余名罪犯写出家书,向亲人表达忏悔之意;有1200余名罪犯向父母汇款30余万元。汶川地震发生后,罪犯眼含热泪,自发向灾区捐款11万余元。"十心"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仅三监区罪犯就做好事11400件,人均近40多件,向家中寄钱14万余元,向社会捐助近万元。三监区罪犯"爱心小组"成立仅四个多月,队伍就迅速发展到80余人,帮助同犯缝衣服被罩、钉扣子等600余件,理发1500余人次,代写家书300余封,辅导脱盲30余课时,向同犯推荐借阅书籍1000余本,照顾生活不便罪犯做事20余次,为外监区罪犯服务200余人次。中华美德教育的开展,有效提高了罪犯的道德素质。
    (四)提高了罪犯的改造质量。沈明云监狱长介绍说,当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逐步形成后,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和感化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有效提高了罪犯的改造质量。罪犯在接受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教育后,对待服刑改造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不仅消除了对警察的抵触和敌意,而且对家人的态度也逐步转变。罪犯曹某的父亲在收到儿子的感恩信后,立即给监区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儿子在家时,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别说让儿子说声好,就连叫一声爸爸都难。前几天忽然收到儿子的一封信,表达了对父母养育的感激和今后好好做人的决心……当时我不由地愣了……政府真有办法,我在棍棒下都没有教育好的儿子,你们开展的活动竟让他回心转意了!"
    (五)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罪犯走出高墙回归社会后的表现,直接体现出监狱教育改造的效果和质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鲁南监狱通过对实施以美德教育为核心价值的育人体系以来释放人员的调查发现,不仅重新犯罪率明显降低,而且初步涌现出一批积极重新做人、努力回报社会的典型。如刑释人员赵自龙,2008年1月出狱至今,孝敬父母,勤劳能干,在完成自家农活的同时积极帮助邻里劳动,其任劳任怨、热心助人的表现,受到乡亲们的广泛好评。其母自豪地说:"这孩子现在真是很懂事,跟原来大不一样。不信你们可以问问全村的乡亲,谁见了我都夸俺儿越来越有出息。"刑释人员张丹平,经过监狱的教育改造,道德素质明显增强,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主动向灾区捐款5万元,大连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鲁南监狱构建的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价值的育人体系,不仅在大墙内绽放出美丽的鲜花,而且在社会上收获了丰收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文明。
    三、从鲁南经验看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建设中国特色改造罪犯制度的路径选择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数千年传承不辍的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重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鲁南监狱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价值体系改造罪犯的经验,对于我们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构建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符合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民道德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做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部署,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以及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真正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作为以教育人、改造人为事业的监狱机关,理应充分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在教育改造罪犯中的作用,积极进行道德教育实践,重塑罪犯灵魂,使其重新确立良好的道德价值体系。
    (二)构建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顺应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区域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在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营养,不断推进监狱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监狱工作特别是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鲁南监狱的实践证明,构建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的育人体系,通过弘扬美德,营造正气,鞭笞丑行,谴责邪恶,使罪犯长期置身于一种抑恶扬善的监狱文化氛围中,就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觉与不自觉地祛除和抵制不良意识及言行,养成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道德习惯。
    (三)构建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预防重新犯罪的现实举措。鲁南监狱作为一座高度戒备监狱,押犯中暴力犯、重刑犯、团伙犯和危重犯比例大,不仅监管安全面临很大压力,而且改造转化难度很大。他们充分认识到,罪犯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既有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同时必然存在道德缺失;刑释人员之所以重新犯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改造期间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要想从根本上矫正罪犯恶习,提高改造质量,不能仅靠法律的威慑和刑罚的惩戒,必须借助于道德与良心的内在感化力量,发挥道德约束的自觉性与感召性,使其从被动地接受惩罚转变为主动地趋善避恶与崇德尚助。
    (四)构建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适应罪犯教育改造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调研发现,监狱对罪犯传统教育改造中的"冷硬横""专政式"教育模式,"弃暗投明、重新做人"的"理想化"教育目标,千篇一律"课堂化"的"灌输"教育方法,以及随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高大空"的教育内容,与现代罪犯的观念、兴趣、人格特征和行为倾向不断发生激烈碰撞,形成了教育意愿与实际效果的距离偏差。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亘古已久、传承不辍、内涵丰富且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道德规范,无论从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上,还是在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上,均自成中华民族特色的规范体系,更适合罪犯的实际状况。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