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法学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Law,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是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座落于北京故宫东北角,景山东麓,所在地址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旧址的一部分。首任所长为张友渔。历任所长张友渔、王仲方、孙亚明、王叔文、王家福、刘海年、夏勇、李林、陈甦。现任所长:莫纪宏……<详情>
现任领导
联合党委书记所长
副所长
组织机构
国际法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1959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建立法学研究所之后的第二年,法学研究所成立了国际法组。 <详情>
联合党委书记 主持所务工作
小
中
大
2023年7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张康仁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本(Benjamin L. Liebman)教授访问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会见李本教授。双方回顾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两所友好交流的历史,并就未来继续合作达成共识。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等参加会见。
会谈后,李本教授以“比较法视角下的法院透明度管理”为题发表学术演讲。李本教授重点分享了他对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021年以来的判决文书公开内容的调整所进行的分析。
讲座现场
谢增毅副所长主持讲座
他首先从理论层面和政治学视角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他指出,在不同政治制度下,信息管理都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法律信息管理在治理手段中的重要性。人们通常错误地认为,非西方自由主义的法律体系对法律信息不会公开,而西方自由主义(尤其是美国)的法律体系是透明的。但事实上,美国法院的透明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公开不等于能看到。美国各州法院没有统一的联网系统,要查阅所有的判决文书非常困难。其次,与低收入群体相关的案件,如简单的劳动纠纷、房屋纠纷等方面的判决文书公开较少。最后,联邦法院包括最高法院都存在影子裁决,即对于一些关键法律问题用裁定书作出决定,没有进行法理解释和判决。
李本指出,在将法院信息管理纳入对政府透明度的讨论时,结合法学和政治学理论十分必要。从政治学意义上看,各个国家的法院都想成为信息管理者。当然,不同国家的态度差异较大,如欧洲因《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高度重视隐私,美国重视言论自由,法国禁止用判决进行预测性分析,而中国裁判文书网在公开和透明度方面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是对社会和学术界的巨大贡献。
随后,李本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对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判决文书减少情况的实证研究。他从2013年至2018年公布的4200万个案例中,对比历年公开案件数量减少的情况,跟踪其中的变化,筛选出不再公开的案件类型,并就裁判文书公开调整的原因进行分析。李本教授对裁判文书公开数量具体减少的案件类型、可能的解释以及是否存在地域差别等进行了阐述。
李本教授总结指出,透明度管理是世界性的问题,而信息管理显然也已成为法院新的职责。透明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并可能导致信息错误或误导。研究中国法院的透明度管理后,可以明显看到通过提升透明度,提高了法院在整个司法和行政系统中的地位,强化了司法的权威性。数据公开如何改变法院和影响法治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法院之外的其他系统将日益面临法院信息公开后如何妥善处理公开的信息,完善自身治理的问题。对于透明度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价值,还需要从比较法视角进行进一步研究。
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担任讲座主持人,来自法学所、国际法所以及部分高校的学者四十余人参加讲座。参加人员在演讲后同李本教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