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研究所概况
国际法研究所概况
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刊物
法学教育
图书馆
工作平台
搜索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石俊杰:美国霸权主义的缘起和发展
朱晓青
字号:

引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永不屈服:联合国与美国的大角逐》中写到:“美国不认为有进行外交的必要,有强权就足够了。按照美国的逻辑,只有弱者才需要外交……罗马帝国就不需要外交,美国也不需要。”{1}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综合国力独步天下,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除英国、以色列两个朋友外,其余多数都是美国的对手。让我们翻开美国短暂的历史画卷,破译它由来已久的“世界领袖”梦,解读其霸权主义的内涵。

一、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和历史根源

美国之所以肆无忌惮地称王称霸,除了因为它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柱以外,还有其固有的、深远的思想根源和历史背景。美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决定了它始终是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国家。

1.“霸道”意识

“西洋民族,好战健斗,根诸天性,成为风俗,自古宗教之战,政治之战,商业之战,欧罗巴之全部文明史无一字非鲜血所书。英吉利人以鲜血取得世界之霸权。”{2}西方民族的性格起源在希腊,从希腊神话到荷马史诗,从罗马帝国的奴隶角斗到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我们无不感受到对勇武精神和强力的讴歌。他们自古具有尚武精神,崇尚力的美。雕刻《掷饼者》充分证明了这种思想的普遍意义。西方诸国是在征战中生存的。法国学者保尔•阿扎尔有一段精辟论述:“什么是欧洲?欧洲就是相邻的人们之间你死我活的拼杀。协议只是短暂的间歇。莱布尼茨看到欧洲人之间的混战难以阻止,于是建议把他们的战争狂热转向欧洲以外。”{3}由此可见,西方的历史富有浓厚的扩张性和霸道性,“以力服人”潜在其下意识中,17—20世纪欧洲列强殖民海外正是霸道文化的体现。

美利坚民族从形成伊始便继承了欧洲人的衣钵。海伊斯教授指出,欧洲国民道德“塑造了我们的过去,它仍在塑造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4}这种国民道德热衷于武力,片面地认为个人和民族都可以在暴力中新生。它既是欧洲留给美国人的文化遗产,更是美国建国兴邦、扩张侵略的动力和结果。1844年,一位民主党代表在竞选中鼓吹:“什么土地够了—土地够了!我说,应该给年轻的美国人让路—我们将把俄勒冈给他作为夏季荫凉处,并把得克萨斯给他作为冬季牧场……浩瀚的太平洋和澎湃的大西洋也将属于他……”{5}“大棒政策”的鼻祖西奥多•罗斯福坦言:“对白种人来说,不管他用什么方式夺取土地:用条约也好,用武力征服也好,那都不是问题的焦点,最重要的是他终于夺取了那些土地。一句话,夺取它就是一切……”{6}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美国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权力利益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就是权力之争,要么支配别人,要么受人支配。美国要谋求自身的利益就要谋求权力,就要支配别人。凡此种种无一不反映出美国根深蒂固的霸权意识。

2.“天赋使命”

美国的先民们从欧洲飘洋过海,带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优越感和大英帝国的大国意识。从建国起美国人就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最优越的,整个世界应该按照美国的模式加以改造。1900年3月,时任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洛奇,在回答美国对菲律宾的侵占是否剥夺了那里人民的自由问题时,洛奇说,“谈到自由,他们从未有过,除非在美国陆军的国旗的保护下,我们将自由赐给他们……占有菲律宾并不违反独立宣言的原则,而是要把那些原则传播给一个从不知道有自由的民族,这个民族在几年后就会不愿离开美国国旗的保护,正如被我们置于美国国旗保护下的任何其他地方的人民一样……是责任和利益—至高的责任和至善的利益强迫我们保护菲律宾”。{7}这是何种责任呢?根据“天定命运论”,美国负有“天赋的使命”,即向世界传播所谓的最先进的文明。19世纪末,马汉的“海权论”、斯特朗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特纳的边疆学说等扩张主义思潮经融合,演变成“新天定命运论”,鼓吹美国的进步与伟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美国的活力将继续为它的活动要求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为国家历届统治者和战略家们所继承和发展,其体现就是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政策的不断延伸,直到演变成目前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尼克松在《超越和平》里写到:“只有美国才具备一个肩负领导责任的国家所必须具备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只有美国才能承担保卫并拓展自由、威摄并抵抗侵略的领导责任”。{8}

