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治:人类政治文明的标志——解读《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解读《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李林 胡水君
字号: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期法治建设30周年之际,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法治白皮书")。法治白皮书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这条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权威,坚持法治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系统阐述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充分展示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总结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经验,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现状和成就的白皮书,也是第一个从政治高度、历史深度和世界广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白皮书。
总起来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法治白皮书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从概念角度看,法治白皮书在标题上使用"法治"而不使用"法制",而且在内容上区别使用"法制"与"法治",鲜明地显示出我国政府实行法治的坚定决心和科学精神。
与法制相比,法治内涵更为丰富。首先,法治是一个蕴涵价值理想和精神意义的概念。在汉语中,"治"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作为动词使用,"治"有"治理"的意思;作为名词使用,"治"与"乱"相对,是"太平"、"安定"的意思,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之治"就有这个意思。由此来说,法治,既有通过法律治理国家的意思,也有通过法律实现国泰民安的意思,它包含着国家政治稳定、百姓生活安宁的理想。而法制,相对而言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既可以用来实现社会太平,也可以用来专横地实施专制或独裁。其次,法治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包含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也包含着法治精神指引下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而法制,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概念,它通常不能像法治那样用来表现从法治观念到法律制度、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的全方位动态过程。最后,法治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与民主密不可分的概念。按照现代的理解,法制既可以在民主的条件下存在,也可以在非民主的条件下存在,而法治则必须与民主结合在一起。在非民主条件下,法制通常只是统治者从上到下制约和强制百姓行为的工具;而在民主条件下,法律经过民主程序产生,既包含规范公民行为的内容,也包含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内容。
由于在名称上使用的是"法治建设"而不是"法制建设",法治白皮书在内容上并不仅限于对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简单介绍,而是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全面揭示了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展现了新时期从法制到法治和依法治国的观念转变和实践历程,而且,它通篇渗透着对人民民主的维护,对人权的保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法治精神的弘扬,是一个内容丰富、价值意蕴深厚的法治白皮书。
二、从政治角度看,法治白皮书从国家层面全面介绍了我国法律体系以及立法、行政、司法、保障人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制度,也从多个侧面突出和强调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有机统一,鲜明地显示出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的战略高度。
首先,法治白皮书既从国家层面展示了我国日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也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教育等各个环节归纳了我国在努力使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白皮书将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首要成就,并且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这些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律在我国政治实践和国家工作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强化。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由此也可看到我国的法治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法治白皮书深刻揭示了我国法治建设与人民民主政治紧密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中政治价值与法律制度的高度统一。在法治成就方面,法治白皮书同时突出了法律在保障人权与规范制约权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了法律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积极功能。在法律制度方面,法治白皮书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制度"两个部分可谓相得益彰,显示出我国的法治建设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也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外,在法治白皮书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活动的动态描述中,我国法治建设中民主与法治紧密结合的特点也得以充分展现。在立法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我国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在行政方面,依法推进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以及对政府权力的法律监督,强化了我国行政活动的人民民主性质;在司法方面,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司法民主的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对司法权力的法律监督,也强化了我国司法活动的人民民主性质。这些都是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生命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制度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法治白皮书开篇指出,"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由此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有机统一,以及宪法和法律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国家工作中被提高到至上地位,表明我国的政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三、从历史角度看,法治白皮书在久远的中国历史背景下追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展示了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法治状况,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七大历史成就"和"四大历史经验",鲜明地显示出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
法治白皮书附录了我国229部现行有效法律,这些法律绝大多数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制定修改的,与改革开放以前数量稀少的法律相比,它们足以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随着法制日趋完备、法治观念逐渐增强,社会的确越来越呈现出"治平"景象。从这些关于改革开放前后法律和社会的简单历史对比,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安定、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历史意义。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发展,可以深切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坚决保障"公民权利、"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对于我国法治建设所起的历史作用,它们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知古可以鉴今,就法治建设而言,知古更当惜今,站在二十一世纪初回望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法制历史,应思"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来之不易。就此而言,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法治白皮书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法治建设状况,具有意味深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法治白皮书主要从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法律体系、人权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以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七个方面作了归纳。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在宪法修改和执政党关于市场经济、依法执政、和谐社会等决议中,突显出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根本地位和历史作用。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经验,白皮书基于历史实践,主要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既借鉴国外经验又立足中国国情,既加强制度建设又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总结出四条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我国在全球化条件下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价值等多个角度对法治建设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对于今后的法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四、从世界角度看,法治白皮书还介绍了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强调在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共同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国外有益的法制建设经验,鲜明地显示出我国法治建设的开放条件和全球化背景。
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法制历史,也曾经形成影响广泛的中华法系,但是,与民主相联系的现代法治,则是在近代国门打开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创建的法制在接连的政治运动中被严重破坏,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因此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8年,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1993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历史事件,表明全球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世界背景。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和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这具体体现在法律体系、行政法治、司法合作、国际人权公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法治白皮书广泛涉及了这些方面,并且将"法治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单独一个部分予以专门介绍,突显了我国法治建设宽广的全球视角。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法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选择地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法治经验是必要的。同时,法治白皮书也多处强调了我国法治建设要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而不能照搬别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这也是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根据本国需要和实际情况,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原则,在全球公共问题上尽可能与国际法律标准保持一致,是我国在全球化条件下加快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李 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
胡水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