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在北京大学2006年度优秀博士论文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冀祥德
字号:

(2007年1月12日星期五14:00百年纪念讲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当我们刚刚跨入2007年的门槛,新年喜庆的气氛还在处处洋溢,新岁祝福的钟声还在耳畔回响,新春理想的乐曲还在编辑合奏之际,我们高兴地回到了母校,回到了这美丽而又熟悉、亲切而又温暖、朝思暮想而又梦绕魂牵、感念难忘而又深情款款的燕园。
    
    首先,我代表获得北京大学2006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的全体同学,向母校所有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付出智慧与辛劳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致以最深切而诚挚地感谢--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教育和培养,乃至批评;没有你们,没有母校,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当然,也就更没有我们的明天。
    
    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这样一个令无数世人瞩目的地方,参加这样一个令无数学子羡慕的颁奖,获得这样一个足以荣耀一生的奖项,无论对我,还是对我的同学,无疑都是一个幸福而且必将铭记一生的时刻。
    
    是的,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时刻,这是一个翘首以盼的时刻,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燕园的博大精深;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加体觉到了博雅塔的壮观雄伟;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加领悟到了未名湖的云水凌波;在这个时刻,我们才更加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北大人的骄傲与自豪。在这个时刻,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苍白与无力,所有的语言似乎都无法描述这迸发的情感,喷涌的兴奋,燃烧的激情,所有的语言似乎变成了多余中的多余。心中涌动着地是对学校、对老师无限的感谢和感激。
    
    能够在北大读书,我不能忘记恩师陈兴良教授。我经常感慨,"老师或许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其实,我所指的就是陈老师对我的点拨。当我在北大攻读硕士期间,怀着敬仰的心情聆听他的刑法总论课,并和老师逐渐熟悉起来以后。一次,陈老师说:"祥德,你的文笔不错,有学术潜质,可以试试考博"。就是老师的这句话,激发了我的信心,我开始刻苦起来。陈老师对我硕士论文的指导以及考博前后的指教、关怀和提携,我没齿难忘!
    
    能够在燕园长大,我不能忘记对我像慈父一般的张文教授。每次见到老师,他总是叮嘱,"又看见你的文章了,写的不错。差不多就行了,不要把自己搞的那么辛苦。"眷眷之心,拳拳之情,我怎不感动?"土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也厚,其泽也长。"用《菜根潭》中的这段话比喻张老师的师德以及学生们对他的爱戴,是我深思熟虑的感荐。
    
    能够在博雅塔下进步,我不能忘记幽默风趣、诚挚和善的张玉镶教授,才华横溢、激情澎湃的陈瑞华教授,儒雅博学、平易近人的潘建峰教授,才思敏捷、聪明睿智的贺卫方教授,严谨务实、仪表堂堂的白建军教授,以及心地善良、极富讲课天赋的郭自力教授,还有给我极大帮助的朱苏力教授、张守文教授、李鸣教授、刘凯湘教授、钱明星教授、李淑静教授、杨爱梅教授等等。我当然不能忘记法学院研究生教务办的臧文素老师、张婕老师、谢秀芳老师。我尤其不能忘记法硕办的乔玉君老师,她对我关爱倍加,恩情似海。
    
    能够在未名湖畔成长,我无法忘记的是导师汪建成教授。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汪老师的个性:不与不孝的人交友,不与不义的人交友;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汪老师的特点:对学生"刀子嘴,豆腐心",把学生批评哭了,学生走后自己再难过;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汪老师的原则:生活上可以对学生无微不至,但学业上不得有一点马虎;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汪老师的门规:谈学习可以随时欢迎到家,但带礼物者一律谢绝入内;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汪老师的作风:白天讲课、开会东奔西跑,晚上挑灯夜战时常写作到拂晓。作为全国诉讼法研究会的副会长,知名的中青年法学家,他不仅自己学术严谨,硕果累累,而且对指导研究生唯能是举,一丝不苟。汪老师的"厉害"是出了名的,不仅在北大,而且在烟台,他在烟台大学教过的学生至今对他的"厉害"记忆犹新:2003年一位当了法院院长的学生到北大看望汪老师,还记得汪师对其"与其在宿舍门上乱写乱画,不如每天在纸上练字10篇"的惩罚。"严师出高徒",我不是高徒,但我也是他"厉害"的受益者。
    
    曾经听到有人议论,"北大的学生务虚",某某学校的学生务实,我颇有意见。很多人都说"事实胜于雄辩",我认为,这句话也只说对了一半。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于明(音)院士,作为 "两弹之父",将原子弹、氢弹研制爆炸成功,难道这是务虚?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的另一半就是正在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和北大学子所向世人所昭示的:事实需要雄辩。因为,北大人明白,有耕耘才能有收获,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有奋斗才能有成功,有雄辩才能有事实!本来如此,无不如此,不过如此,永远如此。
    
    古人云:"茶不求精而壶也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也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法治一体化,世界平面化,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祖国对我们这一代人寄与了新的责任与期望,需要我们不仅要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而且要有新的意识,新的理念。而要拥有这一切,作为一个北大学子,我们必须每一天都要勉励自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有来生,我还来北大,还做北大法学院陈兴良老师、汪建成老师的学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