3.实用主义

美国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原产地。实用主义哲学是霸权主义滋生和发展的温床。因为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有用就是真理”。对待同一事物,可采用不同的标准,有用就是正确的,反之则反。例如为谋求国家利益,对联合国采取有利则用,不利则弃的原则。美国对伊拉克人侵科威特施行了严厉的打击和制裁,而对自己的朋友以色列的攻城掠地则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原因是美国要培植以色列作为它在中东的代理人,在全球争霸的大棋盘上随时听其指挥的一粒棋子。又如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对英国在北爱尔兰的人权问题视而不见,却对发展中国家横加干涉。显然,正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培育着美国人为所欲为的霸权思想。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产生和形成

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认为,一个国家的向外扩张本身就是这个国家“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同时也表明这个国家“生存空间”的不足以及向外延伸的需要,这些理论对联邦政府对外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极大影响。

1.大陆扩张

霸权从来就与扩张紧密相连,扩张是霸权的一种表现。美国的发家史正是一部扩张史。1803年,年轻的美国迫使法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辽阔的路易斯安那出售。自1815年第二次对英战争胜利后,刚刚站稳脚跟的美国便吹响了向大陆扩张的号角,开始了“西进运动”。1819年,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西班牙被迫放弃了佛罗里达。1864年,波尔克总统通过武力威胁从英国手中夺走了俄勒冈,使美国的边界从大西洋延伸到了太平洋。通过策动叛乱,美国于1845年吞并了德克萨斯。然后通过美墨战争夺取加利福尼亚,加上“加兹登购买”,美国掠夺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领土。另外,印第安人被不断地向西驱赶,同时也遭到大肆的杀戮。经过短短几十年,美国领土就由230万猛增到930万平方公里。

2.染指拉美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殖民扩张并不限于北美大陆,它始终将目光瞄向整个拉美。在美国人眼中,拉美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上有异常紧密的联系。基于此,美国思想领域形成了所谓的“熟果论”:拉美必依附于美国就像熟透的苹果必将落地一样,这是一个无法更改的自然法则。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下,尤其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思想的推动下,美国以美洲家长的身份,全面干预拉美事务。这是称霸战略的第二步。

3.伸向亚太

19、20年世纪之交,美国进人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凭借其浓烈的称霸欲望与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促使美国把目标瞄准海外。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吹响了其海外侵略的冲锋号,先后强占了古巴、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等地,还侵占了中途岛、夏威夷等太平洋岛屿,并加人八国联军侵华。与此同时,美国还强化对拉美后院的控制,多次武装干涉古巴、尼加拉瓜等国,攫夺巴拿马运河区:

4.插足欧洲

从欧洲殖民襁袱中诞生的美国,对于它的“母体”,在其诞生的时候,是怀着敬畏的心理来加以审视的。但当其羽翼日益丰满,尤其是超越欧洲列强后,美国认为欧洲列强不过是“黔之驴”,进而想称王称霸。不但美洲大陆难以满足这种欲望,甚至连亚太也难填其欲壑,寻求大国美梦的美国自然就把魔掌伸向了欧洲。一战时,美国奉行威尔逊政府的“理想主义”政策,隔岸观火,保持“中立”,却与各交战国大做“间接参战”的军火生意,大收渔人之利,但这并不能掩饰其扩张的野心。在巴黎“分赃”会议和其他欧洲事务上,俨然一副欧洲“救世主”的美国根据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为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秩序规划着“蓝图”。在国际关系史上,这是美国首次在欧洲土地上“参与”欧洲事务的处理。从此,美国把自己看成是欧洲的一分子,并置身于欧洲纷繁复杂的大国争霸之中。

5.全球出击

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二战更使其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当上了西方的盟主。其向全球扩张的霸权战略随之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四十余年里,美国与前苏联全面争夺,制定了同时打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在同苏、中打世界大战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打局部战争。在欧洲它统帅北约对抗华约,在亚、非、拉更是横行霸道。19世纪50—70年代,美国政治干涉和武装颠覆拉美国家大约40次,直接出兵危地马拉、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围绕古巴导弹危机几乎与前苏联兵戎相见。在亚洲,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还把台湾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80年代中后期,先后军事入侵格林纳达、利比亚和巴拿马。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促成了“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美国已成为孤独的超霸

