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我在德国联邦卡特尔局 (一)——卡特尔局的“例会”
——卡特尔局的“例会”
毛晓飞
字号: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经历了德国1999年迁都之后,由柏林搬到了波恩。在莱因河西岸,原联邦德国总统办公厅的旧址,卡特尔局继续着其将近半个世纪的维护德国"经济宪法" 的神圣职责。[01]目光穿越几棵现已挂满秋叶的大树,便可见到著名的哈默施密特别墅(Villa Hammerschmidt)-- 原先联邦德国总统的官邸 ,也被称为"莱茵河畔的白宫",目前则被继续保留为总统的第二官邸。偶尔,也会有机会见到德国现任总统科勒先生的身影。
    卡特尔局很少开会,但是每周四的部门领导会议(ALK),我称之为"例会",却是雷打不动。例会是一个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其内容是相互交流当前各部门的最新情况。根据日前卡特尔局的机构建制,参会的有卡特尔局局长,副局长,10个裁决处(Beschlussabteilung)的负责人、卡特尔基本问题研究处负责人(Grundsatzfragen des Kartellrechts)以及3个政府采购庭(Vergabekammer)的负责人。
    让我感到印象颇深的是,这并非一个所谓领导人的"闭门会议",反而极具透明度。我作为一个"外人",竟也可以旁听这样的高级内部会议,因为会上可以作出一些对卡特尔局日后工作有影响性的决定。[02]此外,会议的内容将由负责人在由此后召开的部门内会议上向未与会的工作人员传达。因本人目前在裁决七处工作,所以也参加了随后的部门内会议,发现部门负责人特普尔夫人,果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能够记住的内容全数向同事转述。更说明"例会"透明度的是,会议纪录将在1-2日内见诸于卡特尔局的内部网站。由此其他,譬如行政人员,也可以了解会议的内容。这种透明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大家都能知道卡特尔局里的情况,信息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务实,而实之根本是促进信息和思想之交流。例会的主角不是卡特尔局的局长或者副局长,他们更多是会议的召集人、主持人和听众,所以伯格局长经常是问多说少。卡特尔局的主要业务,即禁止卡特尔、控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合并审查都由10个裁决处具体负责,可以称为卡特尔局的"核心"。此外,随着1999年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的修订,卡特尔局增设了3个政府采购庭,对政府采购中的限制竞争行为通过事后审核程序进行准司法式的裁定。裁决处和政府采购庭享有高度自主权,卡特尔局长和副局长都不干涉案件的处理。这也体现在例会中,真正的主角是裁决处和政府采购庭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有时也会同本部门具体负责"复杂"案件的报告人(Berichterstatter/in)一起出席会议,因为部门负责人也并非能够参与所有本部门的案件处理,所以有时还得请"个案专家"代劳。例如,此前被德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麦德龙收购沃尔玛合并案"就由其主要报告人向大家做陈述。因为报告完毕后,其他人还可以发表意见或者发问。有时,激烈的来言去语,并不亚于法庭辩论。经常发生的是,部门领导人主动提出问题,征询与会人员的意见。由此,例会也不是单纯的报告会,而是一个思想和经验交流的契机。
    涉足过反垄断法的人可能会问,不同的垄断案件或者合并案件都与相关市场的经济结构和竞争状态紧密关联,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而联邦卡特尔局的裁决处也是根据不同行业有各自分工。例如我目前所在第七处专门负责电信、电子和广播行业的垄断、合并案件,如果本部门出现棘手的问题,其他部门的人员又何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不会是走个过场而已吧?!
    了解了联邦卡特尔局的人事制度后,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因为卡特尔局存在一个内部轮换机制。裁决处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在一个处工作5-6年后,调换到其它处。实施内部轮换的原因有三:其一,一般经过2-3年的实践工作,报告员对所涉及的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一般而言,每个报告员每年大约要负责处理40-50多个垄断和合并案件[03]。同时还要参与其他人负责的案件约80-100,因为每个案件都需要有三个有资格的报告人共同决定,类似于法院的合议庭制度。由此算来,每个报告员的每年经手的案件要达到100个左右。经过2-3年的锻炼之后,报告员的行业知识应当可以说已经相当丰富,5-6年后也就很老练了,所以调换岗位不会使他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二,新的领域也会给报告员带来工作的新鲜感。由于目前裁决处中的9个处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合并审查,很多方面已经建立一套机制(以后将详细介绍),对于一些"合并审查老手"来说,确实驾轻就熟,这样也容易使之陷入格式化的机械劳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防腐败"。考虑到,报告员由于"过于"熟悉该行业,包括企业、行业联合会和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可能出现"被收买"的倾向,所以5-6年之后会对报告员进行内部轮换,可以起到"防腐倡廉"的作用。由此,外表看来,一个报告员似乎当前只专注于某个领域,但很可能他/她也是另外一个行业的专家,所以在例会上,人们总能得到"高人"的指点。 
    在卡特尔局内部,信息是透明的、思想是共享的,正如人们在这个"例会"上所感受到的,也正像卡特尔局里各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着的,虽然这里有着很多的"秘密"。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日
    弗里德里西皇帝大街 16
    在此,特别感谢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01] 德国《反限制竞争法》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此后不久卡特尔局便开始工作。
    [02] 当然进入卡特尔局工作的人,都要签署相关的保密协议。
    [03] 当然根据当年各行业并购活动的激烈程度,多少也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