三、美国霸权主义在冷战后的进一步发展

1.军事霸权

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并确保进入21世纪后仍然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以“经济安全、军事实力和全球民主化”为三大支柱,美国于95年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99年出台了《北约战略新概念》和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包围中俄两个它所认定的21世纪的潜在对手,形成跨世纪的“蝴蝶形结构”战略;以美国本土为大脑,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头,以拉美为躯干,把亚太和欧洲视为两翼。以美国为“大脑”就是一切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应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听从美国的指挥;以拉美为躯干则反映了美国将整个美洲大陆都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亚太和欧洲为两翼则反映了惟我独尊的大国情结。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时,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裁减军备、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大气候下,美国居然逆时代潮流而动,大力研制高、精、尖武器,大幅度增加军费。1999年防务预算达2762亿美元,相当于英、法、德、日、俄、中六国总和的近1.67倍,并准备在今后六年内增加防务预算1120亿美元。重新拾起已搁置多年的“星球大战”计划,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推行“新炮舰政策”,自1990年以来,对外军事干涉四十余次,主要包括:对索马里、海地、波黑采取的军事行动,98年8月,以打击“恐怖分子训练营地”为名,用导弹攻击苏丹和阿富汗境内的目标,98年12月,伙同英国发动的“漠之狐”行动,99年绕开联合国,以北约的名义,对南联盟进行的野蛮轰炸。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再强大的军事力量若不加以使用,又有什么意思哟?”{9}现在的美国比以往具有更大的侵略性、进攻性和冒险性。

2.政治霸权

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国际社会中,世界各国“主权平等”、“政治独立”、“互不侵犯”,不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而美国霸权主义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过时”论,认为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已陈腐并成为人权发展的桎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的扩大,人们对国家主权的认同将逐渐淡化,从而被“全球价值观”所取代。美国,这个自封的人权卫士,每年都要发布人权报告,对各国进行人权甄别,或发放“文明、民主”国家的“良民证”,或列入“无赖国家”准备制裁的’‘黑名单”。而对自身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却视而不见美国肆意干涉它国内政,公然叫嚣要对“不干涉内政原则”加以限制。为了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强加于“欧洲最后一座红色堡垒”,就空袭南联盟,其政治霸权表现得淋漓尽致。

3.经济霸权

近年来,美国加紧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凭借其掌握的高技术和对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诱使或迫使它国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企图控制它们的经济命脉。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曾长期鼓吹“自由贸易”,而当其对外贸易处于人超地位、出现贸易赤字时,它就转而鼓噪所谓“公平贸易”,以迫使别国对美国商品开放市场,否则就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据美国国务院统计,从二战后至今美国对外共实施了115次制裁,而现任政府就针对35个国家实施了61次制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美国推行贸易自由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双重政策。对所谓“朝阳产业”实行对外扩张政策,而对所谓“夕阳产业”则实行保护政策:其逻辑是只允许我实行保护主义,不允许你实行保护主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多边经济关系中,通过争夺对规则的制定权和修改权,制定有利于自己和修改At、利于自己的规则,企图主导国际经济秩序。在世贸、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三大组织里,美国已控制了前两者,对后者也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值得注意的是,当国际法与国内法抵触时,美国向来以国际法服从国内法:“赫尔姆斯—伯顿法案“就是美国谋求治外法权的典型例证。它异想天开地要对凡是与古巴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实施“制裁连坐”,这一阴谋尽管遭到包括欧盟、日本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美国国会和总统仍然通过并签署了该法案。经济霸权由此可见一斑:

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霸权主义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责任感和利益感是这种心态的两个要素。所谓责任,就是要用一切手段把他们自认为是最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制推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所谓利益,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历任总统几乎都宣称美国有“领导世界”和建设“希望之乡”的责任美国霸权主义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更加有恃无恐。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总目标就是领导世界。江泽民同志说:“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有新的发展,天下并不太平。”{10}回忆历史,审视现实,霸权主义从来就是对和平最大的威胁,对人类最大的祸患我们决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本文责任编辑:徐晓暗

【注释】

作者简介:石俊杰,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四川外国语学院英三系讲师。

*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31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参考文献】

{1}邵杰.加利著书揭露美国霸权(J)中国青年报.1995—05—26.

{2}苏丁.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

{3}.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出版社.1987.98

{4}张涛.越战后美国国民道德的重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1.110

{5}余志森.美国史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33.

{6}赵来文.西方霸主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56.

{7}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论霸权主义(J).光明日报.1999—07—23.

{8}赵来文.西方霸权主义梦想(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12.

{9}兰文萱.美国的霸权主义梦想(J)中国青年报.1999—05—24.

{10}王微.霸权主义的新发展(J)中国青年报.1999—05—24

【期刊名称】《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年份】 2000年 【期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